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3迷你小说《刘玲》的根源是什么?

刘玲的一些作品在主题上已经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身份是他小说的另一个主题。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卑微的小人物,而《根》中的根却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地位,在追求信仰的同时试图建构自己的主体。根生里的根生(其实是苗生)是一个无名小卒,但这个无名小卒却有着与年龄不匹配的顽强精神。根生原本是他死去哥哥的名字。父母想念大儿子,在男孩身上用了同一个名字,男孩却不愿意叫他回来。名字是人的符号,符号是表象,有轻有重;在这里,符号对于名称的表示很重要。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另一个人的阴影下,也不可能生活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如果他不在自己名下的领域,他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价值认证是身份的主要目的。根生(也是苗生)反抗抹杀自己价值的人,他要像刀子一样打磨自己的身份。如果符号是能指,而人本身就是所指,那么根生身边的人根本不在乎妙生的所指意义,反而用能指符号来压制所指。事物意义的形成在于它的所指,更完美的事物在于能指和所指的统一。当能指压制所指,所指溜走时,人自己就成了木偶,而不是自我。正因为根生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才有建构主体的意识和行为。作者的笔法到这种程度,其实是为个体人而不是社会人确立其价值和地位。这让人想起黄建新的一段话,他说:“在中国,人基本上都是社会人,个体的人还没有真正出现,还没有出现过独立的人格...在中国,很难把一个人看做一个独立的人...我希望中国人民有一天能完全独立。”{2}刘玲小说的主题在于呼唤具有真正主体意识的个体的存在,这种主题的发展在桂中短篇小说界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