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英语名为什么是Chiang Kai-shek,而不是Jiang Jie-shi呢?

因为这是属于韦氏拼音,翻译过来就是常申凯,为蒋介石之错译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 (即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写法)的翻译。

王奇于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Chiang 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

扩展资料:

威玛氏音标,在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1958年后,逐渐废止。

中国大陆除了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场合外,基本不用,除一些已成习用的专有名词如I-ching(易经)、Tai-chi(太极)仍保留威妥玛拼音以外(注意北大清华苏大等英文名为邮政拼音,中山大学为粤语拼音,都不是威妥玛拼音),而大多数地名、人名已使用汉语拼音。

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这个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虽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但是并不完全迁就英文的拼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