徐大然《方圆》全文

这个吗?

远方——徐大然

似乎距离总是令人向往的。

其实有美好的远方,也有丑陋的远方。

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种神秘感常常让我们幻想:远处的平房变成了宫殿,远处的小溪变成了河流,远处的坚韧变成了驯服,冰雪覆盖的远方变成了绿色的土壤。一些最难听的形容词也可能加在我们不喜欢的遥远的地方。

人总是爱创造远方,虽然过去的远方还是今天的远方。摩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洋城,陶谦的桃花源,依然是人们的梦想。远处的幻境里可能有神仙,但是徐福没有归海,秦始皇死了,求仙药的梦没有死,还是让以后的皇帝失眠。可怜的东方朔去了很远的地方,但他仍然没有看到可爱的仙女。神仙是难以捉摸的,因为他们只在我们心中遥远。

茫茫大海似无岸。远方的神秘诱惑着海边的人们漫游大海,从事探险。征服和掠夺为遭受海水侵袭的国家的文明增添了一些色彩。瀛海之外还有一片海,远处的海像一个女妖,妩媚而凶猛。东汉班超部将甘英,欲从调治渡海至大秦(东罗马?),但茫茫大海仿佛居住着一个死神,打断了他的思绪。甘英未能如愿的野心,就像亚历山大未能渡过印度河到达他向往的远方一样,常常让我感到惋惜。

这座山是垂直距离。有限的崇高是无限的诱惑,长久的沉寂是不变的磁力,山没有吸引力,总是让人自动走向它;爬山有山,无尽的山有无尽的向往。这种令人肃然起敬的距离,曾经磨砺了人们的斗志,让古印度民族在无奈中滋生悲观的思想。这种异地的闲适,往往是人们心灵的慰藉。心怀不满的屈原一直向往昆仑。瘸腿的拜伦通过眺望写下了他对这座山的感情。对于一个爱远方的人来说,可悲的是他只能是山下的草,而不是山上的云。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距离,都沉醉在一个似乎什么都没有的梦里。列子汤问文章建北国。虽然它不是天堂,但它让周穆王去了陶涛。回来后迷茫了好几个月才恢复正常,让人神魂颠倒。天真的希腊人还在他们的北方建立了一个Hyperboreans王国,在南方建立了埃塞俄比亚,这让后人很困惑。仿佛过了两千多年,我们突然找到了古人向往的远方。当然,有远见的古人也想象过一些丑陋的遥远的地方,只是他们不愿意提及罢了。

东边!至少两千年来,东方的神秘一直是欧洲人的噩梦。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西方人的精神寄托和想象中的天堂,以至于他们一直试图探索这个遥远的东方。东方、东方、老东方虽然不再是西方人的天堂,但依然遥远。像龙一样,他们仍然是神秘的。他们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吸引了一个研究我国历史的年轻人,激动地对我说:“我终于来了,来到了我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一个最真、最好、最美的远方,一直让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渴望曾经主导了西方中世纪的历史,使人们牺牲了尘世的幸福,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进入那个遥远的地方。但是,从来没有人从天堂回来过,所以人们还是向往着天堂,而且似乎越来越美好了。地狱也是最遥远的距离,一想到它就像暴风雨前乌云的阴影,让我们感到莫名的恐惧。有的人向往天堂做好事,有的人做好事怕下地狱。很远,经常开车的人!

似乎流浪的鲜红色遗传在血液里,几乎每个人都有旅行的冲动。雪莱的回忆:“我曾是袁野的浪人,乘船渡江。”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在远方漫游,虽然夹杂着思乡之情,却一直在发展人的心智,成熟人的思想。希罗多德,古希腊两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和司马迁一样,曾经流浪到很远的地方,写下了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年轻时游历埃及,见识了不同于雅典的另一种类型的文化,开阔了柏拉图的眼界,影响了他的《理想国》作品。陌生人在世界上随处可见,遥远的视野把他们带到了异乡,甚至在异乡事业上取得了成功。300多年前,英国的一个年轻人离开家乡,来到他遥远的伦敦,给了我们一份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等我长大了,我想自己去那里。那个地方比我们的漂亮几千倍。那里没有冬天。你一定要跟我走,好吗?”在西杜姆的《尹萌湖》中,那个小雷纳对小伊丽莎白说了这句话,真的写了很多孩子对远方的梦想。有什么比孩子的梦想更天真美好?“我去。”小女孩回答了男孩的梦想,“但是妈妈必须和我们一起去,你妈妈也是。”“不,”他回答说,“他们太老了,不能和我们一起去了。”

“但我不能自己去。”

“哦,你可以。你做我老婆的时候,别人就没什么事了。”

如果有人卖梦想,孩子可能会买成长的梦想。孩子期待自己长大,却可以无拘无束地遨游遥远的梦乡。虽然这是小说里很幼稚的对话,但其实是生活的写照。

从童年的梦中醒来,年轻人有一个遥远的未来,而遥远的未来是一连串遥远的地方。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很遥远,甚至死亡对他来说也很遥远。也许他一无所有,但至少他有一股热血和勇气。也许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但他有走向远方的决心。远方可能是凶猛的敌人,但他依然前行。远处可能有风暴和潮水,但他仍然驾着船前进。远方可能就像非洲的丛林,充满了死亡,但他还是走近了。远方可能是一片沙漠,但天堂是一片发达的沙漠。他想去,想去那个距离。有什么喜悦比到达梦乡更令人羡慕?——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双膝跪地,感谢上帝赐予他们荒芜的幻境。也许他正在远处建造一个天堂。也许他认为他的家乡是一个很近的距离。也许他死在很远的地方。也许他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了。也许他胜利了。即使手里什么都没有,他心里还是有收获的:有一天,他可以告诉别人,他去过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很少人去过的沙漠!

幻想可以装点生活,但只有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跃生活,但不是生活。我们不能整天幻想着远方,只是向往,只想去,抛弃现实。我读过赛克斯爵士写的《探险史》,这是一部从古至今人类通过行动到达遥远地方的奋斗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距离还很远,向往永远成不了历史。很久以前,一个天文学家总是全神贯注地观察天空,有一次他不小心掉进了一口井里。在他呼救后,他的邻居跑了过来。知道了他掉到井里的原因,就对他说:“你为什么只注意天上的东西,不注意地上的东西?”这个伊索寓言真的想告诉我们一些东西。

醉了远山更美。幻想让人沉醉,我们常常看着远方沉醉,以为自己是清醒的。距离不一定像想象的那么美或者那么丑。如果前秦的军队再靠近一点,可能就不会把草木误认为士兵了。如果我们登上月球,可能会发现它没有在地球上从很远的地方看上去那么美,但那时候看着地球就是美的!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天空永远在我们头顶。远处天空中的星星以其常年的沉寂让人深思。我们发现了一颗恒星,但还有另一颗恒星。如果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和朝圣。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但还有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在呼唤。无限的距离,有限的生命,让人紧紧抓住自己的野心。一个刚刚在生命曙光中行走的孩子,也会有他的远方;一个走过漫漫长路,进入人生黄昏的老人,依然会保持距离。多少英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限的远方,远方却依然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圣海伦岛曾经是年轻拿破仑的远方,但也是老英雄陨落的岛屿。你,人生旅途上的英雄,总有一天会倒在远方的微笑里——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

总有很多人愿意放弃眼前的幸福,远走高飞。让他们走!不必用山珍海味把瞄准高空的鸟困在笼子里,再大的笼子也不是天空。

无论美丑,对你来说,距离依然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会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