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益鸟?

1,红胸蛙(学名:Porzana fusca)是秧鸡科的一种鸟,有4个亚种。小型涉水鸟,体长19-23厘米。口厚而短,跗跖骨长度短于中趾爪。第二初级飞羽最长,几乎和第三初级飞羽一样长。1初级飞羽和6号或者7号的长度差不多。

上半身为深褐色或深橄榄褐色,下巴和喉咙为白色;胸部和上腹部为红褐色,下腹部和两侧为灰褐色,有白色横斑和红色脚。栖息于沼泽,湖边和河边的草和灌木,池塘,稻田和海岸海滩。

2.白胸鸟(学名:黑胸鸟)属于鹤目中的秧鸡科,有4个亚种。口底略隆起,但前额甲未形成,口峰短于趾骨;跗骨比中趾(爪)短;翅膀短而圆,不擅长长途飞行。善跑,潜行于芦苇或水草中,稍游,偶尔短距离飞行,以昆虫、小型水生动物及植物种子为食。

3.红脚苦鸟(学名:Amaurornis akool)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属于鹤科秧鸡属,有两个亚种。它大约有28厘米长,和秧鸡差不多大。口短,其长度约为跗跖骨的2/3,口型多样。口底略隆起,但前额甲未形成。

4.丝光椋鸟(学名:丝椋鸟):体型与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cm。嘴是猩红色的,脚是橙色的。雄鸟头颈部为丝白色或棕白色,背部为深灰色,胸部为灰色,且全部向后褪去,翅膀和尾巴为黑色。雌鸟头前部棕白色,后部深灰色,上身灰褐色,下身灰褐色,其他雄性。特征明显,实地不难辨认。

5.椋鸟(学名: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是雀形目椋鸟科的一个物种,比北方的椋鸟稍大,从头顶到颈后为黑色,前额和头顶为白色,脸颊和耳朵的羽毛为白色,有黑色的纵向条纹。上身灰褐色,尾部覆有白色羽毛,口部橙红色,尖部黑色,足为橙黄色。

6.八哥(学名:cristatellus):外形和大小与八哥相似,体长23-28cm。全身黑色,前额有长而垂直的羽簇,像皇冠一样,翅膀上有白色的翼斑,飞行时尤其明显。尾羽和底毛有白色的末端斑点。嘴是乳黄色,脚是黄色的。

扩展数据:

益鸟种类繁多,生活环境、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千差万别。在中国的民众中,有些益鸟是众所周知并受到保护的,有些则不为人知,有些甚至被视为有害鸟类。中国市政府1982决定,每年4月的第一周为“爱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