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读过这篇课文?
——选自《中学生读书》第一期1984。
毛符兵
根深叶茂的大柳树,树上的蝉,树荫下的水果摊,箩筐里的紫杨梅,青梅,金香蕉。芳香的水果味随风飘散。
摊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穿着一件半旧的汗衫,一顶旧草帽,一把大蒲扇,背靠着一棵大树,眼睛里跳动着吨。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太太,看起来像他的母亲。这时,一辆华沙牌汽车停在摊位前,三个外国人下了车。大个子胸前挂着相机,中间的人手里提着绣着熊猫的网兜,小个子腋下夹着公文包,像个服务员。三个外国人走向水果摊。大个子拿起一串香蕉,用生硬的中文问道:“这个多少钱?”
听人问价,摊主揉了揉眼睛,伸出两根手指,呈八字形。三个外国人一起点头,好像在说这很公平;然后大个子把香蕉放进秤盘,摊主说:“三斤。3824,两元四角。”小个子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10元的外汇券,递给摊主。摊主接过钱,双手捧着香蕉,在小盒子里放了七元六角零钱。这时,大个子放下香蕉,拿起挂在胸前的相机,指着镜头,又指着香蕉。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摊主有点疑惑。是太贵了还是香蕉不好?直直地看着三个外国人在等了一会儿。
“你削,我吃,多余的钱随意。”这个小个子男人充当翻译。摊主这才明白对方的意思,原来要剥给他们吃。不管外国人听不懂,他生气地大声说:“我只卖香蕉,不给别人剥。我得自己吃,自己剥。”说完又递过零钱。一旁的老太太急了,用拳头摸着摊主,用脚踩着摊主的脚,意思是你给他们剥,剥了可以拿七块六毛。这么有钱的客户不能得罪,再说还是个外国人。但摊主无动于衷,直挺挺地站着。老太太伸手去剥香蕉皮,摊主抓住老太太的手说:“你不能剥。中国没有这样的规定。”老太太被迫缩回了手。看到这种情况,三个老外冷冷地盯着摊主和他妈妈,没有接零钱,也没有拿香蕉。摊主连头都没抬,拿回零钱,轻轻把三公斤香蕉放进箩筐,用两根手指把外汇券从箱子里拿出来还给了老外,然后摆摆手,意思是走了。他又摇了摇蒲扇,背靠着树,漫不经心地闭上了眼睛。
三个外国人默默对视,耸耸肩,无可奈何地钻进车里,驶离了香蕉摊。
三个外国人一走,老太太就生气了。“你不会剥,也不让我剥。多好的交易被毁了。你能抓到什么样的傻瓜!”
摊主突然站起来,拍了一下大风扇,生气地说:
“妈妈,他们不想让我剥香蕉,他们想让我剥中国人的脸,你知道吗?”
烈日下,柳树上,他得到的回答是“知了,知了”的蝉鸣。
想一想,查一查。
1
这部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珍贵的民族自豪感。哪里能看出来?
2
这部小说的结局相当神奇。说说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中心意思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