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是情人?
文/宋志群
(一套古装图纸)
作者简介宋志群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梅雨》、《看海门》、长篇文化散文《锦上苏州》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一)人生中唯一的狂喜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一个年轻的书生冒着刺骨的风雨,沿着川东南的一条小河,急切地寻找芦荡深处,向这位在江湖中漂泊的老人诉说。因为他知道,只有这个消息才能让老人摆脱孤独的困境。
果然,当蜷缩在船舱里的老人得知“安史之乱”结束后,似乎只愣了一秒钟,便像年轻人一样跳出船舱,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全然不顾妻儿惊讶的目光。片刻之后,他在狂喜的风暴中脱口而出一首不朽的诗:
这个遥远的西部站的新闻!北方已经被收复了!起初,我止不住泪水涌上我的外套。
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哪里?他们脸上没有一丝悲伤。,然而我疯狂地打包我的书和诗。
在绿色的春日,我开始回家,大声唱我的歌,喝我的酒。
从这座山回来,经过另一座山,从南边上去,再往北——到我自己的城镇!。
——《黄河两岸被皇军收复》
这位年过五百的老人,就是中唐最伟大的诗人杜甫。他难掩兴奋之情,告诉妻子朝廷胜利了,“安史之乱”被平定了。我们还应该担心什么?快点收拾行李,我们可以回家了!
这大概是杜甫一生苦难最暴露最破解的一首诗了。看,“摇头丸”,“唱歌”,“狂饮”。杜甫什么时候这么快就张扬了?即使是酒后,我们所熟悉的杜甫也是“祸兮福兮祸兮,心之所系,倦之所倚”。
但这一次,诗人把谨慎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少年连队》和《从襄阳下到洛阳》的想象中,他用56个汉字作为音符,奏响了心中希望的旋律。
(2)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你怎样才能回到家乡?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结局能让老杜甫如此激动?因为他在这场风波中承受了太多,因为他期待这个好消息太久了。此前,他已经在这场动荡中徘徊了漫长的八年。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的次年,潼关失陷,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国。当时,是?周羌村杜甫闻讯后立即出发,试图北上兖州(今延安),经鹿子关到灵武与会师。临走前,他的小儿子饿死了。路上被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直到第二年,他才设法从叛军手中逃脱。
“虽然一个国家被分裂,但山川和河流仍然存在,树木和草的春天再次变绿。花瓣像眼泪一样落下,孤独的鸟儿唱出它们的悲伤。”"少陵夜老咽了口唾沫,哭了起来,我像一个春天的影子一样悄悄地溜下了蜿蜒的河流."
在颠沛流离的路上,杜甫亲眼目睹了大好河山被叛军践踏,无辜百姓被木炭践踏。中年诗人不仅用诗歌记录了个人的情感,还用巨笔记录了动荡不安的祖国和人民、山川和大地,创造了不朽的史诗《三官》(新安官、石昊官、潼关官)和《三别》(新婚、辞旧、无家)。
公元759年秋以后,杜甫因时政污浊而痛心疾首,于是放弃了化州参军的职务,西行至甘肃天水,后来到成都找官友。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部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相对宁静祥和的生活。他激动地写下了一首难得的轻松愉悦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好友严武离开四川,杜甫不得不再次举家漂泊。当他们得知“安史之乱”结束后,漂泊在川东南的正是他们一家。
这八年来,杜甫尝遍了人间疾苦,见证了唐帝国的衰落。所以当好消息终于到来的时候,他是多么想立刻回到洛阳,回到家乡。但问题是,一个年老多病、不再年轻的诗人能如愿以偿吗?
(3)独自睡在寒冷的雨中
真实情况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杜甫未能在安史之乱后立即踏上回国之路。然而,那些年老多病、不再年轻的诗人,却从未放弃过回国的努力。
直到五年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再也无法忍受日益增长的思乡之情,决定开始回乡之旅。俗话说“丛菊又落泪一天,孤舟送他回家。”
《新唐书》记载:“大历年间,出曲塘,下江陵,回元、湖南登衡山,因客耒阳。洪水达到顶峰的幽月寺,十天不准吃饭,县令用船迎接,却被退回。让味道用白酒喂牛,喝醉了,一夜暴毙,59岁。”
后人考证的具体情况是,杜甫沿长江水道出川,准备先去郴州投亲,得到一些资助,再东行,再北返洛阳。然而,当他途经湖南耒阳方田驿时,突然遭遇长江和湘江流域的洪水袭击,他的船搁浅在江面上,无法前进。这是10天,正如他曾经在他的诗中描述的那样:“但是我没有从亲戚或朋友那里得到任何消息,我又老又病,独自和我的船在一起。”
就在他耗尽粮食,奄奄一息的时候,诗人圣人的不幸遭遇被耒阳县令知道了。称职的聂县长立即展开了爱心救助行动。他派出多支部队在江湖枝头寻找杜甫,然后按照当时人们关爱诗人的流行方式,给饥寒交迫的杜甫送去新鲜的熟牛肉和一坛好酒。
果不其然,多日不喝酒不做饭的诗人,立刻对这样的美食大快朵颐。但一个可怕的后果随之而来——他饥饿麻木的胃,无法立即启动工作模式,酒食没有焕发出杜甫的诗意,却碾压了诗人,导致他当晚病倒,再也没有站起来。
就这样,一代诗坛巨擘在冷雨中孤舟而逝,年仅59岁。
在“安史之乱”之前,杜甫43年的人生乏善可陈,无非就是参加科学研究,在榜中游荡,在长安生活,过着清贫失意的生活,和唐代很多诗人的生活差不多。他既是诗人又是情人,完全是安史之乱的苦难造成的。
(D)一个用诗歌写日记的大V
如果杜甫时代有微博或者微信,他一定能吸粉无数,成为巨v。
因为他的诗和今天的纪实文学一样,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画卷,展现了那个风雨飘摇时代的山川和百姓生活的真实面貌。
他几乎每天都在讲话(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流传至今的诗歌有1500多首)。像一个用诗记日记的巨V,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生存体验,同时也描绘着草民深深的悲哀和巨大的痛苦,这就是所谓的“诗史”——也就是用诗写的历史。
“我从三千英里外赶来。现在带着秋天的悲伤,带着我百年的悲哀,我独自爬上这个高度”。就像这首诗一样,杜甫的诗的基调是阴郁苍凉的,因为他生活的那个由盛转衰的唐朝,真的不舒服,不幸福。因此,在他具有纪实风格的诗歌中,那些在诸多动荡岁月中饱受煎熬的灵魂总是纠缠在一起,这其中隐含着诗人的沉思与悲伤。
“一些人在野外哭泣,听到战争的消息,我在黎明中看到野蛮的渔民和伐木工人。”"孤悬于东北风尘间,飘零于西南天地之间."“树叶像瀑布的水花一样落下来,而我却看着长河滚滚向前。”
杜甫的诗,以忧郁、苍凉为基调,坚定、冷静、隐晦,以深沉的悲悯包容世间万物。他们通过深沉内敛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性格气质,传达了黄昏雨盖荒原的悲凉意境。
真正伟大的诗人,必须对人类的苦难做出最个性化的回应和表达。正是凭借着父亲深沉博大的胸怀,杜甫吸收了他生命中最隐秘、最深刻、最永恒的内容,盖过了他那个时代很多诗人的身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伟大诗人。
(E)诗圣:实至名归。
说杜甫是“诗圣”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文学史已经为他下了定论。
他之所以获得这一荣誉,是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使国君尧舜上位,进而使风俗纯洁”的崇高理想。即使到了晚年在江湖上落魄的时候,他仍然坚守着儒家“兼济天下”的传统。另外,因为他不仅是唐朝,还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所以连“一”都不用加了。因为一千多年来,他的诗一代又一代地在华夏儿女心中传唱,他成了妇孺皆知的诗人圣人。
杜甫极其犀利的笔下没有粉饰的美丽,只有一群群苦难人民的雕塑散布在大地上:无助的壮丁、哭泣的老妇、衣衫褴褛的难民、无家可归的孩子。只有这些笼罩在苦难中的弱势群体,才能进入他的视野,进入他的诗行。
只要翻开杜甫的《全唐诗》卷,就可以发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表达厚重,仿佛用他的诗为安史之乱的死难者立了一座丰碑。在这座纪念碑上,他不仅记录了人们的流离失所,也描述了一个时代的深重灾难。但是,他的诗并不是一味的悲观绝望。他也让我们看到,处于绝望边缘的人仍然保持着美好的人性,对同龄人充满了爱、同情和温柔。
可以说,在“安史之乱”的极端时代,是杜甫创造了唐诗中极其珍贵的苦难美学。
(6)爱人:当之无愧。
说杜甫是“情圣”,你的脑子可能瞬间就崩溃了。放松,让我们重新启动它。
是啊,杜甫一生努力,一心一意,真的与“情人”无关。但这是梁启超说的。梁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所以这不是一个笑话,所以值得探讨。
既然是“情人”,那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情人”方法。
先看他对妻子和家庭的感情:
“老婆怪我,我还在哭。”"午夜更像点着蜡烛,相对来说更像一场梦."《羌村三首》中的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安史之乱”出逃,最后回家与妻子相会。是否表达了夫妻共同生活的真挚感情?
在一夫多妻制的唐朝,杜甫只娶了一个妻子,杨。夫妻之间的关系很好。他们在一起30年,不离不弃。
今晚吗?状态月,独自从她的房间的窗口看着它。
对于我们的男孩和女孩,可怜的小宝贝,太小了,不知道首都在哪里。
她混浊的头发带着薄雾是甜蜜的,她玉白色的肩膀在月光下是寒冷的。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躺在屏幕上,看着这明亮的光,不再流泪?!
这个“月夜”更是感人。讲的是一个诗人被“安史之乱”围困,在一个月夜思念家人的故事。你看,他除了描写想象中的老婆孩子的声音和样子,还直接写出了相思之泪,一点也不尴尬。为什么?因为他太爱他的妻子了。
让我们来看看他对其他女人的感觉:
谁比她更可爱?,然而她独自生活在一个空无一人的山谷。
一个来自紫云的好女孩。
当问题出现在关区,她的兄弟和近亲被杀害。
他们身居高位有什么用,连自己的生命都保护不了?。
这个世界对逆境不屑一顾,希望会像蜡烛的光一样熄灭。
她的丈夫,带着一颗流浪的心,寻找一张如新玉的新面孔。
当牵牛花在晚上卷起,鸳鸯并排躺着。
他只能看到新欢的微笑,而旧爱的哭泣却听不到。
这条小溪在山的源头是纯净的,但是远离山的地方它的水变暗了。
等着她的女仆卖完珍珠回来,再要稻草盖屋顶。
她摘了几朵花,不再是为了她的头发,让松针从她的手指间落下。
她忘记了薄绸的袖子和寒冷,斜倚在一棵高大的竹子旁。
这首《美人》表达了对一个散落一地,依赖草木的美人的理解和怜惜。
再想想他对《石头挖沟机》里那个向抓捕官哭诉的老婆婆的同情和怜悯,就好像他面对的是自己年迈的母亲。
一个只对异性之爱念念不忘的人,最多只能称之为“爱人”,只有对人类充满大爱的人,才能成为“爱人”。
杜甫也不过如此。艰苦的世界,艰苦的生活,使他与大地和人民融为一体,使他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心灵像河流一样柔软,他的诗歌充满了忧郁和温暖。
由此我理解,梁启超所谓的“情人”,应该是广义上的情人,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因为纵观杜甫的一生,他绝对是一个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当然还有对亲人朋友的大爱,直到他的妻子和其他女人,而他真的是“在薄情的世界里深爱着”。
(7)他的诗并不遥远。
现在很多小姑娘和鲜肉总喜欢把“诗”和“远方”联系在一起。但我想说,杜甫的诗和“远方”无关。他的诗并不遥远,却一直伴随着我们,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杜甫虽然死于65,438+0,300多年前,但他那双阴郁忧伤的眼睛,像黑夜中指引方向的一盏灯,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们。由此,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他的诗知道我们的现状,还可以通过他的诗看到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是杜甫伟大的诗人情怀,而不仅仅是他伟大的诗篇,成为了诗坛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骄傲。
为什么一生苦难的杜甫被称为“诗人圣人”、“情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