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德国为什么要援助中国?

答?援助?你应该加上引号。首先必须明确,我们连个插销都没有?白拿?德国人没占他们半毛钱便宜。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历史、传统、友谊?、?两国文化历史的深厚感情?等等,几乎都是装腔作势的说辞,但你不可能真的相信。相距遥远的中德两国在20世纪初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而所谓?感情因素?。先说大清国。德国统一较晚,在瓜分殖民地的活动中,只赶上一个?末班车?。德意志第二帝国花大力气在非洲建立少数几个孤立的殖民地,更是吓坏了大清国,夺取了胶州湾,从1898开始在青岛进行殖民统治,历时17年。

德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殖民国家,正在努力把青岛(和非洲的那些相比,简直就是天堂)变成最体面最富裕的城市?模范殖民地?。我们修建了铁路,规划了市政管理,改善了卫生条件,开矿办厂,建设了现代化港口。尤其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德国地方标准一致。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国人对青岛的德国式小房子,坚实耐用的市政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系统津津乐道。北方一到雨季,他们就开始说外国人,超过了我们100多年前21世纪的水平...?为什么这种想法如此像我们的邻居印度?阿三哥对英国父亲殖民的那段历史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就连领导人也多次对英国为印度教育和工业现代化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这可以理解。毕竟印度的人们还在坚持使用150多年前英国殖民时代修建的铁路设施。

其实对于排污系统,青岛官方有专门公布过调查数据?青岛2900公里的下水道,只有3%是?德国制造?。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能理解,在房地产盘活城市经济的趋势下,今天的青岛城面积比100多年前大了很多,下水道系统的扩容是必然的。

而且当时德国殖民者的设计思路,所谓的?水污水分离?,而且还只考虑自己的民族,只保证德国人社区的清洁,却让污水排到中国人居住区...不是网络传播的那种?我忙了十几年,为青岛人铺路修桥修下水道,然后一战败北,挥挥衣袖,什么也不带走?处女白莲花?。按时间顺序,20世纪元年八国联军的德军高调冲在最前面,盟军总司令是一个叫瓦德西的德国人。德国人的残暴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联合法国出兵娘子关,意图进攻山西,追击慈禧。幸好被刘制止了,代价是3000多人伤亡,否则老佛爷全家就得被瓦德西和他的法国朋友劫持了。

与此同时,被杀了?外国人?有一个德国男爵。男爵夫人有权有势,非常不好惹,所以把这笔账算在慈禧头上,而且要和慈禧头上讲和,否则北京就要被烧了。

结果,一个?风云人物?赛金花出现了,和瓦德斯取得了联系,在东单北街建了一个更干净的纪念碑牌楼。这是礼物吗?完成了吗?,并且得到了一个?保卫国家?好名字。可见,无论是大国关系,还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私下?找熟人?融合事物的形式。

一个更干净的纪念碑拱门现在被称为。保卫和平广场?(下)。

民国也是德、德提倡的一些事迹开始出现的时代。

比如希特勒早年流落维也纳街头,被一对中国夫妇解救。后来他发了财到处找,想报恩。结果他找不到,只好向中国提供大量援助,支持我们中国抗战。.....

可以肯定的是,获救报恩的故事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编造。这明明是我们中国古典的引经据典的小说和故事书吗?感恩故事?《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有很多套路。

一些权威书籍,比如希特勒口述,好同志?鲁道夫?赫斯写了《我的奋斗》;还有《第三帝国的兴衰》这本书,引用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采访了很多目击者。它没有提到这件事,甚至没有类似的线索可以关联。

至于希特勒对中国和中国的强烈感情,可以参考下面这段话。如果一个黑人和一个中国人学德语,并且说一辈子,不可思议的是,他已经是德国人了,还能获得选举权。?我的奋斗

下面是《我的奋斗》的英文版(英文版是德语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是英语翻译过来的。有没有删减,还是英文版比较全)。

你感受到希特勒对中国和黑玉米的恶意了吗?

1934-1935时期的德国驻华大使刘崇杰也因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鄙视德国人而提出抗议。德国政府只用了?再版的时候会被删吗?只是敷衍,然后,还是老样子?

还有传言说希特勒支付了1936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所有费用。

事实上,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费用是由政府财政和私人捐款组成的,与希特勒无关。

这让国民政府感到尴尬。当时的国民政府真的没有那么惨,连运动员的路费都出不起。另外,也不是张学良赞助的。张少帅捐的8000元是给最后一届的?1932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刚刚经历过?九一八事变?还有淞沪与上海的甲午战争(0932年65438+65438+10月28日至3月3日),真的忽略了。

而且早在纳粹上台之前,魏玛共和国时期,中国国民政府与德国的贸易就已经火热。注意,好吗?贸易?没有吗?援助?。

中德合作高峰在1928到1938之间。

原因在于,从历史上看,德国作为欧洲的陆军强国,一直是亚洲国家学习的对象。比如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建立的军队,几乎照搬了普鲁士军队的全套军事思想、建设体系和标准法典;

大清国的主要学习对象也是德国,比如李鸿章、俾斯麦。友情?等等,都是在军火交易中形成的。清末建立的新军,都带有很深的德国烙印。

此外,德国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失去了在中国的租界和殖民地。这让中德合作没有了历史包袱,更加容易。

我在文章开头说过,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基本可以排除感情因素。

这个时候德国人想从中国得到的是稀有的战略金属?钨矿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原料,是生产枪支的必需品。此外,中国的猪鬃和桐油在德国也有很大需求。

没错,就是猪鬃,绝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想想看,机械化战争中,有哪种平台和武器可以不用涂装直接使用;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清理大口径火炮身管内的火药残留。通过合作,中国得到了德国的军事、工业、科技?援助?。

真的吗?援助?这个词用得不恰当。这些技术和武器是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的,或者以物易物。军事顾问也是高薪聘请的。我们连门闩都没有,好吗?白拿?为什么德国来的人总被说成一厢情愿?援助??

而且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德国出口到中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工产品,往往都是二等品甚至质检淘汰?次品?为此,国民政府代表也多次向德国相关部门提出交涉。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德国和日本开始勾搭,为了表示对日本的好感?大东亚* * *荣?在该计划的支持下,德国开始逐渐疏远中国。在日本的压力下,收到货款后一度拒绝发货。到1938,德国顾问团基本都撤到德国了。蒋介石的军事顾问?回国后,法尔肯豪森拒绝接受任何工作。在盖世太保的监视威胁下,他坚持推动中国的抗日战争,直到德国下令所有预备役人员恢复现役后,他才重新加入德军。

Falkenhausen是我们在中国真正的朋友。可惜网上有种族主义者,总以为自己是狂热分子?希特勒是中国抗日的大恩人。........

客观来说,国军的装甲兵规模非常有限,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中基本损失了主力...在漫长的抗战中,起到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远不如美国的支持。

总的来说,二战前后,德国的外交思想非常务实:与日本结盟是为了寻求遏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是为了换取战争资源...所以中国和德国成为了贸易和军事上的合作伙伴,不要过多考虑别人。

还是像文章开头说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利益交换,这在国际社会从来没有发生过。没有一个国家是没有目的支持其他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