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性好的人全文|欣赏|读后感

【瑞士】彼得·比彻塞尔《一个好记性的人》全文|欣赏|读后感。

彼得·比彻塞尔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能背出整张火车时刻表。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车站上,整天观察火车是如何进出的。他总是盯着车厢,注意车头的牵引力和车轮的大小。他很羡慕火车启动时跳起来的乘务员和车站的站长。铁路,这是唯一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的东西。

他能识别每一列火车,知道它从哪里来,开往哪里,知道每一列火车的序号,知道它是否和餐车相连,有没有邮车。他可以随便报出去弗拉乌、费尔特、奥尔登、尼比普或任何一个小站的票价。

他不去餐馆、电影院或散步。他没有自行车、收音机和电视。他不读书不看报,即使收到信也不拆信封。他没有时间。他住在车站。只有在5月或10月,火车时刻表改变时,他才连续几周没有出现。

期间,他在家里从头至尾复习新的列车时刻表,每发现一处变化,心里都洋溢着无尽的快乐。然后,他把新的跑步时间表背了下来。

偶尔会有乘客问他火车的发车时间。这一次,他的脸闪闪发光。而问他开车时间的人又脱不开身,只好误了车。他不仅告诉别人开车时间,还告诉别人车次、车厢号、可能转车的站名、到达和离开各站的时间。他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提问者,他也可以坐这趟火车去巴黎,但是要在某个地方倒车,什么时间到达……但是提问者对这些不感兴趣。对此,他真的很不解。如果有人在他展示他真正的才华和学识之前就离开了他,他会勃然大怒,说一些粗鲁的话。他会在出发的背影大喊:“你根本不懂铁路旅行!”

他自己从未坐过火车。

“你乘不坐火车都没关系。”他这样说。他认为他对铁路了如指掌。

“只有记性不好的人才会坐火车,”他说。“如果他们记性好,能像我一样记住火车的到站和离站时间,就不用坐火车消磨时间了。”

我试图开导他,对他说:“有些人喜欢旅游,喜欢坐火车。他们向窗外望去,看看他们已经走过了哪里……”

但是他很生气,认为我在取笑他。他说:“这些都印在行车时刻表上!嗯,他们会经过鲁特巴赫,经过德廷根、万、尼特比、云西、上布赫顿、艾格雷克恩、黑根多夫。”

“也许他们得坐火车去某个地方。”

“这是不对的!”他说,“几乎所有人总是坐火车回来。有的人甚至早上坐车,晚上坐车回去。他们的记忆力太差了。”

他开始在车站责骂乘客。他冲着乘客的背影大骂:“你* * *!你已经完全失忆了!”有时他喊道:“你会经过黑根多夫!”他认为这样的叫喊会让乘客失望。

有时他会喊:“你们这些笨蛋,昨天不是来回跑了吗?”乘客一笑置之,于是上前把人从车厢踏板上拽下来,求他们听听他的建议:“我什么都告诉你!”你在14: 27经过黑根多夫,我清楚的知道。你把钱白白扔在铁路上!听我说,火车时刻表上什么都有..."

甚至到了打人的地步。他吼道:“谁不听我的,就让他尝尝!”"

站长别无选择,只能给他一个明确的警告:如果他再这样胡作非为,将被禁止来站。他被愚弄了。他不能不去车站。他一句话也没说。他整天坐在长椅上,看着火车进进出出,不时小声背诵一些数字。他的眼睛跟着进站的乘客,他觉得自己无法理解他们。

故事似乎到此为止了。

然而,多年以后,这个车站里又新开了一个咨询台。窗户后面坐着一个穿制服的职员,他可以回答任何关于铁路的问题。记性好的人不相信这一点。他每天都去信息处,问极其复杂的问题来考验店员。

他问:“夏天每个星期天16: 24到达拉伯克的火车是几号?”

职员查阅了一本小册子,给了他答案。

他又问:“如果我从这里乘早上6点59分的火车,什么时候能到莫斯科?”店员又很快地回答了他。

于是这个记性好的人回到家,把他所有的火车时刻表都点着了。

有一次他问职员:“车站有几级台阶?”店员回答说:“我不知道。”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边跑边喊:“他不知道这个!他不知道这个!”

他跑到站前的台阶上,数着步数,把数字牢牢地印在记忆里。此刻,在他的记忆中,所有关于火车的东西都不见了。

从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在车站出现过。

他数着城市里的步数,从一家到另一家,牢牢记住这些数字。现在,他记住了世界上任何一本书都找不到的数据。

记住了全市每家每户的数据后,他来到火车站,去售票处买了票,人生第一次登上了火车。他会去另一个城市,直到数完世界上所有的步数。他想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也不管哪个员工能从书中找到。(陈俊译)

来自羊城晚报65438+8月28日0983。

欣赏文学,人们不仅需要严肃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也需要轻松有趣的杰作。当然,理想的状态是文学的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统一。看来《记性好的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主要是因为它的娱乐性。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怪胎,甚至是一个有某种程度精神疾病的病人。他记忆力很好,“能背出整张列车时刻表”,能随时报出去任何一个小站的票价,甚至知道每个车次的详细情况,是否带餐车。他的一生都是关于铁路的,观察着所有的铁路事务,比如火车的到达和离开,乘客的来来往往等等。“他没有时间。他住在铁路上。”但在他忙碌的、没日没夜的铁路生活中,有一个真正的中心,那就是观察和知识。他只是看着,记着,从来不实际行动,甚至从来不坐火车。因为这个“记性好的人”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认为除了求知(也就是记住书本上的知识)之外的任何活动都是愚蠢的,所以那些知道火车时刻表后出行的人,在他看来都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傻逼,那些听了他的解释还坚持出行的人,他甚至会骂他们,直到把他们打趴下。他实在受不了那么多人怀念他的“真理”,误入歧途。他疯狂的去救别人,不管别人愿不愿意,也不管别人比他讲道理。于是火车站站长不得不给他一个明确的警告,他才停止自己的荒唐行为,回到自己的沉思中。看完这些,作为一个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中国人,我们几乎自然而然地从这个单纯的怪人身上看到了一些其他的灵感。是的,当一个人只是一个单身的无名小卒时,他的古怪行为只是一种固执和可笑,人们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如果不幸这个古怪的人是一个拥有支配力量的人,他试图“真诚地”支配别人,他的“真诚”行为会给人带来多少灾难!那真的是“记性好的人”比不上别人说的多少火车。

幸运的是,这个“记性好的人”只是个无名小卒,他在被警告后表现得很好。后来,当他无与伦比的铁路知识被打败后,出于他倔强的天性,他终于在计步这个项目中找到了一个施展自己好记性的地方,满足了自己对知识的热情。这个戏剧性的结局,真的是他最好的归宿。

纵观整部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生动有力的叙事技巧和紧凑有序的情节发展技巧。可见作者是一个对铁路生活非常熟悉的人,所以他的描写是那么的有理有据,从容不迫。面对如此众多的例子和细节,作者的安排也是井井有条。虽然这样的逻辑线索给了作者一个准确的坐标:自然知识——所以理解别人并强迫别人这么做——知识——自然。此外,再加上文中不时闪现的幽默风趣的火花,作者讲述了一个奇人的故事,像传说一样有趣,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

那么,可以说这是一部兼具娱乐价值和教育功能的微型小说。(董)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