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孔子是否私生子”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孔子原是私生子!”12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朱维铮在广东省档案馆的“名人名家讲堂”上语出惊人,“这点我以前就说过,也被很多人骂,但这是司马迁说的。”
12月20日,夏余才在他的《司马迁说过“孔子原是私生子”?》一文中驳斥了朱维铮的观点,认为《史记》中记载孔子“野合”而生并非指的是“私生子”。他根据司马贞“索隐”的说法和张守节“正义”的进一步推断,叔梁纥与颜徵在结婚时已年过六十四岁。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
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篇题为《“孔子是私生子”这话没错!》的文章,作者在该文章中强烈地批驳了媒体以莫名其妙的“惊人”暴露自己的无知,或者说是无聊,更有某些同样无知或者无聊的时评人,抱着“惊人”的新闻,一本正经的批评朱维铮先生学术浮躁。
12月23日,湖南红网又刊载了一篇题为《“孔子是私生子”的如山铁证》的文章,作者在该文章里批驳夏余才先生是不懂历史,其解释并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民俗”,并非年龄大而结婚称作“野合”;最后得出朱维铮的说法是成立的,有历史根据的,而夏余才先生的批评纯属对历史的无知。
读了以上关于“孔子是私生子”是否成立的激烈争论,倒觉得不论是提出朱维铮教授也好,还是那些以此争辩的双方也罢,他们都是同样的无聊、无知、浮躁至极,他们同样是在试图假借孔子之名,博得自己的一时名利。试问,两千多年前孔子到底招惹、防碍谁了?如今某些人还在那里激烈争论“孔子是私生子”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算是半个政治家吧,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追求理想社会。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多才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品格,几千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纵然是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中有“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这样的记载,但司马迁也并没有直言“孔子是私生子”,也许司马迁只是一句戏言罢了。再说,孔子与司马迁也并非是同时代的人,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司马迁也并非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然而我们的朱维铮教授却是个千里眼、亲历者,他紧紧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就牢牢地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放,非要到处一而再、再而三的宣扬孔子“私生子”的身份,得出了“孔子后代都是假子孙”这样荒唐的结论,惟恐天下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