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的栖栖出自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栖栖失群鸟》。
一、古诗全文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二、注释
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三、翻译
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四、鉴赏
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