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氏上台之日 国家走向灾难
苏联解体从1985年开始
俄罗斯人对导致前苏联解体的核心人物、前总统戈尔巴乔夫,向来争论不休,痛恨他的人批评起他来总是言辞尖锐,句句切中要害,就连戈尔巴乔夫的身边人也不例外。近日,曾经负责戈氏保安工作的前克格勃第九总局副局长瓦切斯拉夫·杰诺拉洛夫在接受俄罗斯《真理报》采访时,透露了苏联解体前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并断言,1985年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前苏联就开始陷入解体的深渊。
从里到外瓦解苏联
在杰诺拉洛夫看来,前苏联在1985年就迈出了解体第一步,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错误决定,使前苏联从里到外、全方位、一步步地丧失了以往的全部优势。
上任不久,戈尔巴乔夫就开始大幅削减国防、安全和支柱军工企业的预算。1985年以后,他没有批准过一份军事采购合同,导致武装部队得不到新式武器装备。内政部和克格勃得到的拨款同样少得可怜,搞得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士气十分低落。对加盟***和国,戈尔巴乔夫也抛弃了前苏联以往的慷慨,一上任就削减对它们的财政援助,而此前2/3的***和国都能从中央财政获得拨款。被“断了粮”的***和国不再买莫斯科的账,从此加速了从前苏联的分裂。与此同时,他却不断从西方大量贷款,在他任内,苏联外债增加了2倍。可这些钱并没用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刀刃上,而是大量购买进口食物、小麦、肉类,这样做的唯一目的是“装扮货架”、“粉饰太平”。
在对外关系上,戈尔巴乔夫的诸多做法让前苏联的“小兄弟”寒了心,苏联的外围屏障早被无形地瓦解了。当时,苏***大部分党员都认为苏联应该加强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抗衡西方国家的包围和渗透。戈尔巴乔夫却恰恰相反。他主张给社会主义国家更多“自由”。于是,当波兰发生巨变时,焦头烂额的波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多次向戈氏求援,戈氏就是坐视不管,终于导致了波***的垮台。两德统一也是这样的例子。当时的东德领导人昂纳克非常重视与苏联建立密切联系,他认为两德早晚要统一,但要等到东德的生活水平与西德接近时再进行,急于求成只会导致贫富分化。但戈氏力促两德统一,其结果被昂纳克言中:柏林墙两侧的人民经历了痛苦的融合过程。
缺乏用人之术
更要命的是,在杰诺拉洛夫看来,戈尔巴乔夫不喜欢有头脑的人,在他身边聚集的都是唯命是从的人。被称为苏联“公开性之父”的时任苏***中央宣传部部长雅科夫列夫就是其中之一。此人在思想舆论界充当戈氏改革的“先锋”,深得赏识。当时,克格勃曾获得一份情报,称雅科夫列夫在加拿大学习时有可能已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反。情报报给戈尔巴乔夫后,他竟然拿给雅科夫列夫看,并心不在焉地说“这就是克格勃关于你的材料。”利加乔夫、内政部长巴卡金、当时在苏***政治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梅德维捷夫也是戈氏欣赏的那类人。结果,巴卡金把内政部搞得一团糟;利加乔夫在戈氏帮助下挤进政治局,后来却跟戈氏闹翻并导致党内的路线斗争。1988年,波罗的海沿岸几个加盟***和国相继发生骚乱,梅德维捷夫和雅科夫列夫奉命去评估那里的形势。两人回到莫斯科后向戈氏汇报说“一切正常,我们不应该干涉”。可正是这些国家的独立拉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
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又很容易受身边人的操纵。时任外长的谢瓦尔德纳泽绰号“狐狸”,杰诺拉洛夫认为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因为“他从来不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中,而是让戈尔巴乔夫替他火中取栗”。当戈氏和美国总统里根商讨限制核武器时,谢瓦尔德纳泽曾说服他接受美方建议,削减SS-20和SS-18两种导弹,这正是美国人最害怕的两种导弹。如果它们写进协议,苏联将蒙受巨大损失。所幸最终的条约没有包括这两种导弹。
被对手“占便宜”
杰诺拉洛夫还对戈尔巴乔夫的领导能力进行了批评。“仔细看看他的《改革新思维》一书,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空话。许多和他交谈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总是喋喋不休,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没有明确目标,所以手下人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杰诺拉洛夫认为,虽然戈尔巴乔夫很受西方欢迎,但他同西方国家领导人打交道时却从来占不到便宜。“那些领导人在会晤前,都会仔细研究对方的性格及能力,可戈尔巴乔夫却对外交事务不够精通。这些西方人总能找到他的软肋,于是,戈尔巴乔夫在谈判中就会屡屡吃亏。”
如果苏联有个老邓,说不定就能转型。苏联解体了也好,我们少个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