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的历法
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
太阳历
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太阴历
即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卓尔金历
这是一套令我们毛骨悚然的历法。太阳历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太阴历是金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但在太阳系中却没有发现适用卓尔金历的行星。三种历日表达方法,像三个紧密咬合的齿轮,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机制。
地球的岁差为25800年,约为5125*5≈25800年,在日、月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的空间指向并不固定,呈现为绕一条通过地心并与黄道面垂直的轴线缓慢而连续地运动,大约25800年顺时针向(从北半球看)旋转一周 , 描绘出一个圆锥面 。地轴在25800年的岁差周期中由“/”至“\”再到“/”旋转转换一次,也就是南、北半球的气候转换一次要12900年。
哈布历
由每月二十天的十八个月,加上年末五日称为Wayeb'(或在16世纪的正字法中为 Uayeb)的“无名日”所组成。人类学教授Victoria Bricker在其著作中(1982)估计,哈布历的首度使用约在西元前550年左右某个冬至开始的时候。哈布历是农民历的基础,每个月的月名是以季节及农作事件作为命名的依据。如第十三个月(Mak)指的是雨季结束、第十四个月(K'ank'in)意为秋天成熟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