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琴书的曲艺名人

常惠斌(1965.7——),曾用名郁应元,艺名压三月红,山西武乡人。出生曲艺世家,自幼酷爱曲艺,1978年参加武乡县曲艺队,随其父常广生学艺,是武乡琴书、三弦书名艺人张磨孩的第七代唯一传人,现任武乡县曲艺家协会主席,武乡曲艺队队长。

常演唱的武乡琴书是以土制月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该曲种的前身是武乡鼓书,形成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它的是主要特色是大起板、大哼腔、小哼腔,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汉族民间说唱艺术,常演唱时用的是武乡方言,演唱时把武乡琴书的特色:幽默、诙谐、风趣表演的恰到好处,善于在细微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风韵独特,别具一格,常善于吸收各家之长,演唱时继承了父亲常广生的艺术风格,在保留原派的传统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京剧、豫剧、晋剧、山西民歌、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武乡秧歌小调等音乐,并拟仿京津鼓曲、潞安鼓书与山东快书的表演技法。把曲艺与戏曲、歌舞融为一体,常弹奏的月琴能变五种调,自弹自唱,演唱时当场即兴,出口成章,曲调多变,吐字清脆,音色甜美,深受群众欢迎。

常不仅在曲艺探索、创新中刻苦勤奋,而且对队上盲艺人十分关心,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冻人的严冬,在三十年的曲艺生涯中他领着艺人们走遍了山西和大半个河北的山山水水,成为盲人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