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笔下人物的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芜前往汉口、桂林和重庆进行写作。他也在重庆大学中文系任教。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荒原》、《黄昏》和长篇小说《故乡》、《山野》等。反映了国统区劳动人民的苦难、挣扎和追求。艺术表现上严谨阴郁的现实主义风格取代了过去抒情浪漫的艺术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芜担任重庆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他又一次南下,出版了《西游记续集》和《艾芜文集》,以其清新的内容、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风格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西游记》是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共25篇,这不仅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20世纪初,艾芜脖子上套着墨水瓶,从昆明流浪到腾冲,经过梁河、盈江,沿着大盈江漂流到缅北的八莫。在中缅边境茅草地客栈扫马粪的时候,他抽空在茅草地写了《外国官员和鸡我咒你笑成那样》《马贼》《在森林里》《乌鸦的歌》《私烟贩子》等...于是世界图书馆诞生了一本书《西游记》,揭示了德宏边疆的风土人情。艾芜与德宏有缘。他是第一个用中文在德宏写小说的作家,德宏也成就了他。他在《我的同伴》中写道:“那是1927年的春末,前一天晚上,我住在腾越城外的一家旅馆里。床很厚,感觉很冷,但来到甘雅土司下辖的傣坝子,天气却像五六月一样热。头顶的天空是蓝色的,眼前的袁野是雾蒙蒙的,带着热雾。我知道我已经进入了热带地区。从云南流向缅甸的大盈河,穿过袁野,有时在路边附近,就能看到浩瀚的蓝色河水,有时绕到远处,连微弱的河水声都听不到。袁野的两边,都是巨大的山峰……”在他的作品中,德宏是美丽的。于是在3月底,他在1981重游德宏,在芒市友谊路上的仰光闲逛时遇到了自己的密友保安老师...于是他写了《南行》的续集,讴歌德宏的新生活。在1963年6月写的后记中,作者说:“只要一回忆起来,就能历历在目,遇到的人和事还在心里。”“我一直以为去南方是我的大学,我接受了很多社会教育和人生哲学。我写《西游记》第一章的时候,题目是《人生哲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