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石天际冤案的始末是怎样的?
清代雍正八年,湖北麻城一个普通农妇的离奇失踪,导致婆家和娘家争讼,谁也不曾料到,尽管诉讼的双方都没有官场背景,但这场糊涂官司,竟然一打就打得昏天黑地,旷日持久,终至酿成惊天冤狱,此案诉讼时间之久,涉案官民之多,蒙屈冤情之深,逼供刑讯之酷,一时
民妇失踪
清代雍正时期。湖北麻城县民涂如松,娶杨氏为妻,两口子不和睦,杨氏常常跑到娘家去不回来。开始,如松心里讨厌她还没有发作出来,不久,涂如松的母亲病了,杨氏又要回娘家,如松一时火起要揍她,杨氏便逃跑,不知到哪里去了,两家因此打起官司来。
杨氏的弟弟杨五荣怀疑如松害了姐姐,到九口塘(今白果镇九家凉亭村)一带去查访消息。有个叫赵当儿的年轻人,平日狡诈无行,信口开河地对杨五荣说:“是听说有这么一回事!是你姐夫同他的好朋友陈文一起害死你姐姐的!”这本来是戏弄五荣的话,五荣听后大吃一惊,便拉着赵当儿到县衙作证,上告如松和他的好友陈文等***同谋害了杨氏。
知县汤应求经过审讯,没有取得证据,案子不能成立。赵当儿的父亲也向官府告发儿子是个无赖,他的证词是随便乱说的,请求查清事实后不要牵连自己坐牢。汤知县查知唆使五荣诬告的,是秀才杨同范——一个人面兽心为害乡里的劣绅,便请求剥夺杨同范的功名,同时通缉杨氏。
早先,杨氏是王祖儿的童养媳,王祖儿死后,杨氏和他侄子冯大通奸。那天杨氏为了逃避如松殴打,就躲到冯家去了,一躲躲了有一个多月。冯大的母亲怕惹祸,打算报告官府。冯大害怕了,就告诉了五荣;五荣又告诉了杨同范。杨同范贪恋杨氏的美色,就说:“我是秀才,把她藏在我家,谁敢来抢!”于是叫杨氏躲在自家的夹壁墙里,仍旧告如松杀妻。
男尸女报
过了一年,同村的黄某将他的家僮埋在河滩上,因埋得太浅,尸体被狗扒咬出来。地保请汤知县前来验尸,正赶上天降暴雨,电闪雷鸣,加上狂风大作,汤知县走到半路又折回衙门去了。同范听说后,非常高兴,抚摸着身上青衿(秀才的标志)衣领,笑着说:“这件东西可以保住了!”他同五荣密谋,假认那具僮尸就是杨氏,便去贿赂仵作李荣,让他谎报是女尸,结果李荣不干。过了两天,汤知县亲来沙滩现场验尸,可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就先装殓掩埋起来,并立了木桩作为标志。同范、 五荣率领他们一伙几十人当场起哄。
湖广总督迈柱知道了这件事情,便委派广济县令高仁杰去重新查验。高仁杰是个试用的县令,他想借机夺取汤应求的职位,所用的仵作(检验命案死尸的人)薛某又收了同范的贿赂,假报腐尸是女尸,肋部有重伤。五荣一伙借此上告涂如松杀妻,汤应求受贿,师爷李献宗作弊,仵作李荣妄报。总督迈柱信以为真,便上奏章弹劾汤应求,并委派高仁杰主审。
高仁杰严刑拷打涂如松等人,打得他们脚踝骨都露出来了,还是得不到所要的口供。于是就烧红铁链,叫他们跪在上边,烫得皮肉冒烟出声,连汤应求也不能免刑。最后他们受不住拷打,都被迫招认了,李荣还被刑杖活活打死。
但是那具死尸本来就是男人,没有留发,没有女人缠足受折变形的脚指骨,没有带血的女裙裤。高仁杰就又强迫涂如松写认罪书,逼他找出头发、脚指骨和血裙裤等物证。他被搞得晕头转向,就乱说搪塞,带人到处掘墓寻找。开始掘了一个坟墓,找到烂掉的几十片棺木;再掘一个,连棺木也没有,有的是长须大鞋,也不知是哪家的男尸。最后找到了一个尸体是着弓鞋的小脚女人,主办官吏很高兴,可是仔细一看头骨上有许多白头发,又惊慌地丢掉了。麻城县无主的坟墓,被挖掘了上百座。每次找不到,就又用火烤涂如松。
涂如松的母亲许氏,可怜儿子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于是剪下自己的头发,从中摘除白发,扎在一块;师爷李献宗的老婆刺破胳臂染红了裙裤,用斧头劈开早先死去的儿子的棺材,取出脚指骨,把几样东西拼凑一起,自己埋在河滩上,暗中告诉如松埋藏地点,让他随后带着公差去掘,果然得到各种证物,案子算了结了。
但代理黄州府知府蒋嘉年发觉案情不实,不肯向上转报,又找别县的仵作重新查验,都说是男尸。高仁杰非常害怕,假报尸体被人偷换了,请求复审。隔了不久山洪暴发,尸体一下冲走,无法再验。总督迈柱还是按涂如松杀妻,主管官员受贿结案,将他们按判处杀头或者绞刑上报审批。麻城的老百姓知道这是一个大冤案,都气忿不平,在路上吵吵嚷嚷,可又找不见杨氏,事情无法澄清。
真相大白
过了不久,有个老太婆是杨同范邻居,清早起来看见李荣的鬼魂满身血污跑进同杨范家中,正在惊疑不定的时候,杨同范家的女仆突然赶来叫道:“我家夫人还没到月数就要生产了,要请你帮助接生。”
老太婆忙挽起衣袖赶到杨家,见小孩头部拗着,胞衣下不来,需要几个人掐着腰部向下推动才能生下来。产妇难受得大声叫道:“三姑救救我!”杨氏蓦地从夹壁墙里跑出来,看见老太婆在场,非常后悔,想再躲避却已经露了面,就跪在老太婆面前请求不要泄露。杨同范从屋外进来,拿了十两银子塞进老太婆袖子里,手摇不止,叫莫外传。老太婆回到家中,对儿子说:“天哪,还有鬼神呢,我不能不去昭雪这件冤案!”她立即叫儿子拿着杨同范送的钱告到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