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的意思
此文分别出自“乾”卦和“坤”卦。需分别解释:
原文九三 ?君子⑴终日⑵乾⑶乾,夕⑷惕⑸,若⑹厉⑺无⑻咎⑼。
译九三?才德出众的人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夜晚仍时刻警惕,假如遇到危险也不会遭灾。
注释: ⑴“君子”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⑵“终日”从早到晚。《荀子·劝学》:“终日而思。”
⑶“乾”本义:上出。《说文》:“乾,上出也。”
⑷“夕”夜。《左传·成公十二年》:“朝而不夕。”
⑸“惕”警惕。《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
⑹“若”假如。《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⑺“厉”祸患,危险。《诗经·大雅·瞻卬》:“降此大厉。”
⑻“无”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韩非子·喻老》:“臣是以无请也。”
⑼“咎”灾祸,灾殃。《吕氏春秋·侈乐》:“弃宝者必离其咎。”注:“殃也。”
坤六三 象曰“含章可贞;”以⑴时⑵发⑶也。“或从王事,”知⑷光大⑸也。
译象“怀藏既能办好事情又能出口成章的能力可以成为栋梁之才,”认为时机一到就会显露出来,“倘若跟随天子做官,”是掌握的知识博大渊深。
注释: ⑴“以”以为,认为。《墨子·公输》:“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⑵“时”时机。《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⑶“发”显现,显露,表现。《孟子·告子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⑷“知”知识。《老子·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
⑸“光大”广大。(指内容博大渊深)《汉书·董仲舒传》:“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