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荒漠化主要是什么?
位置上下文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 40 '至134 40 '之间。合并后的图集横跨11经度;从北纬44° 10 '到北纬50° 20 '贯穿北纬10,总面积55300平方公里。指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三江平原的广大贫瘠地区。她的北部是非同一般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
褶皱水文特征
嫩江从伊尔胡里山向南奔流数千英里,汇入松花江。东面是著名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蜿蜒曲折,乌苏里江温和宁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静静交汇,向东流向大海。
褶皱地质地貌
旁边是辽阔的兴凯湖,美丽的万达山贯穿其中。平均海拔54米,1/10000的坡度构成了难得的平坦地形。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部分地区高达10%。北大荒大部分地区肥沃,部分是低湿度沼泽。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东北平原的东北部。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浩浩荡荡,汇聚冲积,形成了这片低矮的沃土。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总量为654.38+0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丘陵地区还有针阔混交林252万公顷,过去被称为“北大荒”,今天被称为“大北仓”。
成因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浩浩荡荡,汇聚冲积,形成了这片低矮的沃土。
地理环境
位置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北起黑龙江,南至兴凯湖,西至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所属的21个县(市),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市。该领土有52个国有农场和8个林业局。总面积约108900平方公里,总人口862.5万,人口密度约79人/平方公里。
在北纬45° 01′~ 48° 27′56″和东经130° 13′~ 135° 05′26″之间。位于中国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至兴凯湖,南至兴凯湖,总面积51300平方公里。
气候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400 ~ 2500小时,月平均气温1 ~-18℃,7月平均气温21 ~ 22℃,无霜期120 ~ 65438。冻结期长达7 ~ 8个月,最大冻结深度为1.5 ~ 2.1米。年降水量500 ~ 650 mm,75 ~ 85%集中在6 ~ 10。这里纬度虽高,年平均气温1℃-4℃,夏季温暖,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22℃以上,适宜农业(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
地形学
三江平原广阔平坦的地貌,夏秋两季降水集中的冷湿气候,缓慢的径流,洪峰突现的河流,季节性冻融的粘性土壤,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水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和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水生植物和沼泽植物主要有狭叶厚壳、沼泽柳、苔草和芦苇。其中苔草沼泽分布最广,约占沼泽总面积的85%,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和沼泽土,其中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被誉为“北大荒”。在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之前,草甸和沼泽一望无际,也有成片的森林和许多野生动物。经过开垦,建起了许多大型国有农场,“北大荒”成为“北大仓”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北端的一个坳陷带,在大地构造上属于通江内陆断陷。它是由前古生代变质岩、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岩组成的基底上的第三纪坳陷(断陷)形成的盆地。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50-60米,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最低,海拔34米。总地面坡度为1/10000。平原上散布着树冠山脉和丘陵,如卧胡里山、贝拉因山、解缙山和大顶子山。它们的高度大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页岩、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组成。
国籍的栖息地
乌苏里江边东方的第一声哨响,是迎接中国旭日东升的“中国东极”。饶河、通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集中聚居地。历史上,三江平原曾是满族和赫哲族的聚居地,他们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到处都是沼泽,至今地广人稀,所以被称为“北大荒”。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共有654.38+0.4万名复员官兵和45万名知青。“打狍子捞鱼,野鸡飞进电饭锅”的荒凉景象,逐渐变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北大仓”,年产量654.38+0.5万吨。
南北部分
万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两部分:
陕北是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形成的沼泽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就是狭窄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形成的冲积湖沼低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又称穆棱-兴凯湖平原。
穆棱-兴凯平原北临万达山南麓,西接肯特阿灵。本区第四系沉积物主要为冲积、湖积砂和砾石,厚度为10 ~ 150m,地表有厚度为1 ~ 4m的粘性土覆盖。海拔55-95m,东西高差10-20m。一般地形自西向东倾斜,坡度为0.6-0.1 ‰。穆棱河滩、湖滨滩宽阔,地面普遍沼泽化。
狭义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中游山间盆地的一部分,三面环山,南有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完达山支脉那丹哈大岭,东有完达山主脉那丹哈大岭,属于中新生代内陆断陷。复合褶皱基底上堆积有中、新生界沉积盖层,第四系厚度一般为120 ~ 200米,最大厚度可达280米。除东部地表厚3 ~ 17米的粘性土层外,主要为冲积砂卵石,成为富含地下水的孔隙含水层。海拔45-60米,抚远三角洲最低只有34米。从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总坡度约为0.10‰。这条河蜿蜒流过广阔的河漫滩。主要地貌类型为阶地和河漫滩,西部和南部边缘为裙状冲洪积倾斜平原,不同类型之间过渡缓慢。同类型地面起伏一般只有0.5 ~ 2米,平原上只看到几个孤立的山丘,圆盘状、线状浅洼地广泛分布,切割微弱。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所有中小河流均为平原沼泽河流,大部分被沼泽植被覆盖。
自然资源
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总量为654.38+0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丘陵地区还有针阔混交林252万公顷。
水生植物和沼泽植物主要有狭叶厚壳、沼泽柳、苔草和芦苇。其中苔草沼泽分布最广,约占沼泽总面积的85%,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和沼泽土,其中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被称为北大荒。1949大规模围垦前,
草甸和沼泽无边无际,也有成片的森林,还有很多野生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垦,先后建立了4个国营农场管理局和5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耕地4600多万亩。“北大荒”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垦区,是小麦、大豆等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此外,三江平原还有丰富的鸟类和泥炭资源。
同时,该地区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前期涝灾增多,风灾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今后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防洪优先,旱涝并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景观和珍稀鸟类、鱼类自然保护区。
其特点如下:地表一般有10-15 cm的水,内部长有杂草,当地人称为“水草地”;有许多淹没沼泽,也有相当数量的泥炭沼泽;有厚厚的基层,一般30-40厘米厚。三江平原是我国最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是我国宜农荒地开垦的重点地区。
环境状况
三江平渠原有环境条件保持良好,广大林区、农村和大部分农场空气质量清洁。除部分河段外,自然水质良好。天然沼泽湿地面积654.38+0.347万公顷,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受保护的濒危水禽有丹顶鹤和天鹅。
三江平原的收获季节是最令人向往的。广阔的田野里,河道纵横交错,农机轰鸣,稻花飘香,麦浪滚滚。引领全国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化农场生机勃勃,一派繁忙繁荣。
冬天的三江平原,安静悠闲。冬天有多长,淡季就有多长。在这片无数知青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土地上,10个沿江县市作为一类口岸向东北亚开放,生活安逸祥和的普通百姓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
出名
三江平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新富饶”之一。
十大“新天府”排名依次为:成都平原、台湾省嘉南平原、伊犁河流域、山东半岛、闽南丘陵平原、三江平原、雅鲁藏布江大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三江平原粮食年产量15万吨,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巨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居全国首位。同时区域环境优美,污染很小。三江平原湿地面积萎缩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市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受到国际生态环保组织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