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和圈子哪个更重要?

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很流行的关于努力和圈子的文章。看完之后,发人深省。

01

故事中的a和B是出生相近、年龄相仿的好朋友。

A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努力,认真负责,升职加薪。

b和一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公司。他平时参加各种企业家交流会,尽量邀请各大企业的老总打高尔夫。

稳定的工作和无忧无虑的生活。b在朋友圈活得跟老板一样光鲜亮丽。本质上是因为拼命挤进精英行业,经常入不敷出,资金匮乏,甚至多次向A借钱。

毕业三年后,A不幸面临裁员,即将失业。这时,B的公司获得了一笔500万的投资,这笔投资恰好来自一个经常和B打高尔夫的集团老板,此外,这个老板还为B介绍了大量的客户。

B一听说A失业了,马上发动了自己的人脉圈,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帮A找到了一份大企业总监的工作。

至此,故事戛然而止。

但是,作者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圈子比努力更重要。想要摆脱现状,想要成功,就要从一个狭窄的圈子跳到其他圈子,和成功人士在一起。

文章下面的评论里,反对和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

圈子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不管是谁在苦苦挣扎,还是谁在圈子里,都为此而迷茫和困惑过。

02

曾经看过一段话,给了时下年轻人进入圈子最好的解释。

目前,有一些年轻人喜欢将他们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社会关系中。在很小的时候,为了连接更多的人脉,他们去商学院读MBA。

然而,当他们去了之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融入精英圈。

有一次,我认识几个学过MBA的同事。问他们感觉如何,有的摇头,有的说,真是大开眼界。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主管,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职场精英。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一步步成为了MDRT的一员。

那时候我很幸运,有机会经常跟着他,出入各种精英交流会。

然而,当我站在那些圈子里,看着他在舞台上用侃侃语演讲时,我没有那么激动和兴奋,更多的是紧张和不知所措。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当我的能力和圈子里的人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时候,圈子里的人做的事情,说的行业术语,总是在提醒我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事实。

03

莫泊桑的经典短篇小说《项链》讲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女孩想要摆脱现实处境,加入上流社会,最后不得不为了一条假项链而花费十年青春的故事。

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新的聚会,用丈夫省下的钱做了一件精美的衣服,甚至还向一个有钱的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

不幸的是,借来的项链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丢了。

为了偿还丢失的项链,十年来,她省吃俭用,手指变得粗糙,脸变得苍老。

然而,最后她偶然得知,丢失的项链只是一条廉价的人造钻石项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在某些圈子里,你越是想尽办法融入,越是融入不了。

《绯闻女孩》的珍妮是一个出生在布鲁克林的18岁的金发女孩。她和其他那个年龄的女孩一样,被虚荣心所诱惑,渴望成为上流社会的焦点女王。

为了打入曼哈顿上东区的名流社会,她利用各种机会,甚至玩了一些小动作。然而每一次,她总是一只被嘲讽被羞辱的丑小鸭。

后来,珍妮展示了自己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才华,在华德福获得了工作机会,最终得到了上东区名流的赏识。

她开始开闸放水,机智地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布了自己的个人服装品牌。

这时,名人社会的大门逐渐向她敞开。

真正能融入那些发光的圈子的人,从来不是靠几轮高尔夫或者一场聚会,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能力,从而获得圈子里人的欣赏。

04

因为写作的原因,经常看很多牛逼的文章。

最近在追一个青年作家的长篇连载,关注他的成长经历。

辞职去写作之前,他是一名程序员,月薪过万。辞职后独自奋斗,默默努力,出了三本书,成为豆瓣红人和知乎大v。

写作的第三年,恰好遇到了一个写作和知识付费蓬勃发展的好时代。他成了这个圈子里很了不起的人,带着自己的光环。

?进入一个圆圈的最短方法是首先设法到达圆圈的高度。

聪明的年轻人会把钱和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在某个领域,当他们的势能足够强大的时候,所有的圈子资源都会主动想到你。

就像青年作家在文章里说的,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像不停下蛋的母鸡一样努力,像母猪一样低调多产。

在他们的圈子里,从来没有单向的关系,只有一起努力,一起牛逼。

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正在写作的朋友,他们不是为了读书,不是为了见人,不是为了看东西,不是为了写作。

不进则退。进入一个圈子,只有更加努力,才能维持自己在圈子里的地位和作用。

05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进入什么样的圈子。

圈子的成功不是因为圈子本身,而是因为圈子里有成功的人。

想要进入成功的圈子,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如果你想留在一个成功的圈子里,你必须继续努力。

文/许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