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说创作谈你对新时期文学的理解

植根于生命的沃土

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1978年12月9日在广东省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工具论

“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一个科学的口号。

重播鲜花

解放思想,共创繁荣。

“歌德”和“不道德”

“还是不够。”

论“期待文艺”

论表扬与曝光

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解放思想需要思考。

文艺要为政治服务。

善于刻画人物的灵魂。

文学的新时期

一个新话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

新诗与现代化——在诗歌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新诗发展的一封信

令人窒息的“朦胧”

不容忽视的形式及其规律——兼论新诗的“晦涩”

始终牢记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新兴诗人的自我批评

自欺的“光”和自溺的“暗”

先锋诗歌的“多事之秋”:世纪末的论争与分化

什么是“意识流”?

现代主义与“意识流”——从两部小说的艺术手法谈起

小说的新文体——论王蒙的近期作品

关于几个文学概念的讨论

打破传统方法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意识流文学的东方化进程

创造性交流

我的根

文化制约着人类。

跨越文化断层带

梳理我们的“根”

“文化自觉”与文学“寻根”

野蛮与文明:批判与张扬——当代小说中的一种美学现象

“文化”的尴尬

从“寻梦”到“寻根”——近年文学变迁札记之一

文化“寻根”与“寻根文学”——评一种文学思潮

寻根:回到事物本身

寻根文学:一个新的开始(1984—1985)

走向“更丰满”之路——新时期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的思考

中国近年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论“伪现代主义”及其批判

论“伪现代主义”及其批判

中国与现代主义:十年新经验

论新时期文学的“内向转向”

新时期文学应警惕进一步的“内向化”

文学的“内向化”与艺术创作的规律——评《新时期文学应警惕进一步的“内向化”

“向内转”: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周崇坡同志商榷

“内”与“外”——由新时期文学“内向化”讨论引发的对话

为什么“向内转”是一个抛弃现实主义的文学命题?

新时期中国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下)

新建构,新超越

面对文学实验时代

告别1986年

旋转的文学世界——“现实主义与先锋文学”研讨会综述

先锋:什么形式?情绪化?

博尔赫斯与中国当代小说

无望的救赎——论先锋派从形式到历史的转变

格非、苏童、余华与舒舒文化

文学人体学

当代先锋文学与先锋批评

先锋写作:定位调整与精神再生

极端的代价--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潮小说观念革命的反思。

对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思——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性别意识

情感与欲望的对立——当代小说中的精神文化现象

新时期文学的主流

一个小说家的发言——在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流论纲

人道主义与自我实现——论新时期文学的两大主题

新文学思潮的主要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

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

文学:失去了什么?

没有主流的文学时代

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构

空洞的文学——新时期文学白皮书

民间还原——对“文革”后一种文学史趋势的解释

探索存在的本质展现原色的勇气——论近年来部分小说审美意识的新变化

近期小说的后现实主义倾向

存在本质的探索与迷失——论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论“新写实小说”

新现实主义:叙事的幻觉

新写实小说对西方美学观念和方法的借鉴

反危机:论“新现实主义”

无奈的现实与无奈的小说——兼论“新现实主义”

走向平凡——对“新现实主义”的进一步解读与思考

新时期文学的转型——论“后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的终结”与新的文学主题

后新时期纯文学的命运及其他

一种新的表述——论“后新时期文学”

无聊的“后批评”——兼论“后新时期文学”

三人谈“新状态文学”

名为“情结”——论“新状态文学”

论“城市文学”的出现及其前景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转变——2004年8月28日在浦东新区艺术中心的演讲

历史颓废的寓言——当代小说中的“后历史主义”倾向

十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述评

反思·回归·抗争——近年知青小说述评

论知青作家的群体意识

新时期中国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下)

低俗——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避免崇高

以笔为旗

荒野中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

选择自由和文化状况

人文精神问题意识

太聪明的中国作家。

谈谈中国作家和其他太聪明的人。

诗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精神”对话

面对世俗世界

文学“转向”与精神“崩溃”

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

难忘的事件。

精神传统与文化焦虑

人文精神:一种文化冒险主义

中国当代文化反叛的嬗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拓宽现实主义文学之路——现实主义重建理论的起源

现实精神、现代意识与叙事话语——论现实主义的重建

通向文学新世纪的不可逾越的话题

现实冲击波及其局限性

96年的收获与97年的展望——“现实主义小说回归”对话

不懈的探索与创造——对当前新写实现象的一点看法

20世纪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两次冲刺

现实时尚与艺术品格

对当前文坛四个问题的思考

追寻神秘——近期小说的审美走向

反讽:结构与语境——王蒙、王朔小说中的反讽修辞

智者的戏谑——读王小波

出版是一面镜子。

纯文学期刊:改版能带来什么?

王朔和于:我们时代的两位英雄

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文学批评与陕西作家创作问答

人格批判中的自虐与自救——对李建军“直谏”引发的论争现象的再思考

十部作品五个问题。

对“辣椒热”的思考

官场文学成气候。

文学应把握时代的表达——“文学时尚批评”论坛综述

“真实”的背后——评《小说月报》(1980—2001)和《杂志选择》

三家精选的文学期刊对尖锐的批评做出了回应。

浅析当代文学的审美倾向

匮乏时代的精神哀悼者——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印象

一批值得关注的新作家

欲望的舞蹈——论晚生代作家(三)

个性化写作:可能性与限度

边缘的叙事——论20世纪90年代的新生代作家

关于“七十年代的人”的对话

“新生代”的故事——《新生代作家小说》序

涵盖“七十年代”

“80后”写作:偶像与实力之争

新活力:当今青春文学的高地

论网络文学的创作

网络上的文学风景——中国网络文学调查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