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从玄武门胜出到贞观之治
世民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公元626年9月3日,大唐历史上著名的一代英主李世民登基。
1376年前的今天,即公元626年9月3日,这一天对于大唐王朝来说,可算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那天一早,长安城皇城东宫显德殿内,鼓乐喧天,万方齐奏,弦颂不断。文武百官身着鲜洁朝服,结队赴南郊圆丘柴燎告天。柴燎告天是皇帝即位时的一种仪式,据说这种柴是特选的,燃烧时冒出的烟扶摇直上。告天仪式结束后,大臣们回到显德殿内,朝贺新天子登基。这位新天子就是大唐历史上著名的一代英主李世民,即唐太宗。
按照古代封建礼制,“生有名,死有谥”,皇帝死了,在太庙供奉牌位,还要立个庙号刻在牌位上。李世民生前名世民,死后谥“文皇帝”,庙号太宗。史书常常根据称谓的习惯和方便称谓帝王,隋以前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宋元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宗;明清多称年号,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这就是唐太宗称谓的由来。
开创统一的大唐
唐太宗在古代帝王中,可以说是一位不寻常的人物。他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公元599年元月23日,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旧唐朝书》说,他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外,三日而去”。4岁时遇一书生,自称善相面,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日后“必能济世安民”,因此李渊为他起名“世民”。16岁,娶13岁的长孙氏为妻,即方德皇后。长孙皇后的贤德仪淑影响了李世民的家庭生活和政治作为,为后来的大唐“贞观之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隋朝末年,炀帝昏暴,百姓饿馁,哀鸿遍野,人们不得不死里求生,起义造反。李世民预感隋祚将终,便在太原“密招豪友”,交结刘文静、裴寂等,***同劝说李渊起兵。其实,李渊也早有此意,一直暗中准备,只是此举干系重大,未敢轻易外露。李世民告诉父亲时机已经成熟。李渊让刘文静伪造炀帝诏书,征发太原、西河、雁门等郡20至50岁男子为兵,约定年底汇集涿郡,扬言朝廷将再次东征高丽,以激怒民众。
这时,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李渊假借讨伐刘武周,派李世民到各地募兵,又秘密派人到长安召回大儿子建成、小儿子元吉及家眷,还派人到长安召女婿柴绍回太原,以对家人采取保护措施。李渊、李世民的行为引起了隋朝副将王威和高君雅的猜疑,王、高二人是炀帝派来监视李氏父子的耳目。为除掉这两个奸细,李渊于公元617年5月,令长孙无忌等率500壮士,伏于晋阳宫城东门,李世民则率兵马布列街巷严备。10天后的早上,李渊正与王、高二人***坐视事。李世民遣人手持“急变书”到议事厅,告发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谋反。李渊表示惊奇,先让王、高二人看,来人不允,说:“所告正是副留守事,只有唐公才能览阅。”此时,高君雅觉察有变,知道已陷入李氏父子的圈套,指着李世民派来的人,喝道:“他是反人,欲杀我也!“可这时候左右武士已经一起动手,将王、高拿下,随即处死。至此,李渊在李世民的帮助下,吹响了太原起兵的号角。太原起兵后,李渊派建成、世民率兵分路西进,于11月攻陷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