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道教书籍的名称
藏外道教书籍集中体现了明正统、万历年间编纂的道教书籍,以及道教书籍和续道书中未收的道教书籍,以及明万历年间至1949年间的各种道教书籍。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道教典籍、善本中的一些珍本善本都被编了出来,如:太青峰揭经、天机玄机雷法、大成金书、玉金盒等。胡道静、陈、段文贵、林等主编。,其分类不再以“三孔四补十二类”的传统为依据,而是分为道教古籍、典籍、教理教理、照顾、善本、典范、神仙列传、寺庙地理、文学艺术、目录及其他十一类。是继正统道藏之后编辑出版的最大的道教丛书。有的是国内的善本,有的是善本,有的从未出版过,文献价值很高。西藏道教书籍中收集的道教经典包括六大类:
第一,新发现的道经,写于明朝以前,道经中没有收录。比如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孤本《泰清风录经》,是唯一出版的元代道经版本,而这个名字已被收入道经目录,说明这部经书在明代已经失传。《老子》的a、B版本,马王堆考古发现的帛书,黄系的一些典籍等。
二是明代以后产生的道教典籍,如清代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刘所著《道教十二种书》,书名为十二,实际上有二十余种,对清代至民国以来的道教影响很大。楼内所藏古籍系列中有30余种道教书籍,对清代江南道教有相当影响。
三、明代以后,仅在道教中保密的典籍,例如明代龙虎山高岛周侧编的《大成之书》(简称《大成之书》),据台湾省学者考证,存世仅有两部,分别收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台北中央图书馆。《道教西藏宝典》编委会在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公开了上海图书馆的藏书。《广成支一》是全真龙门派的一部科学仪器藏书。一直收藏在四川青城山,从未代代相传。原著好像还没有定稿。《西藏道学》一书得到了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大师的支持,《广成支一》一书也得以出版。
第四,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道教宫观山志和道教文艺作品,如《龙虎山志》十六卷、《茅山全志》十四卷、《华月山志》八卷和《河藻山志》上下卷等。葛枣山原为道教灵修派的祖居地,是明清三山志之一。《和藻山志》世所罕见,藏道学另外,清代海晏道士编的《道教诗词集》手稿,原题40卷,现存22卷,抄自唐代的道教诗词,十分珍贵。至于明清、民国时期广为流传的一些戏曲、小说、诗集等,都是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的。
5.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一些内丹学古籍,如吴寿阳的《直谈神仙》、《神仙佛家语录》、刘华阳的《金仙辩》、《命桂芝》等也有出版。此外,由顾先生推荐的上海图书馆手稿,为明代常州诗人钱希言所收藏。《玉金盒》中至少有200多种道教经典和内修理论的摘抄,可视为明代编纂的一种道教教义和内修之书。
6.民国以后产生的道教书籍和重要道教研究的笔记,例如陈撄宁的许多文章,以及一些经典和山志。道教的《道藏》,自古以来都是由政府下令,道士编辑的。但《西藏道学》一书是由民间发起,依靠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界、道教界的共同努力,在没有消耗国家资金的情况下完成的。不仅为中国道教研究者及时提供了大量明清时期难以搜集的珍贵资料,也在道教研究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