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虎心胜山月?

“我怕自己不是美玉,所以不敢苦苦琢磨,但我相信自己是美玉,所以拒绝平庸,拒绝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脱离了凡间,疏离了这个世界。结果,怨恨、羞耻和仇恨越来越助长了我胆怯的自尊心。”

“我经常炫耀什么‘无所事事’就是人生太长;如果你想做点什么,人生苦短。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是害怕暴露自己的天赋不足和拒绝努力的无耻懒惰。不知道有多少才华远不如我的诗人,却通过磨练和提高而变得出类拔萃。”

30年代的日本作家中岛敦以中国的历史人物为依托,写出了日本式的焦虑、彷徨和悲伤。《山与月》讲述了一个故事:李征想成为一名诗人。他一方面怕自己没天赋,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平庸。在挣扎中,他远离了人群,最后变成了野兽。

以上两段,一位朋友在丛林中遇到老虎李征时透露,他不敢好好学习,因为他不是珍珠,也因为他有些确信自己是珍珠,所以无法与瓦砾为伍。他渐渐远离了世界,避开了人群,结果就是不断地在愤怒和羞耻中培养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那个野兽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气质。

《山与月的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他把自己内心的挣扎、受挫的沮丧和对自我成就的渴望比作一种内心的野兽。当李征最终失去对自己内心意识的控制时,他变成了一头野兽。用李征的话说,一个人的身体已经与内在相一致了。

然而,即使变成了野兽,它依然会在密林深处哀叹:不是夜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皮毛。

最后他在完全变成野兽的时候咆哮了两三声,然后跳进了草丛,再也没有出现过。

中岛敦出生于汉学世家,擅长以中国古典故事为基础写作。他的《山海经》是根据唐传奇《人虎传》改编的。它讲述了唐代才子李征在自尊和自卑之间挣扎,最后失去人性,变成老虎的故事。这是李征的人类失格,也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面临的精神困境。

《山月物语》至今都是日本中文教科书的范文,在日本家喻户晓。日本人把这类小说称为“翻案小说”。新版《鲁迅故事》受到日本小说的影响,但在中国并不流行。关于中国传统的传承,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传奇小说的改编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但白话文和古文的断裂是一个大问题。

关于这本书的翻译,我看过很多版本,但我还是喜欢“质量检查员”许建雄的翻译。译文字斟句酌,音韵深邃,完美再现了典雅的中国风,并以其文字功底,挖掘出了与现代人* * *的水平。看完之后只想远远的击掌,惊艳一下。

再读一遍原文,琢磨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