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全红婵背后的守护者
全红婵7岁学会跳水,11岁加入广东队,13岁加入国家队,14岁成为中国队最年轻的球员。她像一匹戴着眼罩的千里马,出现在世界顶级跳水赛事的周围。
在前四跳中,全红婵以其干脆利落的动作和细小的水花而被观众记住。其中教科书般的两跳满分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这让解说员毫不犹豫地称其为“多年难得的天才”。
第五跳将决定比赛的名次。整个红禅起飞的那一刻,会场的观众都放慢了呼吸。德国一家电视台是这样转播的:“仿佛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出色的双腿腾跃,漂亮的上升,出色的入水...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还能扣什么。”
7个裁判中,6个给了10分,1给了9.5分。满分。解说员激动地说:“在跳水中,这是天花板。”
最终,大屏幕上全红禅决赛总成绩为466.02分。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个来自广东湛江的小女孩,被戴上了耀眼的金冠。教练用力把她举起来,观众尖叫欢呼。当她被举起来的时候,她有点不知所措。后来她说胳膊有点疼。
成名如此之早如此之快,以至于当全红婵获得冠军时,全世界都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她:惊讶还是狂热。
潜水界的老前辈们一致称赞全红婵。中国首位奥运会跳板跳水冠军、“跳水皇后”高敏形容全红婵是“上帝送给世界跳水界的礼物”。
起初,数千人聚集在雷州半岛洪权禅院的故乡湛江市麻章区麦河村拍照和直播。企业主想给全红婵送去现金、房产和一个食堂,而全红婵的父亲不接受任何钱。网友发的辣条放在麦河村村委会,村委会让快递员一路退回。
“保护全红婵!”有媒体呼吁。她才14岁,路还长着呢。人们应该谨慎对待这颗钻石,不要用非理性的赞美扼杀它。
高敏写道,在成长和技术实力交替的过程中,对全红婵来说就像在走钢丝,所以目前除了消化荣誉,她还有很多坎要面对。
喧嚣之外,远处静静地站着一群人。他们看着整个红馋,仿佛在守护一只飞翔的风筝。正是因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交上了线轴,这只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1支持
8月9日晚,麦河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干完农活的全红婵的父亲和村民们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用外国人几乎听不懂的雷州话在家里聊天。
前几天,网络名人,来全红禅家做直播的,陆续来了,导致去麦河村的路被堵,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
其他企业和网民把辣条送到全红婵,但全红婵的家人拒绝了。寄信人说,那就放在村委会,分发给村民。村干部告诉快递员:不收,原路全部退回。
进来的人太多了,村民小组组长开会决定封村。麦河村有300多户人家。大多数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但是在家工作的年轻人一有时间就积极做志愿者。
他们在通往村子的道路沿线设置防疫点,禁止非村民随意进入。获准进入的,要登记身份信息,逐一量体温。
不忙的时候,这些麦河村的青年代表会在短视频平台上与网友直播互动。一些网友询问了全红婵的家庭情况。一个坐在摩托车上的微胖志愿者说:“这个不用担心。村里和政府对他们一家一直很照顾。”
全子华是全红禅的“叔粉”。得知全红婵进了广东队后,只要是广东省派她去参加比赛,他都要仔细反复观看。
他欣赏洪权·陈的风格,他的动作干净利落,他的舞姿优美。“每天在地上爬上爬下,能达到这种效果,很不容易。”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赢得跳水运动员的第一场比赛后,回到了村子里,在家里呆了两三天。全非常高兴。即使在同一个村子里,他也很少有机会见到这个小女孩,所以他去和她合影。
全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向村里申请了10万元奖励。“她家里条件比较困难。2018我当村干部的时候,给她家申请了低保。给她10万的奖金,就是鼓励她多拿冠军,不用操心。”
的父亲比全年轻。他有着典型的雷州长相,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穿着一件三色短袖衬衫。全红婵看起来像她的父亲。全华子开玩笑说:“不过她比她爸爸好看多了。”
全红婵的父亲听后非常高兴。女儿夺冠后,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更多的人以各种理由找他。白天,他在地里干活,一个电话打进来,他又得回家。
他和他的女儿分居比在一起还多。全红婵7岁进入湛江体育运动学校(简称湛江体校),就算把女儿托付给学校和教练了。
当全红婵在湛江体校训练时,他可以每周回家一次,因为他的家离学校很近。他或他的妻子会开电瓶车去学校接他的女儿。后来女儿加入广东队和国家队后,一年很少回来一次。比赛期间,女儿不能与外界接触,他只能通过新闻了解她。
5438年6月+2020年10月,东京奥运会石家庄站半决赛,全红婵出现了一些失误。全红婵的父亲从他的眼里看到了这一点。“听她说,我去石家庄的时候对跳台不熟悉,半决赛的时候很紧张。后来听了教练的话,调整了心态,决赛正常了。”
这些年他从没听女儿抱怨过训练的辛苦。当别人称赞他的女儿是天才时,他摇摇头。他对女儿的遭遇了如指掌,但除了偷偷摸摸,他从不向她倾诉,怕家人担心。
家里的老人生病了,全红婵的母亲出了车祸,留下了后遗症。他也不敢告诉全红婵。当他的女儿去参加比赛时,他不能帮忙。他能做好的,就是让她安心训练比赛,不给她增加心理压力。
每次女儿给他打电话,他都反复告诉他:“注意身体,听教练的话。”
2伯乐
2065438+2004年5月的一天,陈华明像往常一样去五县四区(当时是这么说的)选苗。
陈华明是湛江体育运动学校的跳水教练。70年代在八一队服役,回到湛江教书。
来到麦河小学时,正值课间,学生们正在操场上打架。其中,一群孩子正在从房子上跳下来。陈华明发现里面有个“炸毛”(形容头发蓬松如刺猬)的孩子,弹跳力还不错。他目测了一下孩子的身长比例,觉得很合适。
于是,陈华明留了个心眼,悄悄跟着孩子去上课。
根据陈华明的经验,一年级的孩子太小,二年级的孩子正好,相对容易培养和管理,所以他更喜欢找二年级的学生。
这个“炸毛”的孩子就是当时刚上二年级的全红婵。陈华明找了几个孩子在一起,到操场上站在跳远,测试他们的弹跳和灵活性。全红婵又瘦又小,身高不到1.2米。“她跳了一米六多,爆发力很强。”
于是,陈华明向湛江市麻章区体育局举报了全红婵和三个孩子的名字,体育局工作人员给全红婵做了后续工作。
湛江一直是潜水人才的集中地。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湛江市跳水人才输送学校之一。另一个是湛江跳水学校,这里涌现出了劳力士、何冲、何超等顶尖跳水冠军。
湛江体校黄校长说,湛江体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父母都从事农活,孩子接触的也是农活,也能简单的接受困难的挑战。一些孩子来自城市。训练了一段时间,他们的父母看孩子又黑又瘦,受不了,就把他们接了回去。“不是只有农村孩子搞体育,而是要先过家长这一关。”
全红婵进入湛江体校时,除了陈华明,还有三位老教练。这些老教练教学经验丰富,对学员品行要求严格,重视基本功和扎实训练。
湛江体校条件比较艰苦。室外游泳池,跳台跳板,室内跳板,已经服役二三十年了。全红婵受训时的硬件设施依然如故。
被招进体校的孩子必须先学游泳。孩子们太小,教练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绑了一块浮板,然后让他们在绿色的游泳池里学游泳。有的孩子直接吓哭了,吵着要回家。
教练既是爸爸又是妈妈,要把他们哄回去,慢慢游。全红婵很大胆。她不怕水,不爱哭。陈华明记得,游了四五天后,她基本上学会了。
接下来是多年的基础训练。学生们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早饭,做早操。上午有五节文化课,下午有一节文化课。
下午3点左右开始陆上和水上体能训练。湛江体校跳水队的训练量是陆上120到150跳,水上70到80跳。先是跳水板1米3米,然后是跳台3米5米。练完了,孩子就不怕了。
他们像深色的小鱼,在训练室的蹦床上轻盈活泼地蹦蹦跳跳,然后潜入游泳池的绿水中。热情一上来,他们就向教练汇报:“教练,我要挑战10米(跳台)。”
陈华明看到了洪权·陈的一些天然优势。比如她手脚长,站得直,下肢爆发力很强,跳水水感很好。
跳水的水感很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运动员抑制水花的能力。运动员依靠下肢爆发力奔跑,起跳时膝盖后推,身体甩出时快速垂直入水,水花会小一些。这就是所谓的“飞溅消失”。入水受力面积越小,运动员刷地入水,只有双手感到疼痛。反之,就成了“炸鱼”。下去的时候脸和头就像被打了一巴掌,运动员极其脆弱。
在体育界,努力是运动员必备的素质,天赋难逢,是冠军之福。陈华明说:“好的潜水员很缺乏,有天赋的孩子百里挑一,千里挑一。”
同一批训练出来的孩子难免会吵架打架,全红婵也不例外。陈华明说,全红婵性格外向,反击能力很强,有时会把别人打得落泪。被打的孩子向陈华明投诉,陈华明去了印第安纳州。“全红婵很有攻击性,没办法欺负她。”
3支持者
湛江体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每月回家一次。这意味着孩子们来到学校必须学会独立。
陈华明很清楚,当孩子过早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受体能训练时,心里难免会感到紧张。他们太年轻了,不知道孤独的概念。他们表现出来的是焦虑。焦虑到一定程度就会哭。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心理指导,孩子很难坚持下来。
在跳水队这个大家庭中,陈华明有意识地扮演着孩子们父亲的角色。“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靠山,有了靠山,就有了前进的信心。”
陈华明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和给予温暖。他让孩子们跳完水后把水弄干净,不然会感冒发烧。“跳水队的孩子没多大问题。热爱是教练最大的标准。只要孩子们感到温暖,一切就好办了。”
陈华明没有强调给孩子们灌输他们必须赢的思想,而是给他们兴趣指导。陈华明告诉他们,一定要相信教练,按照教练的指导完成每一个动作。哪怕是比赛,只要拿出平时的训练水平,大胆放手一跳就好了。
2016,郭毅教练开始执教湛江体校跳水队。郭毅从陈华明手中接过接力棒,训练全红婵的一群孩子。
郭毅是陈华明的一名学生。2003年,他被陈华明选中进入湛江体校进行跳水训练,随后加入广东省跳水队。
如果说陈华明是跳水队的爸爸,出生于1996的郭毅就是孩子们的大哥哥。郭毅和孩子们没有代沟。他和他们同吃同住,24小时守护,孩子们也习惯有事找郭毅。
在半封闭的体校里,郭毅是连接外界的媒介。他给孩子们带来了先进的训练技术和跳水比赛的经验。比如他经常告诉孩子的,就是在比赛过程中不要去想对手是怎么表现的,要集中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动作,然后打好。
全红婵给郭毅最深的印象是自律。她训练很认真,不需要老师督促她完成任务。晚上,全红婵睡觉前会有意识地练习胳膊和腿的力量。
2018年3月,11岁的全红婵入选广东省跳水队。两年后,她再次进入国家队。
4只风筝
风筝总是要放飞的。
全红婵进入广东队后,陈华明和郭毅很少有机会见到她。两位初任老师每次联系她,都比较关心她的生活,关心她能否适应新的训练环境。
毕竟对于全红婵来说,湛江体校能给她的就是跳水最基本的技能启蒙训练。广东队可以从任何角度专业地释放她的潜力。
全红婵进入广东队后,一切都按下了加速键。根据陈华明的经验,潜水员的基础训练通常需要七到八年,而7岁开始跳水的全红婵从湛江体校到国家跳水队只用了6年时间。
5438年6月+2020年10月,在东京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第一次试训之前,全红婵刚刚学会了一整套比赛动作。其中对她来说最难的是难度系数为3.3的207C(向后翻滚三周半)。
陈华明说,这个动作是所有红禅的魔术。当时她才学了两三个月这个动作,表现还不稳定。本站半决赛第三跳,全红婵因为207C失误。陈华明推测,她可能当时找错了角度,开得太早,最后没能抑制住水花。
在石家庄站的审判结束后,全红婵回到了湛江。也许她错过了教练。她回湛江体校进行力量训练。
这一次,郭毅觉得自己懂事了,成熟了。全红婵进入湛江体校后,陈华明先后招收了全红婵的妹妹和弟弟。“她很关心姐姐和弟弟,我跟她说,你不用担心,我们能照顾好他们。”
经过三站的选拔,陈华明不确定全红婵是否能拿到奥运会门票。但全红婵无疑是幸运的。国家队决定派全红婵参加奥运会。
开学的速度超出了陈华明的预期。“我和郭毅都知道她的实力肯定是可以的,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参加东京奥运会。”
陈华明说:“如果东京奥运会在2020年举行,全红婵还不够年龄参加比赛。偏偏奥运会延期一年,让她够老了。我没想到的是,国家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这次国际比赛中用了一个零经验的新人。”
陈华明和郭毅应邀到湛江市体育局观看了东京奥运会跳水决赛的现场直播。直到全红婵终于做出了一个无可挑剔的跳跃,他们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用对人。
这个由陈华明和郭毅带出来的小女孩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世界冠军。他们既兴奋又担心。在全红禅的生长发育阶段,一定要控制体重,否则会影响跳水成绩;中国跳水的竞争如此激烈,很难说什么时候会出现另一匹黑马。跟全红禅PK,不确定因素太多。
夺冠后,全红婵给郭毅发了一张照片。郭毅说她是在告诉我们她做到了。
陈华明觉得自己老了,她经历了所有的风雨。现在学生能有所成就就是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