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感人事例
——访著名舞蹈家泰丽华。
2005-7-18 6:40:17
“人类* * *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着。
有6亿多残疾人生活在。
我们和正常人一样热爱生活,渴望艺术。
我们的每一支舞。
都是我们的心跳节奏。
演出中的每一首音乐
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歌曲。
用残疾的身体挑战艺术的完美
将生活和激情凝聚成美好的瞬间。"
这诗一般的话语,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心里话,也是太丽华的心里话。
17年7月是一个不眠之夜。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表现出的人性美和艺术美令人陶醉,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价值和意志力量令人钦佩。在演出前的间隙,通过手语老师的沟通,记者采访到了在无声世界里享受艺术的坚强女孩太丽华。
泰丽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透明清纯。长期沉默的世界,让她有了这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安心。
直到五岁的时候,太丽华才知道自己的世界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样。她的同龄人可以通过“听人说话”来玩游戏,她却被一堵无声的高墙与现实世界隔开,只能用眼泪来化解无奈和尴尬;别的孩子可以上正常的小学,她却只能上聋哑学校,活在孤独的世界里。聋哑学校的节奏课程就是通过振动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当老师在木地板上敲鼓时,一种奇怪而自然的有节奏的震动突然传遍了太丽华的全身。她对另一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她从未见过的。她很激动,两眼放光,满脸通红。她觉得这个世界从未如此美好。她用三个手势对老师说:我-嗨-欢。
从此,太丽华投身于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没有音乐,但她用心陪伴。生命的旋律在舞动,生命的火焰在燃烧,这让太丽华重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她觉得自己注定一生都要崇拜心中有舞蹈有音乐的生活,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激和感恩。
想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愿望让她做出了新的决定,她决定去武汉继续深造。(因为宜昌没有聋哑中学),父母的怜惜和担心都没能阻止她前进的脚步。13岁的时候,她独自去武汉读书,学会了像正常人一样坐公交,买东西,和正常人交流。于是,湖北武汉街头出现了一个帅气的小女孩,一个聪明的中学生在教室里流连忘返地学习。只有当她用优美的手语给你发信息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她是个聋哑女孩。然而此时,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她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憧憬是什么。她真的觉得自己在一天天长大。当她第一次从武汉回到宜昌,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家,她知道自己真的长大了,长成了一个成年人,一个正常人。
15岁,有近10年的业余舞蹈经验。今年,武汉歌舞团一位姓赵的女老师发现自己是一名舞蹈演员,但赵小姐没有想法,觉得不会沟通是培训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只能先试一段时间,看看姑娘的领悟能力。在武汉歌舞团排练厅,赵老师第一个考验新生的舞蹈是《麻雀精神》。虽然泰利华满头大汗,但毕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擦腿抬腿不准,手的位置也不协调。最后赵老师干脆把她扔进排练室,自己一个人走了。空荡荡的排练室,一个人默默的生活。她绝望无助,但她认为,无论多么坎坷,只要前方有路,她就要跨过。接下来的半个月,她每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跳舞。刚开始她只能转几圈,半个月后转到两三百。她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让赵老师对她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不知从哪一天起,她开始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沉迷于跳舞。我想用知识证明自己是生活中的强者。1994,湖北美术学院的校园里,泰丽华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貌不惊人的女孩了。她和同龄人一样进了大学。和他们一起沐浴大学课堂的阳光。
几经沉浮,如今27岁的泰丽华已经将自己融入了麻雀的精神。每当拉开幕布,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缓缓飘渺,翩翩起舞。她似乎是一只美丽而有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森林里,在郁郁葱葱的草坪上,在潺潺的小溪边,徘徊起舞...如果没有那些年的磨炼,就没有今天,因为聋哑女孩赋予了麻雀的精神另一个感人至深的神。
她忘不了,1992年,被誉为人类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在意大利著名的斯卡拉大剧院举行。世界上所有顶尖的舞蹈家和音乐家都来表演。作为残疾演员,她和同伴们被誉为“美与人性的大使”。
曾经有人问太丽华,你现在很成功,但有时候又觉得上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邰丽华认为,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本报记者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