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讲了什么故事?
该书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中国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描绘了当时各行各业许多普通人的形象。
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劳动和爱情、挫折和追求、痛苦和欢乐、日常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冲突中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伟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扩展数据
一、《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写于1975,但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新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现代主义、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形式和技巧的创新令人目不暇接。相反,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却被“忽视”了。
路遥准备了三年,写作了三年。为了开阔视野,掌握信息,他读了很多,包括近十年的近百部小说、报纸等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也跑遍了各行各业,体验生活。
初稿的写作始于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从他的散文《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执着的信心,以及他所付出的代价:“写作进入了狂潮。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是纯粹的精神形态,日常生活变成了机器人。”
第二稿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写的。因为生活不规律,路遥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100多副煎剂,身体略有恢复,又用一种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初稿改成了玉林宾馆。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二。作者简介
路遥(1949 65438+2月3日—1992 65438+10月17),本名王卫国,陕北榆林清涧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1972年秋,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任创作员。同年,在诗人曹谷溪的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学创作组”,创办了印刷文学刊物《山花》,由不同单位的几个文学青年编辑,路遥是其中之一。路遥在这期间写了许多诗。
1973年,路遥入选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欧洲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月,延河发表短篇小说《胜利的红旗》。这是他第一部出版的小说。
10年6月,路遥到Xi安参加《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论坛。从此,路遥有机会与、、王、等作家接触,并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指导。接着,路遥先后发表了《妹妹》、《雪中梅花》、《月夜》等多部短篇小说。
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1980发表惊险一幕,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百度百科-平凡的世界(路遥写的小说)
百度百科-路遥(中国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