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小说文学
就魏晋南北朝小说而言,李建国的《干保考》(55)在葛、作者本人和日本小池百合子的基础上,对干保的事迹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和研究。摘要:本文对干宝生平经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证,包括籍贯、家世、仕历以及《搜姬神》的成书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弄清了甘保祖籍是汝南新蔡,大约在汉末为避乱而迁居吴军海盐。永嘉任辅五年,建武元年,任辅十年,主导国史修订。仙鹤初编殷珊令,迁安泰守。咸康元年,王导被邀为司徒府右长史。二年三月,卒葬于海盐西南四十里金牛山南。《搜姬神》的创作始于建武元年,成书于司徒府。此外,李建国的《早期小说观念和小说观念的科学界定》(56)系统梳理了散见于古籍的“小说”一词的传统论述,指出“韩曙”。《艺文志》,即《七略》的小说专著,“第一次确立了小说独立的文体地位”,是汉代小说观念的典型概括,成为小说理论的经典。与汉代的《艺文志》相比,桓谭的新论极大地肯定了小说的伦理功能,而徐干在《中伦五本》中对小说的引用则间接反映了徐干认为小说具有娱乐和审美功能。本文认为,中国小说史上从战国到六朝的早期小说观念不是文学文体观念,甚至不是纯粹的文体观念,而只是一种准文体观念。只是从总体上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小故事”的特征,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本文指出,科学界定小说的概念,应遵循叙事性原则、虚构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只有满足这四个原则,才能定义为新颖,否则应该排除。
李道和《女鸟故事的民间文化渊源》(57)运用推理分析的方法,对六朝志怪故事中的女鸟形象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考证,认为鸟与女人、衣与妻之间存在着互惠关系,衣与魂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巫与女鸟之间存在着传承关系。通过分析,笔者得出结论:中国古代通俗书信中的鸟意象是由女巫演变而来的(通过简斋和姜媛)。这些雌鸟可以是鸟,也可以是人,都具有母系遗传的特征。这种雌鸟故事其实是世界上最早的“天鹅处女”故事。它是在高庙祭祀、除水祭雨、招魂、巫术等一系列仪式和习俗的文化背景下逐渐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