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这三个人对军衔不满闹得最凶,最后获得什么军衔?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表扬和嘉奖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的将士,政府决定给他们授予相应的军衔。这个消息一经传出,让当时的人们无比激动,在很多战士看来,名称和头衔是次要的,关键是得到国家的认可才是最骄傲的事情。头衔一出,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感觉军衔和自己名副其实,而有的人则嫌弃军衔太小,不符合自己。其中,就有三位将军闹得最厉害,还被政府批评。那么,这三位将军分别是谁?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又如何呢?
一、王必成
王必成是湖北省小寨村人,生活贫苦,从小就立志为国杀敌,参加赤卫队,加入中国***产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担任过班长、连长和军长等职,有勇有谋。王必成很会打仗,曾在多次战役中重创敌人,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歼灭黄伯涛的主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良好基础。
授军衔的时候,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当时王必成有些不服气,感觉自己的军衔有点低,就去找领导反应,结果遭到领导的一顿批评。领导告诉王必成,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做上将,但是,考虑到他所在的部队,普遍军衔都低一些,为了一碗水端平,只好将他授予中将军衔。王必成听到领导这样分析,考虑到一个部队的兄弟都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乖乖地回去做他的中将了。
二、王近山
王近山是湖北红安人,担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等职,在红军长征时期、进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每次作战,都冲到第一个冲锋陷阵,被人们称为“王疯子”。朝鲜战争爆发,王金山投入到战争中,英勇坚守阵地43天,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后来被拍摄成一部电影,名字叫做《上甘岭》。
王近山授予中将,不满这个结果的他找领导理论,结果也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领导告诉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从他履历来看,可以授予上将,但经过综合考虑授予他中将,是基于整个环境决定的,上将的名额有限,是留给资质最老和功绩最多的战士的。王近山本身也是一个爱国将士,听到解释以后也就会心地接受了。
三、钟伟
很多人对于钟伟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是电视剧《亮剑》里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钟出生在湖南省一个山村,后担任团长、旅长、师长和军长等职位。钟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胆大英勇,在战场上看到鬼子就杀,令敌人闻风丧胆,人们称他为“巴顿将军”。钟伟性格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话直说,不会藏着掖着,大授军衔的时候,他被授予少将,他对这个结果不满意,于是立马找上级理论,结果遭到领导的批评。
钟伟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写下遗书,要求不举行追悼会,要将他的骨灰撒在平江起义的地方,一辈子敢作敢为,极具个性。
纵观三位将军,他们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授衔的时候,大胆说出自己的不满,也是他们性格中直率和可爱的一面,丝毫没有减轻他们的英雄形象。有勇有谋,敢做敢说,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