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作品
【文学;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小说或戏剧形式的作品;尤指具有优美的形式或表达并表现出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
文学作品
在图书分类标引过程中,区分文学作品和其他作品是一个难题。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文学与相邻学科,包括历史、新闻、地理等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许多“混合型”的边缘文学作品,这使得我们在分类标引时往往难以界定其类别。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们讨论文学作品和其他作品的区别。
要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其他作品,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学作品?它和其他作品(非文学作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在理论上明确这种区别,才能在分类标引的实践中牢牢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那么,什么是文学作品呢?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它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代替抽象的概念,像哲学、社会科学一样反映社会生活;第三,是语言的艺术,用语言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工具。反映社会生活。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生动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作品。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总是进行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它有三个特点:
首先,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将从生活中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其次,它总是离不开想象(幻想、联想)和虚构;第三,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文学作品中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决定了文学作品与科学家运用逻辑思维创造的学术作品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1.在内容上,虽然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题材作品采取的是“对世界的科学把握”,材料准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真实,事物的外貌、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准确,引用的图形、图表、数字准确。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一种“掌握世界艺术的方式”,以生活和虚构为基础,从不拘泥于真实的人和故事。人物不专攻一个模式,而是取多人,合二为一。事件并不都是基于事实,而是取其一端,萌其一。环境不是仅仅基于一个地方,而是根据需要组合和创造的。一切都是客观理性的。
2.从形式上来说,虽然他们使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题材作品的语言简单明了;而文学作品的语言贵在文采。
3.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都是思考的结果,但题材作品主要运用逻辑思维,用客观事实、统计数据、逻辑判断、推理来说话;文学作品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描述言语。
4.从读者的角度看,都具有认知价值,但题材作品以事实和道理吸引读者,欣赏者侧重于科学真理和实用功能的评价;文学作品诉诸读者的感受和想象,欣赏者则侧重于艺术真实的判断和审美创造。
5.从功能上看,都具有社会价值,但题材作品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文学作品是社会影响的手段,重在审美。
从上述特征的比较中,我们可以认为,文学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不可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科学技术专业知识或特定的科学实验、生产和工作方法;如果某一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达特定的知识,那么它虽然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但它不属于文学范畴。
把握了文学作品与其他作品的本质区别,在分类标引的过程中就可以放心标引。当然,图书分类有一些特殊的规则,我们必须按照这些规则进行索引。
下面,我们详细讨论一下文学作品和其他作品的区别。
第一,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作品的区别
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少儿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版)中,文学类图书包括两类图书资料,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图书和各种文学作品。
研究文学的书籍是旨在探索和研究文学领域规律的科学著作,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类书属于逻辑思维的科学著作范畴,一般容易做出判断。更混乱的是文学批评中“文学鉴赏”等书籍的区分。
所谓文学鉴赏,是读者在观看文学作品时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基于文学作品所提供的意象进行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过程。“文学鉴赏”作为分类中的一个范畴,包括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的著作,包括文学鉴赏活动的认知过程和文学鉴赏现象。存在
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少儿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中,“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合为一类,属于“I06文学批评与研究”类目。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家分析研究作家作品,帮助读者正确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现象,总结创作经验,促进创作发展的工作。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往往包括对作品鉴赏的印象和直接判断,因此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密切相关。引导读者正确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作品,应归入“I06文学批评与研究”及其相关子类。比如,魏玉山的《微型小说阅读与鉴赏》以微型小说的风格和特点为重点,分章节论述了微型小说的五大特点。每章附有六个例子,每个例子后面都有注释和阅读提示。其目的是引导读者正确欣赏,应包含在I062.54中
此外,对文学作品的介绍和评价也应归入“文学批评”一类。比如杨丽萍的《100中外名著解析与阅读》,选取100部中外名著(作品不接受),逐一进行介绍性评价,包括作者简介和作品分析,具有鉴赏和资讯双重功能,输入I061。同样,徐博编的《中外文学名著提要》也进入了I061。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文学作品集(选集)形式编辑但冠以作品欣赏、鉴赏、选编等标题的作品,不应归入“作品欣赏”。虽然作者的简介、笔记等。都是排在作品之后的,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作品提供阅读,所以应该归类为作品。比如:
许原著白话《封神演义》(明代)赏析,入I422.4
古今中外优秀文学名著:外国短篇小说,柯岩主编,进入I41。
可见,文学作品与作品鉴赏的区别在于其目的是提供阅读还是引导鉴赏。
第二,文学作品和历史作品的区别
文史是最接近最亲密的。中国自古就有“文史一家”的说法,可见原本就有血缘关系。文史互渗产生了一系列边缘文学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剧、史诗、历史故事和历史散文(包括回忆录和传记)。这些边缘性的文学作品是归入历史还是文学,划分标准是:忠于史实还是虚构,史记是否归入历史,艺术虚构是否归入文学。
1,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是历史与小说交叉渗透产生的边缘文体。它着眼于历史人物的塑造,通过完整的故事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叙事文学载体。不受现实人物的限制,作者大胆虚构故事,发挥想象力,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艺术、典型。历史小说有着浓重的文学“原色”,应该归为文学的历史小说。
例子:刘茜写的《舒菲文秀传》进入I427.53
此外,历史剧和史诗的文学“原色”也很重,也应该归入文学的相关范畴。
例:陈编剧的《大风之歌》(历史剧)进入I323。
2、传记和传记文学:
传记是一本记录人物生活的书。传统传记作品强调对人物的考证,如年表、年审、大事记等。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传记被归类为历史。传记文学(或文学传记),属于广义的散文,是为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而创作的文学。其特点:一是忠于事实,写的内容真的是生活中曾经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二是忠于历史,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现社会生活的一些本质方面。传记文学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被归类为文学。应该说,传记和传记文学都是历史和文学相互渗透产生的边缘文学作品,只是它们的“原色”不同。总的来说,二者的区别在于,以记述史实为主的历史传记,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属于历史学的范畴;通过视觉手段生动地描述人物的文学传记属于文学的范畴。
但是,传记和传记文学(或文学传记)很难划清界限。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历史传记采用了文学的生动表现形式,冲击了传统的“传记”形式,模糊了传记与传记文学的界限。传记文学不同于其他以虚构人物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传记”和“文学”的双重性质。作为传记,它具有信任历史的价值,作为文学,它具有艺术的功能,在实际的图书分类过程中,有些书被称为传记文学,但实际上是历史著作。因此,传记和传记文学的分类应根据具体的书籍内容进行分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如真实反映历史事件或记载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无虚构情节,在忠于史实并作适当艺术加工的前提下,可按书籍最大限度利用归类为历史;只有那些用视觉方法生动地描写人物,符合报告文学、故事或小说、散文的体裁特征的,才能归入文学的相关范畴。
例:伟人孙中山,李茂高编,进K827.6。
我的前半生,由溥仪进入I521。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入I626。
各科英雄事迹和先进人物事迹归入D政治相关类。比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的《中国当代青年英雄传》,进入D462.263。
(2)长期记录人物的生活史,旨在详细描述人物的成长发展历史,进入历史范畴;而只截取人物在某一阶段的活动片段,旨在表达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主题,属于文学的“报告文学”或“故事”范畴。
例:徐悲鸿的一生,进入K825.7。
古今中外科学家故事集锦,
尹,编。,在I892.7中。
由罗清和刘光春写的青少年名人故事进入I892.7
3.回忆录:
回忆录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或自己熟悉的人的历史回忆,应该属于历史范畴。但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少儿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中,回忆录被归入“I5报告文学”下一类和“K106、K206史料”、“K8传”一类,容量容易造成混淆。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少儿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版)用户手册中的一些解释,回忆录的分类要注意不同类型图书之间的区别。
(1)“报告文学”中的回忆录,是指以报告文学为手段,以文学特色和史实为内容而写的回忆录。其特点是文学色彩浓厚,注重形象塑造,个性描写,语言生动。
例:《在彭总身边》由景熙珍口述,录入I521。
我家,陶成写的,进了I521。
(2)“传记”类的回忆录,是指对某人生平事迹的回忆。“史料”中的回忆录,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回忆。
例: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入K 837+02。
茅盾回忆录,在K825.6。
(3)一个国家的政治活动或事件,实际上是通过人物的回忆来描述的,被纳入各个国家的政治范畴。
例如: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辑的《黑格回忆录》包含了黑格和里根之间的通信。信中主要讨论了美苏关系、美中关系等重大问题的处理。
4.故事式的历史读物:
故事型历史书籍在儿童书籍中尤为突出。它以故事体裁为表现形式,事物的描述性、情节的生动性、语言的口语化都具有故事体的特征。但也实地描写了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所写人员、地点、时间都有一定的客观事实,具有历史作品客观真实的内容特征。这类阅读材料的分类主要看其内容是否具有认知实用性。如果一部故事型历史读物的功能是提供教育认知,就应该归入历史类;但是,只用于审美娱乐的书,被归类为故事。
例:段万汉写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进了K263。
三大战役,万清华写的,进K266。
帅哥,Verlina Mo和水秀编的,进了I892.7
第三,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的区别
新闻与文学交叉渗透产生的边缘文学作品,就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新闻性,真实、准确、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人物和故事,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二是文学性,以艺术形式反映客观事实,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三是政治性,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艺术感染力。
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少儿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中,报告文学的分类如下:报告文学用于报道人物的生平事迹;以真实姓名为典型人物、虚构故事情节的作品归入小说类;叙事人物的传记、生平事迹或回忆被录入传记。文体的运用旨在介绍某一学科的概况或相关学科的知识介绍。这一规定可以这样分析:报告文学与其他作品的区别在于文体的程度。报告文学作为一种能真实、快速反映现实生活的边缘文体,包含多种文体:纪实、综述、研究、故事、视听和回忆录等。不同文体的报告文学,文学与新闻之间的“原色”比例不同。评书(或小说)报告文学,其文学“原色”较重;一般的和研究性的报告文学,其新闻(或政治理论)“原色”更重。因此,文学性强的报告文学应归入文学类,新闻性和政论性强的报告文学应归入其相关范畴。
然而,在实际的分类工作中,这一标准仍然难以掌握。报告文学最大的特点是真实、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经济建设的各种斗争和成就,如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经历、经验、科研成果等新事物,往往通过报告文学体裁来体现。如果只以文风的程度来判断一本书的归属,那么就不会有书回归到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类别下所列的成就、经历、经验等类别。同时,普通读者往往首先从内容方面考虑搜索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很少从一种文学文体方面考虑搜索。因此,仅从“文体程度”来判断图书的类别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图书的内容性质、作者的意愿、读者的需求和图书馆的任务、分类体系的安排等。
根据上述观点,报告文学体裁写作的作品分类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报告文学作品的内容反映了政治的概况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可以归入“政治”和“经济”相关的范畴;如果反映一个研究成果、经验,一个工程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经验,要进入各个学科;如果其内容是革命回忆录,则应纳入报告文学的“回忆录”。
例:香港,1997,海绵编辑,输入D618。
贺兰山脚下的枪炮声:宁夏重大典型案件纪实审判邹先超主编进入D912。
《把一切都交给党》,作者吴运铎,in I521。
第四,文学作品和地理作品的区分
文学的“散文”类包括“游记”类,地理类中也设置了“游记”类。如何区分这两个类别?
旅游散文以轻快的风格和生动的描写,描述了旅行途中的经历,包括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社会生活等等。一种文学作品,其中的描述经常伴随着论证或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地理游记是对自然、名胜、城乡、物产、风土人情的真实记录。
区分这两本书的标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前者以抒情为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应归为文学;后者以真实场景为主,意在介绍地理知识,应归入地理学。
应时写的《应时游记散文》入选I627。
罗茂凡写的《海南岛游记》进入K928.9。
动词 (verb的缩写)文学作品和科学作品的区别
文学和科学完全不相干。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出现了“科学文艺”的边缘文体。它们具有对科学材料进行艺术概括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用艺术方法理解科学的特点。他们从文学中吸取了文学性,从科学中获得了科学性。正是这种科学性和知识性的特点使它们区别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们不能笼统地归入一般文学体裁的范畴。
“科学文艺”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电视剧本、科学故事、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不同的体裁造就了其不同程度的文学特色。
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电视剧本、科幻故事和科幻童话不可否认地被归类为文学,因为它们有很强的虚构性。然而,科学故事和科学素描是相当模糊的。一些科学故事和文章的科学特征如此突出,以至于压倒了它们的文学特征。虽然采用了文学文体,但其目的是介绍某一学科的概况或知识。这类作品的特点是读物的科学普及,功能在于认知教育。所以要按照科学知识的类别来分类。
例:快速计算,刘厚义写的,输入O121.4。
六、文学作品和语言作品的区别
(1)阅读材料和书籍:
因为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而很多文学名著往往被选作学习语言文学的读本,这两者很容易混淆。分类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学习语言文学的文学名著,有词汇、语法、修辞等汉语方面的讲解或注释的,应根据出版目的和读者目的,归入与语言有关的“读物”范畴。
例:中外文学作品选:初中三年(中学课外阅读系列),胡福霞主编,入H1-482。
小学阅读文选,王宥胜主编,中小学语文教学补充读物,小学六年级用)入H1-48。
(2)两种语言的作品。
以学习汉语为目的而选择的中外文文学作品,也应归入语言的相关范畴。
例:《丑小鸭》(英汉双语阅读),丹顿改写,赵海天译,入H31 -48。
汉语拼音的文学作品是为了学习汉语而选的,也应该归入语言相关的类别。
例:迟书昌、于之的《被砍掉鼻子的大象》,王新民注音,入H125-48。
(3)启蒙读物:
某些形式的文学作品经常被用作启蒙教育的工具。比如《三字经》就是一种启蒙读物,利用文字的音韵,编写了很多适合孩子背诵和默想的书籍。虽然它们具有诗歌的一些语言特征,如押韵、节奏和和谐的语调,但它们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但这种阅读并不是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传达一些信息,而不是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它的节奏和韵律并不像诗歌那样随着情绪自然发展。所以这类书要根据内容和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