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蓝旗八旗的旗主、二贝勒阿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女真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后,迅速统一了女真三部,在东北建立了后金政权。现在国家建立了,自然要面对继承人的问题。在努尔哈赤最宠爱的长子楚英和次子戴珊让他失望之后,努尔哈赤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建立了军事民主?巴和硕贝勒* *治国?。
八旗
这也叫?八王当家?八和硕贝勒* *治国,主要是指后金政权由八和硕贝勒* *控制,八和硕贝勒甚至有选举和罢黜辛可汗的权力。所以,实际上这八个和硕贝勒,也就是所谓的八王,才是后金真正的统治者。
而这八位和硕贝勒中,尤以?四贝勒?所谓四男,部队最强,资历最深,实力最大。四贝勒分别是:大贝勒戴珊,正红旗旗主;阿敏,二贝勒,正蓝旗旗主;正白旗旗主的三贝勒芒古台和被推举为辛可汗的四贝勒皇太极。同时指挥其他四旗的旗主,也就是小贝勒,分别是阿齐格、豪格、多尔衮、多多。
十王亭,侯进曾经讨论过的。
八大权臣贝勒、戴珊、莽库尔台、皇太极、阿齐格、多尔衮、多多都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儿子,而豪格是新可汗皇太极的长子,也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八旗旗主中只有一个带蓝旗和二贝乐的旗主阿敏?外人?。
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和努尔哈赤的关系比皇太极远得多。后晋有很强的奴化作风,但在军事集团中,他手握大权。外人?身份,也注定了闵不可能有好的结局。
一分钟剧照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是努尔哈赤同父异母的弟弟舒哈其的儿子。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崛起前最亲密的兄弟。努尔哈赤十几岁的时候,因为10岁丧母,继母对他很刻薄。分家后,努尔哈赤的生活非常艰难,此时唯一跟随他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舒哈其。
努尔哈赤带着13甲出发后,舒尔哈赤身先士卒,为努尔哈赤各部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功勋卓著,舒尔哈齐成为努尔哈赤集团无可争议的二号人物。但同时,随着政权的稳固和政绩的突出,掌握集团内部权力的舒尔哈齐也成为努尔哈齐独揽大权的最大威胁。所以努尔哈赤想尽办法除掉了舒尔哈赤的羽翼。除了效忠左哈赤的部将,甚至是舒尔哈赤的两个儿子,他本人最终也被努尔哈赤囚禁致死。
舒哈其剧照
努尔哈赤除掉舒尔哈齐的时候,阿敏作为舒尔哈齐的次子,本来是被列入努尔哈赤除掉的,但是由于大家的劝阻,努尔哈赤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计划。对于阿敏本人来说,他的父亲,他的大哥,他的三哥都是被努尔哈赤杀死或者囚禁的,所以自然仇恨不是* * *。
但是,阿敏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能力,以百战百胜甚至消灭努尔哈赤,为父兄报仇。所以,阿敏选择了?惹不起又躲不起?策略。成为四贝勒之一,皇太极即位后,阿敏曾经让皇太极告诉他,他想做一个外藩。
然而阿敏可能没有想到,正是他的想法,给了皇太极一个杀机。因为,皇太极的野心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不是像他父亲努尔哈赤那样仅仅建立一个部落军事联盟。一个敏思?把他分开?这个想法正好触到了皇太极的逆鳞。
皇太极骑马图
田聪继位元年,阿敏奉命率八旗军出征朝鲜。阿敏不负众望,很快打败了腐败的李氏政权。李韩被迫投降后,人们认为他应该尽快将军队调回中国。但是,阿敏没有同意,而是想留在韩国。阿敏的想法虽然因为众人的反对而没有成功,但也引起了皇太极的恐惧。
与此同时,奉命在天聪驻守永平、遵化、滦州、迁安三城三年的阿敏,面对明军的进攻,阿敏认为这四城孤立无援,无险可守,同时兵力太少。所以阿敏没有听从皇太极的命令坚守城池,而是在屠城之后撤退了。
虽然阿敏选择放弃四城从军事角度来看并没有错,但这显然给了皇太极一个很好的借口。皇太极以丢失城池,拒不服从命令为由,在一分钟内列举了16条罪状。
一分钟剧照
对于后金政权的很多将领来说,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和他们有着比较疏远的血缘关系。阿敏简单粗暴,残忍易杀。即使在女真的上层社会,他的人缘也很差。再加上权威的于冲皇太极的态度,面对皇太极一分钟发出的16起诉书,大家都是落井下石一直在打人。
阿敏被皇太极处以极刑,即死刑。但自从四贝勒之一的阿敏兵权被消灭后。为了不让其他贝勒兔死,皇太极做出慈悲的姿态,下令赦免阿敏的死刑,改为长期禁闭。
从此,曾经的四贝勒之一的阿敏彻底退出了后金的政治舞台。免死不活的阿敏,从此处于禁闭状态。直到皇太极在清五年后,将国名改为清崇德。10年的禁闭后,阿敏在狱中悄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