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的简介

祝由科作为一种官方化的巫医,自隋代开始被纳入官方医学范畴,唐承隋制,在医署设立“咒禁科”主管禁咒,除邪魅之法。

据《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太医院》条太医院所定的十三科,元代为: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明代为大方脉、小方脉、妇科、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

祝由科的官制地位虽被传统观念的医家不齿,但还是在唐至明所属太医局(院)留有一席之地,清人入关以后,秉承了明朝官制,虽太医院已经废除祝由科一职,但满族信仰萨玛教,对患病者除正规医药外,尚保留“跳神”习俗,以为驱役鬼神。

《鸡林·旧闻录》:“萨玛教为东夷一种宗教,在昔满洲人亦迷信之。此教今日在宋、黑、马三江下游,南及朝鲜,咸镜诸道皆染此习。凡人患病辄延男巫,亦有女觋至家,……蹈足而行,作咒如魅言及人术,以除患疾。”可见皇室在愚民政策上有所变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然而祝由科虽在官方医科中有一席之地,其自身并无十三科之分,为何民间祝由科有十三科呢,又为一些名医所借鉴呢?

究其原因:一是“祝由一术统摄内外诸症,不用方脉,可免误辩温凉;不用针灸,可免误刺穴道;不用方药,可免误下毒药。民间传讹,误为官家分类,以一科而分十三科之属尔。”二是“治病之法,深奥千里,浅学济急,未辨精微,颇多误事。乡民鄙人,仓猝之间,勿药而喜,类泛简便,得一二者,救活生灵,善功德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