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咸阳的资料
走进中国大地原点,也就是走进了历史咸阳,文化咸阳,中华第一帝都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政治魅力。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建都之处和13个朝代的京畿重地咸阳,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一代代帝王豪杰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历史剧。周文王于此封邦建国,挥师东进,奠定了大周基业;“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中华,在这里定都建制,君临天下,汉高祖刘邦破关入咸定汉室,汉武帝刘彻甘泉决策拓疆土;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纵横捭阖,几多征战,入主长安,开创贞观盛世……咸阳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阳关的第一驿站,是民族大融合的前沿,是开放型城市的先驱。
文化魅力。咸阳不但出现过“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还诞生过《诗经·豳风》和《史记》绝唱。咸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诗经》记载,姜嫄生下后稷,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周文化,此后先民们在此开创了号称“泾渭文明”的远古文明。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播种百谷,教民稼穑,传播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先河。汉唐时期,从全国各地迁来咸阳的精英人物不胜枚举,文学家司马相如、哲学家董仲舒、史学家司马迁、经学家孔安国等,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哲学家董仲舒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和形成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2000余年的道德伦理体系。此外,宋代经济改革家范祥,清代教育家刘古愚,近代国民党元老、爱国人士于右任,焦易堂和水利专家李仪祉,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大师吴宓等,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咸阳有“秦汉古都,文物宝库”之称。地处咸阳原上的五陵原,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秦公陵,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等皇帝的陵墓;闻名中外的昭陵、乾陵等唐代帝王陵墓;以及近千座王公将相、皇族贵胄陵墓分布于此,星罗棋布,绵延百里,蔚为壮观,世所罕见,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群。全市现有文物景点4951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
咸阳科技教育发达,在西部中等城市中名列前茅。现有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等高等院校12所;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1所;有西北橡胶研究所、陶瓷研究院、解放军二0二和二0三研究所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院所16所,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23个,博士工作站3个。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万余人,万人拥有大学生115名,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名列第3位。
经济魅力。咸阳不仅是一座古老厚重的历史名城,而且是一座生机勃发的现代魅力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在西北地区名列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之后,居第四位。
农业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建成了西北地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市,陕西最大的畜牧大市、奶源基地和无公害精细蔬菜生产基地。工业形成了能化、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建材、煤炭七大支柱产业,有“电子城”和“纺织城”的盛誉,是西北地区加工制造业中心。其中能化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8户,年产值95亿元,电子制造企业现有60多户,年产值130亿元,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二。纺织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户,各类纺织企业90多家,年产各类纱9万多吨,各类坯布2.6亿米,总产值占陕西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45%,是香港、上海许多著名服装企业的坯布供应地,也是新疆、内蒙古等地棉绒、毛绒的集中加工地。医药保健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21户,年产值12亿元,拥有步长集团、505集团、奥星制药、 白鹿制药等一批 GMP达标企业。
厚重的历史文化,无穷的城市魅力,几千年来演绎出的名帝、名相、名将和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塑造成咸阳典型的都市风格。周秦雄风,汉唐气韵,以及咸阳人民的热情豪爽、勤劳勇敢、明礼诚信和一言九鼎,形成了咸阳的王者风范。咸阳,这座千年古都,正秉承历史底蕴,革故鼎新,一招四化,与时俱进,向着现代化的西部强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