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暮光之城下的祠堂》,我感到焦虑。
“三先生”是曹文轩小说《暮光之城下的祠堂》中刻板、武断、简单、粗暴、摇头的守旧派教师的代表。。因为亮子,一个聪明、有思想、好奇的学生,经常问一些他不能回答的奇怪的问题,他认为亮子既淘气又烦人。当他听说亮子要写一本书,推翻祠堂时,他勃然大怒,对亮子施以最严厉的惩罚——把他关进传说中闹鬼的祠堂。因此,他直到放学后才想到释放亮子。夜已经很深了,没有人知道想象力超级丰富的亮子在这个毛骨悚然的祠堂里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和挣扎。他只知道,晚上,校长从县里开会回来,发现亮子的头被夹在窗户栏杆中间,久久不能哭泣。从此,亮子失去了小精灵般的可爱和特别的个性,眼里也没有了闪耀的光芒。这样一个充满灵气的可爱男孩,被这种无情的传统教育压制成了神经病,这是教育的悲哀。
每当我想到六岁的亮子在雪地里裸奔,想到他那充满个性的独特问题,再看看如今那些目光昏花、神志不清、无法清晰表达完整话语的少年,怎能不让人感到悲伤和惋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开发潜能的教育。如果“三老师”理解了这种教育理念,如果“三老师”能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耀的智慧,并给予引导,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或许亮子的人生会无限光明灿烂。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老师,千万不要做“三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