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

昨天我们谈到了网球教练蒂莫西·盖尔威的一本书《身心融合的奇迹力量》。在这本书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和精心的解释,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段话。

如果你用正确的方式击球,并且做得很好,你会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在掌控,能控制局面。但如果只是自然发球,似乎并不是你的功劳,感觉就好像你没有击球一样。你可能会为自己的身体能力感到骄傲,甚至可能会对结果感到惊讶,但你不能把这归功于自己,也不能有个人成就感,虽然你可能会有另一种类型的满足感。

Gallwey发现这个真相是因为一个故事:他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教一些女学生打网球,效果很好,但没过多久,她们的水平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在思考这一现象时,盖尔威发现,根本原因是他所教的演奏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Gallwey所说的“自我成就感”,就是我们讲了两个星期的“自恋”。它强调“这是我的胜利”,“我”必须有这种东西才能满足。相反,如果这个成绩不能给我提供成就感,我就更不要了。

只追求“我”的胜利

职业运动员只追求“我的”个人胜利,而不是单纯的胜利结果,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勒布朗·詹姆斯,被认为是NBA第一现役球员,有人把他列为NBA历史上仅次于篮球之神乔丹的第二人。我也这么认为。今年和勇士打总决赛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如果詹姆斯能带队击败勇士这支历史上最好的球队,他就能超越乔丹,成为新的“篮球之神”。然而,当他的骑士队以4: 1的比分轻松击败勇士队后,他的篮球历史第二、现役第一的位置就变得备受争议。

这些描述中的期待和贬低,都是在试图划定詹姆斯的“自我”在NBA王国中的位置。

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

不仅舆论很重视这个位置,就连詹姆斯的意识也很强。在他第一次跳槽加入热火后不久,他就遇到了NBA总决赛。当时队内第一球员韦德表现神勇,詹姆斯却异常沮丧。6场比赛场均17.8分,甚至单场8分。最后球队真的输了。对于这个结果,有声音说詹姆斯故意打低迷,因为他不想以球队老二的身份帮助球队夺冠。那样的话,其实是帮助韦德确立了球队老大的地位。

第二年事情真的变了。詹姆斯逐渐确立了热火老大的地位,在韦德愿意做副手之后,球队终于获得了总冠军。

这些来自舆论的分析有阴谋论,但也有道理。NBA有很多这样的球员。他们必须追求“我的”个人胜利,避免“我的”个人失败。这种强烈的自我成就感会激发他们强大的战斗力。

然而,这背后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在形势不利时,自我成就感强的人会把自我挫败感转嫁给队友,严重伤害团队。

就像今年的奇才,在输给詹姆斯的骑士之后,奇才老板沃尔公开批评球队的替补球员,意思是:失败不是我造成的,是你造成的。

如果一个团队的老板经常公开做出这种表情,那么这个团队可能就不被重视了。

警惕“自我成就”

在Gallwey看来,如果你的自我成就感太强,不断追求“我”的胜利,避免“我”的失败,那么这种自我成就感就会转化为不利情况下的自我挫败感,限制你的潜力。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分别来看看篮球赛场和网球赛场的不同情况。打篮球是一个队PK另一个队,而打网球虽然有双打,但一个人PK另一个人是常有的事。

所以,打篮球的时候,如果情况不好,你可以把锅扔了,让别人接手你传递过来的失败感,但是打网球,你不能传递失败感。那么这个时候,如何应对这种自我挫败感呢?

很难处理,这也形成了阻碍运动员发挥潜力的根本原因。因为如果把挫败感转嫁给队友,会影响球队的整体发挥;而如果这种挫败感由你一个人承担,也会影响你个人的发挥。

其实不发挥自己的潜力。当你强烈需要一个人来接管你的失败感,做你的“背锅人”时,你会发现一个比你差很多的人作为伴侣和生意伙伴,你也会对你的孩子发出强烈的负面期望,以至于一些失败的人会聚集在你身边,最终让你活在失败和痛苦中。

今天就买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知识点:

第一,我们往往追求的不是简单的胜利的结果,而是我自己的成就,我个人的“胜利”,也就是自我成就感。

第二,自我成就的对立面是自我挫败。换句话说,当遇到挫折时,我们会觉得“这是我的失败”。这种自我挫败感会影响我们的潜力。

第三,在团队作战中,一个追求自我成就感的人会试图把自我挫败感转嫁给队友,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发挥。

第四,如果你想开发你的全部潜力,你应该放开你头脑的判断,让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事物上,相信你身体的自然反应。

当这四点串在一起,我们会发现,自我成就感、自我挫败感和心智判断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我们明天谈话的核心。

一点

武志红

当“成就感”太强时,会影响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防止它变成“自我挫败”吗?期待你的分享。

自我成就和自我挫折是二元对立的。其实是内心父母对内心孩子做出的一种判断。如果他们表现好,他们表扬你,如果他们做错了,他们批评你。是一种有条件的爱,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爱越是有条件,他就越容易上演这种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挫败感的强烈循环。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少认同内心父母对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意识到头脑不断告诉自己的批判性话语,然后尝试无条件地爱自己。做事或比赛时,专注而忘我,链接事物的本质。专注打开了这个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的能量通道,所以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满足感不是建立在对自恋的确认上,而是与事物深度链接的存在感。

彭文峰

老师提到了内心状态对一个游戏的影响,恰好古典老师在今天的课《赢得你内心的力量》中提到了。我在网上看了盖尔威教一个从来没打过网球的胖女人20分钟重新学打网球的视频(但古典老师说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蒂姆·戈尔韦,老师武志红说是蒂莫西·盖尔威,把我搞糊涂了。网上查了一下,作者的英文名是W.Timothy Gallwey,两个中文名都可以翻译)。在整个视频教学过程中,Gallwey没有教她如何发力,如何打球,也没有让她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只是让她专心看球,看球的轨迹,保持放松。他还让她站在那里看教练击球。教练击球的形象自然一直留在她的记忆里。不去想它,不去想它是否命中,也不去记动作。当你停止思考时,你的身体会知道如何去做。然后20分钟后,这个从来没有锻炼过的女人学会了打网球。盖尔威说,其实他并没有教她任何网球技巧,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网球的固有执念,让她忘记了“不”的概念,专注于“意志”的转化。结果,她做到了。她的表现=潜在-干扰。但是今天老师刷新了自己的概念,原来的成就感是消极的,自我挫败的。这样教出来的网球方法满足不了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水平很快就会变差。我们不得不考虑这种效应的影响。

七月17

提交人的答复

我和古典老师发生了冲突。不过听听也挺有意思的。肯定不一样。

我经常面临自我挫败。我也这么认为第一,很正常。不要否认。第二,这只是一时的情绪,只是短暂的现象,并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人。第三,这只是一个需要调整的信号。你需要接受它并做出调整。

七月17

提交人的答复

人是经过挫折磨炼,成长起来的。

这让我想起了社交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发的微博和朋友圈:有人回复吗?有人喜欢吗?有人羡慕你吗?这些其实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自恋,因为当我自信地发出一段自我感觉很好的内容时,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关注,我会很痛苦,认为“文字在这个时代已经失去了魅力”。现在看来,我当时只是过度自恋了。回到今天的问题,如果避免变成自我挫败,我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不要有“自我成就”的期待。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一个内容,只是我对外界的一个试探。忽略是正常的,但是得到一个知心朋友就是惊喜了。我认为这是一种更有效的改变心态的方法。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128喜欢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成功的过程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我分享一个隔壁宁老师处理人生挫折的方法。他把成功当成一个“挖钻石”的过程。当负面情绪来临时,他把日常的烦恼当成了疏浚的沙子。没有这些沙子,你不可能成功,你的烦恼和你的努力成正比。

如果没有自我成就感,似乎人会少很多进取心。这种自我成就感不能多也不能少,如何平衡需要练习。今天朋友找我聊天,说她介意的对象是和别的女生聊天,问我怎么办?然后她又补充了一句:哦,反正我也不怎么喜欢他。我会回复: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他,那你就不会在意对方跟别人说不说话。承认自己喜欢对方是不是很难,很丢人?想起自己内心的这一次挫败,我就在想,朋友到底是害怕被对方拒绝,还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和那个女生有“竞争意识”,不如一开始就对自己说:哦,我不太喜欢。这样,我就能证明我是对的。如果得不到,我会用放弃来毁掉自己的失败,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全方位自恋。人们很难对自己诚实。分析和了解自己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区别的文章。其中,成功人士的总结是,他们都有高度的自信和追求自我的成就感。他们会无视规则和批评,有强烈的野心和理想。普通人容易接受批评,承认错误,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最后只能循规蹈矩,避免挫折和失败。根据今天文章的内容,我感觉拥有自信,避免失败时的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是避免自我修养转化为自我失败的关键。比如文章中提到的勒布朗·詹姆斯,他虽然八次进入总决赛,但是只拿了三次总冠军。外界对他有不同的看法,但他有很强的自信,认为自己足够优秀,不会被外界影响。当然,我认为一个人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更有帮助。

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见过太多的成功和失败。其中,过于自大、过于自我、过于自恋的人往往结局不好。不管他们能力如何,别人其实都不买账。相反,一些低调,能理解别人感受,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会赢得很多。能力强是好事,但是过于注重“我的”感受和“我的”胜利,是非常不利于团队合作的。如果你是领导,那就更害人了。当你受挫时,更容易把责任转移到下属身上。这样的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我的认知是这样的。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有给予他人信任的智慧,并学会分享胜利的果实。其实别人心里会明白道理,只是接受不了别人的自大。谦虚使人进步!

今天的课让我看到了自我成就在做事中的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转化为自我挫败感。我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和工作,我真的经历过这些。举个例子,在组织年会的时候,我自己的角色是总策划、导演、主持,所以当我取得圆满成功的时候,虽然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心里有最大的光环。但是,一切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当我们在年会结束恢复的时候,虽然我会检查自己的那些错误,但是心里很容易责怪团队里的某个人,责怪那些能力差的同事真的很自然。所以老师提出的第四点很重要。我们应该抛弃头脑中的判断,专注于做事。记得罗辑的思维列表里有一段解释。如何调节负面情绪,就是直接做一件事,因为只有专心做事,自然不会有太多其他想法。今天隔壁宁向东老师讲的是领导的召唤。突然想到如何避免自我成就感转化为自我挫败感,其实就是如何正确对待领导。就是那句话“取经路上,你打妖怪,我背锅”,就是除了教练的功劳都是下属的,除了原则性错误都是自己的!

今天老师的课直接让我想起了现在最火的游戏: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这两款游戏都是5v5的团队游戏,而以前单纯依靠个人力量的游戏,比如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已经落后了。一方面是因为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人可以在团队游戏中“甩锅”。你不需要那么大的压力去管理自己的方方面面,也不用不断承受失败的挫败感。就算打得不好,也可以把锅扔给别人。我是一个好胜的人,所以我一直认为我应该担起队长的责任,我应该是最强的,球队的胜利应该更多的归功于我。有时候,如果团队赢了比赛,而我可能达不到carry想要的效果,我甚至不觉得自己是胜利者,我的“成就感”也不满足。后来慢慢调整心态,开始承认“幕后有天,人外有人”的客观事实。我不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我只是拿自己和自己比较。只要比上次好一点点,我就是这样防止自我成就感变成自我挫败感的。因为这样简单多了。

吴老师你好!今天音频的最后,你说“做你自己”。为什么不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然后我仔细看了手稿。如果我抱着“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标,那我就是在追求一种自我成就感,当事情不顺心的时候,我很容易产生自我挫败感。了解真实的自己,相信并接受自己的身体反应,可以调整心态,激发潜能。

自我成就是自恋的表现。当自我挫败感出现时,我们会本能地捍卫“我是对的”这种预测,所以第一选择就是强加给别人。没有别人的时候,只能自己承担自己的错误。与我对了的喜悦相比,我错了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我的方法是回忆过去的成功经验,找回自信,找出自己受挫的原因,为下一次成功做准备。总觉得这样做也是治标不治本,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冈仁波切》。在朝圣的路上,每个人都知道路是什么。即使在西方孕妇分娩,发生车祸或者老人去世,大家都可以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没有抱怨,没有争吵,没有世俗的攀比。大家追求的不是我的胜利,不是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最后送你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有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避免「自我成就感」变成「自我挫败感」?那么,我们首先要分析“挫败感”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高估了自己。这是自恋的结果。当我们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我们会有成就感。当我们把事情搞砸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因为我们的自恋,我们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所以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有挫败感。如何避免?我觉得治本的办法是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2.通过一个可靠的心理医生不断认清自己。治标的方法是:1。找个靠谱的朋友倾诉,消除不良情绪。可以找一些方式发泄。比如找个没人的地方喊什么的。3.找一些懂事的书看,活着看励志电影,故事之类的。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期待明天老师的精彩分享。

33个赞

首先,成就感是指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积极的体验。第二,自我挫败感意味着当我们做某件事时,我们失败了,并感到一种消极的体验。第三,为什么要警惕自我挫败?因为人的自信属性,人会下意识的把锅倒在队友身上,不利于球队的团结和发挥。如果不倒掉锅,承担所有的挫败感,会阻碍我们潜力的发挥。第四,要避免自我挫败。还记得和攻略有关的熊老师说,我们要做自己人生的导演,给自己设定角色,按角色去生活,这样每次做好一件事的时候都可以夸夸自己(嗯,今天这个事情我玩的很好是真的)。做错了可以告诉自己(嗯,今天这个角色有点难演好,下次再接再厉)。第五,这叫补偿效应。让你的角色替自己背黑锅,这样损失可以降到最低。

30个赞

对的不是给人看的,做出来的说明方法对了,技术熟练了,事情做不出来。改进方法,加强训练,不要攻击自己,也不要攻击别人。自恋会影响个人潜力的发挥。如果你能把任何事情做到“无我”的地步,就会有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

30个赞

在你开始做有挑战性的事情之前,对你头脑中的各种声音说停!明确自己,然后去做,沉浸其中,打开各种感官的触角去感受,所谓眼耳鼻舌身意合一...我慢慢找到了这种感觉,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七月17

不顾个人安危向前冲

24个赞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自我修养”的强大来源。就像老师说的,自我成就感来自内心的自恋,自恋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想学会控制自己的自恋,就必须认清自己的处境。比如,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水平时,我们就要更加谦卑,降低自己,让自己跳出自己预期的高度,更加关注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发展,或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当然,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暗示。比如,当我们对自己期望过高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如果他们没有我,他们一定能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七月17

应晓波先生

22个赞

沙发!当一个人的自我成就感太强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重心,专注于事情;或者提前讨论事情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七月17

木头里

20个赞

哈!找到了一个“杰米”,可惜科比已经退役了。回到今天的主题,成就感和自我挫败感本质上来自于我们自恋的情节,是一个被夸大的“我”。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的脑海中有一幅画面。一群瞳孔放大的人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喊:“我!都是因为我!”我太激动了,以至于我觉得我看了一部恐怖电影。为了以后能少看到或者看不到这样的图片,我在想:1。每天出门前默念三句“平常心”;2.养成“慢呼吸”的习惯,在工作前、吃饭前、吃饭后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呼吸...;3.延续“静坐”的习惯,经常扫描自己;4.每天自查10分钟,回放当天的“自我”放大瞬间;

七月17

房子的主人

17 Zan

我会想:1,在时间面前,那不算什么;2.其实别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关注你;3,失败是常态,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别人做得更对。

7月17日23时

nvnv1802

17 Zan

看了今天的文章,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真的很有意思。因为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没有什么欣赏和鼓励,所以从小就是一个非常需要“自我修养”的人。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这种“成就感”就会受到挑战,真的是一种挠心的感觉。通常这个时候,我会把之前喜欢的小说或者电视剧再看一遍。因为之前看过,知道剧情,所以书(剧)里的剧情发展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感觉我就是创作者,书(剧)里的情节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自己受挫的自恋。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偶尔会做一些容易做好的事情,比如玩十几个简单的游戏。经过这样一段时间后,当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过去后,生活可以再次恢复正常。这些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现在仔细想想,都是在调整自己不平衡的自恋。多了解自己一点很有意思。我也要感谢我自己。为此我真的看了很多书。我认为这是一种“绿色”的方式。

七月17 21:04

红色小小红帽

17 Zan

你好,吴先生。自我成就感是完成期望/小目标/大目标的快感,自我挫败感是没有完成期望/小目标/大目标而产生的失落感。避免自我挫败,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这很正常。一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就可以弥补,这样才能发挥的自然轻松。

七月17 18:48

春天来了,鲜花盛开

15 Zan

当当前的挫败感被感知时,首先庆幸自己看到了这种情绪,告诉自己这是我的事,与他人无关,然后努力调整。

7月17日20时

月光

14 Zan

在电视纪录频道看了一期《特种兵魔鬼训练营》,讲述了美国“陆战队员”的选拔、筛选和训练,成为官方“陆战队员”的一员。一部分,这些人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临时选出一名指挥官来执行任务。当然,这项任务不可能轻易完成。教官主要观察他们被打败后会有什么表现。一种是指出个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导致团队没有完成任务,也没有检讨自己。另一种是承认是自己的错,反思自己没有把握好细节,然后和大家协商改变计划,最终完成任务。无论是指挥官还是管理者,当出现失误时,不要急于找个人问题。管理者应该清醒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和大家一起探讨问题的原因,要知道一个团队在一起工作,不仅会影响到个人,还会影响到整个团队。

七月17

科比弟子

14 Zan

我可以时不时跳出自己的现状,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强烈的自我成就感意味着你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不敢冒险尝试探索很容易,像很多日本人一样。我们要学会把自己放在大局中去思考问题。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当前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从现在开始找到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情绪控制,去发泄,去找替罪羊,去接锅男。人是社会的动物。很多事情不会只影响一个人。所以要学会看全局,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尽可能客观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人最可怕的就是成为情绪的奴隶。

七月17

愚蠢的兔子纸

14 Zan

听了一个演讲技巧,我觉得对付“自我挫败”很有效。1,想象一下做一件引起“自我挫败感”的事,是你扮演的角色做的,只是你没演好而已。2,这不是你自己的失败,而是你不小心选错了角色。3.既然是演出,你还有机会再排练一次。这就是阶段性的“成功之母”(失败)。比如我在婚礼上出丑的时候,我的对策是,我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扮演一个浪漫优雅的丈夫形象,所以我只需要在其他场合改善一下。结婚可能只有一次,但会有自我表现和舞台演讲的机会。你也可以告诉自己,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有一个光鲜亮丽的婚礼,而是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日常交往中表现出你和妻子是非常合适的一对。

七月17

卡罗莱纳州(在美国东南部)

13 Zan

我认为当我们面对失败时,感到沮丧和失落是正常的。我觉得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体验,同时释放出来,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和信心,这样才能越来越坦然的接受。而且可以理解为,这次失败并不代表个人不够优秀,而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下自己去“认命”。我个人是这么做的。

七月17

V

12 Zan

当我的自我挫败感太强的时候,我会努力让自己保持安静,从我正在做的事情开始,一些容易做,可以做的事情。当你完成一件小事,你会重建对自己的信心,像蚂蚁吃大象一样完成整件事。

7月65438日

人重三斤。

12 Zan

关于如何避免“自我挫败感”你可以将一件事或一项任务按照日程、成本、或资源等不同选项进行分类,然后分析你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什么贡献,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样无论事情有多小,你都会觉得这个任务离不开你。(游戏里的任务结束,总有数据让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比如dps,奶量,抗伤,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