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叫邓颖超“七妈”,是什么原因呢?
周恩来在家族里的大排行是老七,所以叫邓颖超七妈。
随着东三省的沦陷,父亲周恩寿带领全家搬到了天津。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之际,12岁的周秉德刚小学毕业,父亲便带她从天津乘火车去北京见她的伯伯周恩来和邓颖超。一路上,周恩寿给她讲了很多关于伯伯的故事。
到伯伯家时,他还没回来,周秉德便在院子里玩。不大一会儿,伯伯回来见到周秉德亲热地把她拉到身边带着笑容说:“让我仔细看看你长得像谁?嗯,我看又像爸爸、又像妈妈,你叫什么名字?”
“大爷,我叫周秉德。”
听周秉德叫大爷,旁边的叔叔学了句“大爷”,忍不住笑了。
周总理笑着说:“以后就叫我伯伯吧。”
她还告诉记者,同样见到七妈邓颖超时,也闹了笑话。
“大娘好!”周秉德第一次见到邓颖超时习惯成自然,脱口而出。
“就叫我七妈吧!好吗?”伯母把周秉德揽在身边,轻声在她耳边说。“那时我才12岁,压根不懂伯伯在家里的大排行是老七,当时我也没听清,还以为伯母希望我叫她‘亲妈’,心里猜想,总听爸妈说伯伯没孩子,咱家孩子多,莫不是大人商量好,将我过继给伯伯了?可是爸妈也没对我说过呀!转念一想,他们要求我一定要听他们的话,做个好孩子,她让我这样叫,那就这样叫吧。”周秉德解释道。
“七妈”和“亲妈”的发音十分相近,她就这样叫了很多年。弟弟妹妹也跟着这样叫,后来才改了称呼。参加工作后,她与伯母通信,把“亲妈”这个称呼写在纸上时,伯母才知道周秉德一直称她“亲妈”。随后,她亲切地对周秉德说:“你这样称呼我当然好,可是你的妈妈会怎么想呢?我让你喊我七妈,是因为你伯伯在家族中的大排行是行七。”周秉德这才弄清楚,当年她让其称她七妈,而不是“亲妈”。
--摘自:周秉德在接受深读专访:回忆伯父周恩来
周秉德回忆: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过着极为普通的“平民生活”:我的父亲是周恩来的亲弟弟,对父亲的工作安排,伯父曾专门指示他的领导对其工作安排:职务要尽量低,薪水要尽量少。我们的父母先在两间小平房里居住,后改为六十平米的楼房里住到过世,他们多年挤公***汽车上下班。
我们姐弟六个人,我曾离开北京去了三线陕西,在贵州工作了十年。文革前,二弟秉钧、四弟秉华按照伯父的精神、放弃了青年们首选的考大学的机会,都去当了兵。而文革中,总理又支持五弟秉和、六妹秉建去了陕北、内蒙古插队。后来,弟弟妹妹靠自己的努力当了兵,那时青年们最佳出路是当兵,总理知道后,又严令他们俩脱下军装,回到了上山下乡的农村和牧区。秉建在内蒙古生活了二十六年才被调回北京。
周秉德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
周秉德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富强了,人民的生活小康了,我们兄妹六个人的生活也和大家一样生活得很幸福,知足常乐。除六妹外,我们五兄妹都退休了。我退休也闲不住,经常到各地学校、团体奔走呼吁,传承红色传统、宣讲周恩来精神。
我时时在想,那些贪官污吏吃一顿饭一掷万金,受贿数以百万计,他们对得起那些为新中国抛头洒血的烈士吗?对得起伯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吗?
我们做为红色后代,更感到红色传统不能丢,尤其是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泥沙俱下,面对社会风气不正、贪污腐败,我们多么需要有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呀!我认为,周恩来精神就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周秉德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