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寻求生花笔生花笔指的是什么
1、生花笔指锲而不舍的练习。是王安石每天早起晚睡,苦读勤练的学习态度。
2、原文
一天,王安石在宜黄鹿岗芬林书院问杜子野:“先生,李白的诗那么好,真的是有一支笔头生花的笔吗?”杜子野说:“当然有啊!只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罢了。”接着,他拿出一大捆毛笔,又说:“这里有九百九十九支笔,其中有一支生花笔。你用这些笔写文章,写秃一支换一支,一直写下去,就能找到它。”
王安石按照先生的话,每日练写文章,足足写秃一百支笔,但仍未找到生花笔,有些泄气,又找到杜子野问:“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生花笔?”杜子野没有说什么,而是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过了几年,王安石写秃了九百九十八支笔。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支笔写策论,颇觉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跳起来喊:“我找到了,我找到生花笔了……”
3、人物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