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爱上宋庆龄,要求与原配离婚。她为什么没有坚持离婚而不是悲喜交加?

如果详细编纂一本记录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书,在无数革命先驱中,孙中山先生一定会留下强烈的印象。

如今,我们翻阅各种历史书籍。在评价孙中山先生的那一章,世人从来不吝啬“伟大”二字——毕竟这位民族英雄用了一生的时间,献身于“开创两千年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至死不渝。

俗话说,伟人必有美女相伴,孙中山也不例外。抛开“伟大”不谈,孙中山在那个时代还是一个伟岸的青年,相貌英俊,气质不凡。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他俘获了许多女人的心,其中与宋庆龄的风流韵事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在历史的滚滚尘埃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不应该被遗忘。她就是陪伴孙中山同甘共苦30多年的原配夫人,被誉为“民国之母”的陆慕贞。

大家都知道山龄的快乐,却没有人知道鲁的悲伤——在日本东京,5438+0915年6月,孙中山得以与宋庆龄步入婚姻殿堂。最“感激”的,是他的夫人卢慕珍诚恳地成全了:“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四处流荡,身心俱毁。既然现有的人愿意照顾他,

当时大家都说陆太太“铁了心要离婚”,大家仿佛看到了她“不悲不喜”的脸。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位伟大女性的默默奉献和不屈抗争,以及她对孙中山的真挚热爱..

卢慕贞出生在当时的广东象山县6区外营村,离孙中山居住的翠亨村只有几里地。得益于父亲陆显耀早年在美国檀香山的生涯,她在“吃饱穿暖”中度过了童年。

作为书香门第,旧社会女子卢慕贞在私塾读了几年书,但没有深造。

19年底,整个社会还没有脱离旧的封建思想,很多南方女性不仅身材娇小,还按照旧习俗缠足。尽管思想保守,但在淳朴民风的熏陶下,还是有很多德才兼备,性格温柔,头脑简单的女孩子。

而卢慕贞就是其中一个老女人。虽然她长相并不出众,性格内向,但却是全村人都称赞的模范人物,因为她礼貌善良。

1885年,陆慕真,19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那时候孩子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彼此合适。虽然陆慕真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积蓄还是足够陆慕真和她母亲一起生活的。她的祖上是香山名门,加上陆慕贞在当地的极好口碑,所以她根本不担心会遇到自己的爱人。

而这个恋人就是孙中山,正值壮年。孙家是翠亨村的大户人家,离卢慕珍家不远,但孙和卢的交集不仅仅是村里媒人牵的红线。

在此之前,两个家族之间还有一些渊源:孙中山的哥哥孙家长子孙梅,在美国檀香山经商时结识了路显耀。虽然陆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但孙和陆有着老交情,很快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陆慕真对这个开脑壳的帅哥一见钟情,已经过上了传统的夫妻生活。但孙中山只是硬着头皮,服从了父母的命令。他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更不用说怎么会被眼前的这个女人所诱惑。这种看似“合适”的美好,其实是在“捆绑”两个人生追求和教育水平完全不同的年轻人。

卢慕贞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传统女性,但她和只差一岁的孙中山完全不同。

孙中山从小就是个“不守规矩”的孩子。虽然身处封建大家庭,但他从未沾染旧社会的庸俗。这家人觉得他们控制不了孙中山,所以让他在65,438+00岁时跟随哥哥孙梅去檀香山留学。

谁知道,这个“放荡不羁”的孩子,只要面对礼教的“驯服”,就会惹出很多麻烦。孙梅受到了严厉的约束,所以他带着这个“不安分”的兄弟,把他送回了中国。

不出所料,在1893年的秋天,孙中山又碰上了另一场灾难——他和同乡陆破坏了村庙里的北极殿塑像。

当时这一举动引起了村民的极大愤怒,斥责他们“违背封建社会”。为了讲和,孙福立即把孙中山送到香港的黄仁学校,希望学校对他严加看管。

不久之后,孙中山加入了基督教,家人每天看着他变化很大,怕他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就想办法用外力把他“绑”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的孙梅寄了一笔钱回家。一个是继续为弟弟提供学费,一个是希望弟弟能早日结婚。后者是孙梅思考多日的唯一方法。想必只有婚姻才能束缚孙中山..

1885年夏天,孙中山忍痛从香港赶回老家,与彼此毫无感情基础的陆慕真结婚。

那一年,她19岁,他20岁——年龄相仿,只是志向和方式不同。新婚之夜,孙中山看着这位裹着脚、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的妻子。虽然谈不上专一,但她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婚期应有的情感。同年8月,孙中山踌躇满志地回到香港继续求学。

因为不太关心妻子卢慕贞,孙中山在结婚的头几年只能逢年过节回老家。而且就算两个人* * *在一个房间,也只是几句家里的问候,并没有夫妻之实。

但卢慕贞嫁给了孙中山做丈夫。她想和丈夫多聊聊,但碍于自己的学识和心境,不能和孙中山一起唱歌..但她从不抱怨,既然做不了丈夫的左膀右臂,就可以安心做个好妻子。

孙中山正处于结婚成家的年龄,他应该和孙梅一起挑起家庭的大梁。但事业艰难,四处奔波,最终家庭的许多重担都落在了陆慕真的肩上。

卢慕贞不仅要帮卢家打理剩下的家业,还要致力于照顾赛氏父母的家务。他的勤奋和孝顺在家乡都有目共睹,都觉得孙中山娶了个好老婆。

孙中山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妻子收拾的庭院,看到卢慕贞和父母其乐融融的美好场景。

得益于出色的针线活,家里很多人的衣服都出自陆慕真之手。这时,孙中山才恍然大悟,自己东奔西跑、穿着的衣服鞋子,承载着妻子日日夜夜的心血和牵挂。

最让孙中山感动的是陆慕真对我重病的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寸步不离,三年如一日的端茶递水,直到去世,而陆慕真却因为日夜操劳而憔悴不堪。时间久了,孙中山也不是什么薄情人了。他看到了陆慕真的心灵手巧,美德善良,在沉默中理解了她的深情,心里渐渐产生了归属感。

1891年,卢木真与孙中山结婚的第七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第一个结晶,取名孙克。虽然孙克出生时孙中山先生不在床前,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放下一切去看望他的母亲和儿子。

1894年,陆慕真为她生了一个女儿,并带着孙子。作为父亲,孙中山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也尝到了夫妻爱情的甜头,同时,冉冉也感受到了一种责任感和依赖感。

卢慕贞与孙中山之间的感情虽在升温,但仍裹足不前,不足以理解丈夫“救亡图存”的想法。但卢慕贞还是设法顺从了丈夫的事业:

因为孙中山的工作,有一天,孙的大院里迎来了一位基督教牧师。当时家里人虽然不反对孙中山的事业,但还是对神父很反感。

为了让丈夫的客人感受到待客之道,卢慕贞不仅耐心劝说家人,还给予神父热情款待。孙中山又惊又喜,在这位“特殊”的客人离开时,还对陆慕真大加赞赏。

在孙中山早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常常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进。然而,这些压力没有一个来自家庭,他也没想到,裹着小脚的妻子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他的后盾——他曾经在农村组织过兴办学校、宣传思想等救济工作,妻子都有所贡献,仁人志士也常常称赞妻子。

陆慕真对丈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担心家里,一切都好。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名列榜首。从此,他开始了行医的人生旅程。然而,短短几年间,孙中山结识了无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他们讨论时事,批判清政府,感受到深重的民族危机。1894年的这个月,孙中山迈出了革命事业的第一步——他在闭门造车后的第十天,拟就了《李尚洪章详解》,从此投身于革命救国事业。

革命的使命关系到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孙中山自然顾不上亲热了。

从1894到辛亥革命成功,在17年的时间里,孙中山在革命和逃亡之间来回奔波。而陆慕真和孩子们,也因此过上了患难与共,颠沛流离的生活。

5438年6月+同年10月,孙中山意气风发地开始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征程。他首先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旨在颠覆清朝的封建统治。

1895年,年轻时一起破坏村庙的孙中山和鲁,在多地集结兵力,策划准备了第一次武装起义。但革命之路并不平坦,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在正式发动前就被清政府镇压了。

包括鲁在内的许多革命家的悲惨牺牲,使孙中山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清政府的逮捕,孙中山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只好头也不回地逃离广州。

广州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孙文是易县人,香山县东乡翠微人,额头小,29岁左右,奖金1000元。”随即,抓不到孙中山等人的清政府将矛头指向了革命党人的家属。

孙中山很担心妻子卢慕贞,但毕竟力所不及,自身难保。好在政府官员的失职,导致“翠亨村”写成了“翠微村”,给了卢木真和他的家人逃脱的时间。卢木真得知灾难迫在眉睫,毫不犹豫,立即收拾行李。

在同乡会成员吕灿的帮助下,她和家人先到了香港,然后漂洋过海来到檀香山,才彻底逃脱。孙中山见到卢慕贞的那一刻,百感交集,更多的是见到妻子的欣慰和对家人的悔恨。

卢慕珍为丈夫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很多,他们从一对夫妻变成了患难夫妻。在檀香山团聚仅一年半后,孙中山就前往欧洲进行革命宣传。从此夫妻两人分居两地,“逃跑”成了家常便饭。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多次劝妻子离开他,不必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但陆慕真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让步。

1896 10,清廷驻英使节在伦敦困住孙中山,打算护送他回清朝,秘密处决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卢慕贞睡不安稳,甚至下定决心要和丈夫一起死。

幸好孙中山的恩师康德利先生救了丈夫,陆慕真心中的巨石终于落了地。在九死一生之后,孙中山的妻子卢慕珍在她30岁生日的同一天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女儿孙婉。

卢慕珍在檀香山呆了65,438+02年,直到她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茁壮成长。这期间和老公的团聚也就一年多一点。

在异国他乡,卢慕贞的家庭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都仰仗孙梅。然而,美国政府对海外华人的剥削最终导致了孙梅在1906年的商业破产。

无奈之下,卢慕珍一家只能回到九龙,过着俭朴的生活,只有孙克还在继续深造。当初为了逃避,火奴鲁鲁活了12年;现在,迫于生计,我不得不与我心爱的儿子分离。

卢慕珍,一个典型的封建时期的老妇人,在民主革命时期以非凡的毅力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陆慕真一家的生活有多艰难。1910年7月,孙中山的母亲去世了,没有钱安葬她,更不用说举行葬礼。幸好是南洋革命派和港团成员好心提出,杨夫人才得以下葬。

此时,孙中山正在前往槟城的途中,能否成功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只能把握时机筹钱。卢慕珍渴望与丈夫团聚,她携带的孩子正在前往槟城的路上。

不料南洋殖民局以“妨碍地方治安”条例将孙中山“拒之门外”。卢木真没有看到对方。相反,这对母女只能暂时住在槟城,靠南洋革命党人的微薄支持生活。

1911 10六月10,这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孙中山在湖北武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意味着清朝的覆灭。

次年6月65438+10月1,孙中山就任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大总统。听到这个好消息,卢慕贞立即启程回国,会见了他的长子孙克,并在南京与孙中山会面。

卢慕贞这次遇到丈夫,只是单纯地认为可以长期陪在丈夫身边,照顾孙中山生活上的琐事。她不想多想政治上的事,当然也想不通。

然而,在前往南京的途中,这家人不仅受到了许多革命者的护送,还受到了同盟会的欢迎。卢慕贞所到之处,人们都用“民国妈妈”的称号来迎接她。然而,这个巨大的荣誉让她相当难受。

所以,卢慕珍在南京待了20多天,她只想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以“国母”的身份参加很多宣传性的政治场合。

虽然孙中山从未看不起她,但他一直很关心她。但陆慕真还是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行动不便的“三寸金莲”永远无法在容光焕发的丈夫身边衬托。但她对丈夫百依百顺,需要她出面就跟她去。

卢慕贞在南京的日子,虽然他亲自和丈夫在一起,却常常使他感到自卑。他觉得夫妻二人形同陌路,怕他帮不了孙中山,耽误了他的前程。

3月25日,卢慕贞将两个女儿留给忙于工作的孙中山,回老家重温平凡的生活。

但政局多变,孙中山的总统任期确实是“暂时”的。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间隔17年,回到家乡翠亨村出任国铁监。

或许是孙中山想弥补多年的债务,回国后和卢慕贞在一起待了很久。这对夫妇经常一起出现,并一起视察国家公路管理局和其他工作...但谁能想到,那几年的互相照顾,其实是陆慕真一生中最后的快乐时光。

1913年,宋在上海遇刺身亡。听到这个消息,孙中山很快意识到,别有用心的袁世凯想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为了保护民主和政治制度不落入盗贼之手,他立即启程回国,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但失败了。无奈之下,孙中山再次逃往日本,而卢慕珍也去了澳门,定居在孙梅的家中。

孙中山在日本期间,卢慕贞非常担心,经常担心丈夫无人看管。无独有偶,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宋庆龄的女士走到孙中山身边。

宋庆龄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接受新思想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她去日本探亲,但当她听说她的偶像孙中山先生在这里时,她高兴地去了那里,希望能一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风采。

然而,这一景象却被终生错过。孙中山威严的身材和不凡的气度深深吸引了宋庆龄。

她很快来到了她的“心上人”身边。由于她才华出众,恰好孙中山身边的秘书一职空缺。此前,是宋庆龄的妹妹宋蔼龄因即将嫁给孔祥熙而离职。

* * *相同的革命理想和几乎相同的生活情趣,在朝夕相处中,很快培养出一段感情。

陆慕真曾多次向王先生表达,希望他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收他为妾,以补他的诸多短板。虽然孙中山心里还牵挂着妻子卢慕贞,但真的很难阻止这个可爱的人的靠近。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两人一拍即合。孙中山知道宋庆龄因为已有家室,把亲情埋在心里,于是主动捅破了窗户纸。

消息一经传出,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无论是同盟会、基督教青年会成员还是宋家父母。但孙中山知道,这一切根本阻挡不了他与宋庆龄的爱情,他只需要一个人的同意。

无奈之下,孙中兴写信给他的妻子卢慕珍,要求满足。

因为他与宋庆龄结合的最大阻力是旧礼教与西方新思潮的矛盾:孙中山作为“自由平等”、“男女平等”的先驱,非常反对封建社会对待女性的方式;而且孙和宋都是基督徒,奉行一夫一妻制。

所以无奈之下,纳妾是不可能的,卢慕贞需要为丈夫做决定。

1913年6月,孙彪久治不愈,卢慕贞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两年过去了,陆慕真一个人,依然没有从这沉重的悲伤中走出来。但就在这时,她得知了丈夫与宋庆龄的交往,并很快收到了孙中山的离婚请求。

不过收到信的陆慕真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动。她只是把很多情绪,比如为丈夫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的喜悦,被丈夫照顾的放心,变成了笔尖的一个“可以”字。

这封信是孙中山的警卫员邓卓带给卢慕贞的,他以为是一件难事,却没想到,卢夫人如此善解人意,通情达理。

卢慕珍离婚后定居澳门。此后,她一直没有结婚,但她始终没有失去对孙中山的爱,并经常劝儿子孙克对宋庆龄好一点。

孙中山也一直关心前妻卢慕贞的生活和健康,并为她支付生活费,经常给她写信,但两人都互称“父亲”和“母亲”。

至今,该馆还保存着孙中山写给卢慕贞的6封信。

而且卢慕贞和宋庆龄相处得很好,经常亲如姐妹,孙、宋夫妇也多次到澳门看望过卢夫人。

陆慕贞最令人钦佩的是,她一如既往地默默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一听到仲孙在广州开办黄埔军校的消息,陆慕贞就派干女儿去报道。他还尽力支持家乡的几位青年英雄,帮助他们完成参加革命任务的伟大理想。

3月1925,孙中山先生逝世。听到这个坏消息,陆慕真非常难过。她无法在床边陪着她,也听不到孙中山对自己的道歉,直到孙克告诉母亲。

卢慕贞一生没受过多少文化教育,只好找人代笔,并高度评价丈夫——“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人格”。为了保存孙中山遗物,陆慕真还在翠亨村修建了孙中山故居。

1952年,卢慕贞在澳门病逝。为了纪念她追随和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事业,当地人民专门修建了一座卢慕珍纪念馆,供世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