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习惯死亡的评论和欣赏

在张贤亮早期的小说中,总有一种压抑的气氛。本我就像一个愤愤不平的小媳妇,处处受制于自我和超我。然而,他后期的作品总是充斥着反叛和放纵的暗流。不难看出,《习惯性死亡》是一部字里行间充满赤裸裸的“情欲”的小说。难怪有学者认为习惯性死亡是一部性放纵史,以性来对待一切问题,以一种性游戏的态度来鄙视或忽略其他物质的存在。张贤亮将“政治+女性”的小说模式运用到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上。在他看来,“一个是女人,一个是政治。这两样东西给男人提供了人生的意义、乐趣和灾难。”张贤亮的作品大多有性和政治两个主轴,往往以写作为辅,以反映政治为主。同样,习惯性死亡也是如此。正如主角多年后意识到的那样,毁掉他的不是冤假错案,也不是饥饿和杀戮,而是政客们开的一个玩笑。“只要有政党,那个政党就会犯错误,因为政党其实就是一群人。一个伟大的政党是一个不断犯大错误并能不断改正错误的政党。历史就是在这种循环中诞生和消亡的。”

经过20多年的批判斗争,主角“懂得如何迎合观众的口味,掌握说话的分寸”,因为不会说话的人都死在了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中。“他虽然活了下来,但从那以后就很会自欺欺人。”然而,“语言之外的真实,往往让他痛苦不堪。”他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主人公终日处于无助、忧郁、麻木的状态,只对性感感兴趣,用肉欲的释放来掩盖自己精神上的失落和麻木。他是一个靠思考和精神生活,以写作为生的人。只有在放纵中才能激发出一点写作的灵感,所以他一点精神都没有,对人情、对事物完全麻木、空虚。可以看出,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性放纵和性堕落,表达了对现实政治压迫的不满和反抗。“结束了”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在书中重复了11次,总是出现在主角做爱前后。“结束了”是主人公最真实的内心告白。显然,他说的“完了”,不是指生命的终结,而是精神的终结。他觉得自己没救了,觉得“那些一直对我好的人(指主角)已经没能力照顾我了,我也没力气报恩报仇了。”我太累了,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玩了!”正因为如此,“他经常想到死亡,死亡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虽然几次死亡没有杀死他的身体,但却杀死了他感到快乐的神经。”就像“生命对某些人来说只是一种习惯和惯性”一样,他已经无法死亡,“习惯”了苦难,“习惯”了死亡。作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恶性循环的“习惯”将主角推向了生死的深渊。

张贤亮通过小说《习惯性死亡》无情地剖析了人类灵魂堕落的过程,他通过“性”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最能代表人性特征的“人性过程”。小说中的主人公无法忍受自己生活的庸俗和虚伪。如果他想反抗,又知道没有出路,他愿意用堕落来表达反抗,寻求解脱,渴望重生。正是在这一点上,张贤亮对堕落人性的揭露超越了以往的作品,使他再次成为当代作家中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