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粟,鬼夜哭”是形容古代神话传说中哪个事件?
“天雨粟,鬼夜哭”是出处于《淮南子·本经训》的。
古人传说天下将饿,则有此兆。《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仓颉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
翻译是:曾经,仓颉造字,天降粮食大雨,百鬼在夜里哭泣;苍颉才看到鸟的足迹的文造文字,那么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就离开本经商、放弃耕种的事业而努力锥刀的利。天知道他将要饿死,所以下了一场粮食雨。
扩展资料:
“天雨粟,鬼夜哭”出自《淮南子》,《淮南子》的成书过程:
比较含混的说法是,《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同撰著的;但是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子》的作者;
淮南王的门人宾客中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淮南子》的撰著,于是又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于是《淮南子》的作者就成为淮南王刘安和八公了。梁启超说:“《淮南子》匠心经营,极有伦脊,非漫然獭祭而已。”
《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道家由以黄老为主转移到以老庄甚至以庄列为主,这一转变在《淮南子》书中已可见其端倪。
作为楚文化重要内容的黄老道家兼阴阳数术的思想传统,到《淮南子》的成书,已经是殿军之作了。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
百度百科-天雨粟
百度百科-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