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饱了

说实话,我来高三的时候只做了心理准备,没有心理准备。这句话似乎有语言上的矛盾,但确实反映了我的矛盾心理。高考的失败击碎了我的梦想,失望甚至有点绝望的情绪蔓延开来,只留下一丝希望——来高复的勇气。自卑取代自信的挫败感让我觉得自己成熟了,所以我要重新审视,认真学习,客观认识自己。

我记得高考前我一直很自信,即使成绩不好。现在想来,那种自信不过是自负的代名词。我就像一个说自己吃饱了的饥饿的人。我用安慰自己来欺骗自己。其实我是在自欺欺人。我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来到高复班,发现高复同学的脸上大多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我每天早上5: 10起床,匆匆忙忙洗完脸,简单用手整理一下头发就赶去学校,快速爬楼梯,习惯性地在一楼楼梯停5秒钟,因为有一面大镜子。当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不禁在心里感叹:“老了!”然后转化为一声叹息的外在表情,再迈出假装平静的一步,继续爬楼梯。一步一步的重复,一步一步的提高,此时浓缩了高考学习生活的整体感受:单调却又旗帜鲜明,一切都只是为了高考。想想自己就很可笑。不到20岁就感叹人老珠黄。除了自己的情景剧,还有对现实的无奈。

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现实让我的潜意识这么告诉我。这是老师和家长反复强调过很多次的定理,现在我要作为一个小充分条件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桌说我理性,应该学理科。我被一条奇怪的领带带进了政治地理班。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刚通过高考政治考试。我跟同桌说,其实我们早就背负着一种来自有形现实的无形压力,我们的悲哀在于被他驱使而不是主动进取,而动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来自自身惯性的反向拉力。但可笑的是,当我们知道不可能不劳而获的时候,我们还是幻想天上会掉馅饼。无论如何,我觉得要有“来了就安全了”的心态。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的同桌说我们“我们都不快乐——到天尽头,我们相遇。我们理解。熟人有什么关系?”,我竟然感受到了一种悲凉的感觉。我问同桌,“明天的。明天我们会怎么样?”同桌认真的看着我只是笑,然后他把脸转向窗外,看着阴沉沉的天空没有尽头。突然想到,开学以来天空一直阴沉沉的,以后还会这样吗?!我苦笑了一下,然后埋下头继续研究那些不可思议的函数图像运动问题。

记得高三的时候,我过得很平静,平静到放纵。每天,我能想到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心里对未来忧心忡忡,却心安理得地放纵自己――上网,看小说,打游戏。当时最后一道防线的想法很直白:“反正明年一定要复读,以后再想办法完成这个转折也不迟。”就是这个在我心里打开的理由,让我成为了我天生失败的借口。现在,我终于在失败后感到后悔了。我错过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的前路可能会变得更加曲折。因为据报道,明年高考难度会更大。我清楚地明白,现在除了前进,我别无选择。我不能让自己再“饿”下去了,更不用说“说我饿了就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