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和武当谁更厉害~!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佛道关于修身养性的理论,从道教各种法术中提取资源,以文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武侠小说中创造了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武功,从而形成了令人振奋的武侠文化。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少林寺是中国武侠电影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真实亮相,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的武侠电影带到了世界舞台,开启了中国武侠文化产业的先河。时至今日,少林寺对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贡献依然不可复制,难以超越。
在武侠影视的带动下,武侠文化和现代传媒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武侠书刊的出版、武侠电影、电视剧、音乐、武侠动漫、漫画、武侠网游、武术学校、武侠旅游产业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仅金庸武侠小说的出版传播就产生了50多亿元的产值,金庸本人的品牌价值更是无法估量;武侠影视剧是中国影视剧的主流。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少林足球》、《功夫》,每年武侠影视剧产值超过654380亿元。动漫漫画产业刚刚兴起,潜力巨大;此外,武侠网游增长迅速,形成超过6543.8+000亿元的年规模;武术学校在全国遍地开花,产值上亿。现在看来,武术产业年产值上百亿,于是一个新名词“武术文化产业”应运而生。
千百年来,素有江湖泰山北斗之称的北少林、南武当,可谓鞠躬尽瘁。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外家拳和内家拳的代表,引领着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潮流。
一、少林、武当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少林寺一片废墟,十几个和尚和九个老人生活在28亩土地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少林寺形成了佛、寺、僧、善、禅、武、艺、刊八个方面的品牌组合,旗下产业有《禅露》杂志、少林影视公司、少林书画院、少林武术集团。而且少林寺已经于2007年4月成立了嵩山少林旅游集团,对嵩山景区所有景点实行统一管理,市场化运作。此外,少林旅游集团还计划将包括索道、动作电影、酒店、旅游车队等项目打包上市。这一切都源于少林寺一系列辉煌的产业运营。
当少林功夫风起云涌,少林汽车、少林防盗门、少林火腿肠、少林墨、少林胶近在咫尺,远至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各种打着少林寺旗号的组织蜂拥而上。为了保护少林的品牌,在1997成立了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此后,少林陆续推出了少林食品系列,即少林素饼和少林小吃。不过这些似乎都不是少林寺的特长,也和大众眼中的武侠神话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少林寺成立了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整体开发少林品牌,推广少林寺的禅、武、医文化,并在具体应用中提供技术指导。此后,少林寺一次又一次被推上舞台的风口浪尖。
2004年,少林寺在网上公布了《医学与武术的秘密》,引发了武术界、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讨论,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少林寺。
5438年6月+2005年10月,由少林寺和郑州歌舞剧院联合编排的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亮相保利剧院。随后,该剧与美国蓝痕娱乐集团达成协议,风中少林赴美演出两年,演出约800场,演出收入预计达到800万美元。此次威武表演,作为产品发现,再次为少林寺的品牌增光添彩。同年,经少林寺授权,万酷科技公司开发的3D网络游戏《少林传奇》正式上线运营。紧接着,与网游同名的动画《少林传奇》上市,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台湾省、上海市的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多次名列前茅。这不仅获得了经济利益,还宣传了少林精神。
2006年3月底,由少林寺和深圳卫视联合主办的“中国功夫明星电视大赛”正式启动。这种形式类似于“超级女声”电视选秀大赛,设有深圳、北京、郑州、沈阳、成都、上海六个国内分赛区,以及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六个国际分赛区。在全球范围内,108位英雄是通过“德、武、艺”多项素质的测评从参赛选手中选拔出来的,大赛选出的“功夫之星”将出现在少林功夫史诗电视剧《少林寺僧兵传》等一系列以“中国功夫”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并将在好莱坞出品的系列电影《新少林寺》中出演角色。同时,在比赛中还开展了“种子选手闭门少林寺练”、“在少林寺与18罗汉对决”等神秘活动,受到了全世界武术爱好者的关注。
除了“中国功夫之星电视大赛”,2006年,关于少林寺的精彩事件不断上演。美国联合武术学校500名美国少林俗人弟子在千年寺少林寺门前举行朝圣仪式回山。世界旅游小姐环游少林寺,与少林寺僧人比赛。美女和和尚是让人忍不住关注的两个关键词。9月,《少林论禅》在少林寺大禅堂隆重举行;由河南电视台、日本最大的民营电视机构富士电视台主办,北京亚洲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武林风?少林寺传奇日本之旅的出发仪式也在少林寺前举行...就连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也来到少林寺,在他的保镖与少林寺和尚同台竞技后,普京本人也跃跃欲试,在多次努力劝阻后,他的肩膀上扛着一个小和尚,少林寺就这么美了。
2007年,少林寺再次成为媒体焦点。4月,斥资3.5亿元的禅乐盛典《禅?由著名音乐人谭盾制作。少林音乐节现场演出正式全面上演,好评不断;今年5月,少林寺举行了300年来的第二次封坛仪式。经过28天的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名佛教徒在少林寺入佛,正式出家。7月,少林寺和尚表演团赴日演出。
2008年,少林寺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部电视剧《少林寺传奇》让人着迷,不断刷新收视纪录,被媒体誉为08收视冠军;同年6月165438+10月,少林寺与昆明市官渡区政府官员签订协议:少林寺托管官渡四座寺庙20年,托管期间培育云南少林18罗汉,少林寺再次名扬天下...
高频曝光赢得了高人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就有武校行业。少林寺所在的河南省登封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武术城。到2005年,市区内以少林寺为核心的武术学校有83所,学生5万人。这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武校”的塔沟武校了,在校生654.38+0.5万人,全国冠军265.438+05人,国际冠军95人。武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登封市体育局做过统计,登封的5万学生基本都是外地人,他们只拉动的消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少林和尚教功夫一般需要五年,学费和生活费根据学员的年龄和情况而定。以10岁的男生为例,每年花费约为13800元。但留学生收费是国内学生的两倍,并配有专门的翻译。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武校直接盈利5亿元。
与武术学校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武术表演行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少林武术以寺庙民俗表演的形式进入台湾省、香港、日本和美国市场,迈出了少林武术演艺产业国际化的步伐。1995年,少林武术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西欧巡演。1996年,少林武术在英国皇家剧院演出。2000年以来,少林武术表演艺术化、产业化的元素越来越强烈,武术表演艺术市场迅速扩大,逐步发展到东亚、东南亚、东欧、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地,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演出区域的扩大,登封市武术表演团体的规模不断扩大,从2002年的23个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72个,增加了3倍多。2007年,演出人数达到2800人,是2002年的4倍。2005年,各武术学校为中外游客表演少林武术8000余场,接待游客30万人次,创收700多万元。仅2007年上半年,登封市所有艺术表演团体已演出2500场,超过2005年全年演出总量,实现经济效益2300万元。
少林武术文化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少林功夫吸引了大量游客。据门票统计,从1974到1978,少林游客总数约20万人。到1982,少林寺的参观人数达到了70多万,1984,更是达到了260万的历史新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游客数量基本稳定在每年654.38+0.5万人左右,而少林景区主要来自门票的直接收入一年达到654.38+0.2亿元。武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为登封创造了20亿元的综合社会效益,武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已约为10%。以武术产业为首的第三产业成为登封经济的支柱产业,收入占全市GDP的1/3。同时,少林武术的品牌效应和文化推广功能成为登封吸引外资的强力胶。登封通过举办历届少林武术节和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引进资金50多亿元,引进项目300多个,经贸总额超过6543.8+00亿元。
少林寺紧扣其核心产品禅宗和武术,通过商业驱动的文化,通过舞剧、僧游、功夫大赛、音乐仪式等形式,它把一种产品变成了一个系列产业。
对应少林寺,几年后有了电影《武当》,可惜武当没有给武堂帮一个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同为名校的武当发展武术产业。1987年武当举办了第一届武术大赛,影响很大,210000人次参观。后来武当山举办了武当拳国际友谊大会、中国武当文化武术节、武当山武术挑战赛、武当拳国际交流会、武当拳功夫研讨会等武术赛事和研讨会,武当武术一时名声大噪。90年代中后期,仅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就有18武术学校,学生近万人。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武校纷纷倒闭或搬走。到2007年,十堰只有9所武术学校,学生不到2000人。最大的武校,只有400多名学生,最少也只有几个。由此产生的产业价值可想而知。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运营团队和政府的共同控制,武当产业化之路并不顺利。1996武当山文物部门擅自将于震宫使用权出租给“陈葵影视武校”,2003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于震宫。2002年,武当山管理处与太和武校签订了武当山元和观的租赁合同,但后来被建成三星级酒店。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武当开始整合资源,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同时,也在现代实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2003年,中国武当功夫艺术团成立,并出访东南亚和西欧。在香港举行的“武当武术”专场演出,在庆祝澳门回归三周年的“武当风”中演出,在台湾省武当武术文化交流中巡演,参加中国功夫之星启动仪式。
2004年,武当将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武当绿剑术”引入武当山。同时联合隆中景区,实行联合促销之路。
2005年,武当统一武校收费,营造良好的武校教育环境;举办首届武当山招宝太极联谊会;启动武当山旅游多媒体咨询系统;创作舞台剧《太极武当》;武当山道教武术音乐团赴中国台北参加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
2006年,我们投资8000万元重建了玉龙宫...这些不仅推广了武当武术,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2007年,湖北省武当山旅游人数突破百万,达到654.38+0.02万人。2009年第一季度,武当山接待游客28.8万人次,同比增长45%。实现旅游收入6543.8+0.9亿元,同比增长69%。尤其是3月观音诞辰、3月3日等重大节日,武当山每天接待游客都在万人以上,3月的游客量也是武当山历年来单月之最。
2006年,武当特区还与加拿大武当文化国际协会签约,以武当功夫艺术团为团队,打造大型舞台剧《通往世界之路》,赴加拿大后继续在西欧巡演,也逐渐形成了与国际旅游接轨的产业链。
武当功夫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图片来源:大河报。com)
二,少林与武当武术文化产业差距的原因
自古以来,“武当拳,少林腿”,“武当剑,少林棍”,少林与武当,一南一北,一软一刚,称霸武林。然而,自公元21世纪以来,少林已经将曾经与江湖齐名的武当远远甩在了身后。原因是什么?
1.教派的起源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闻名中外。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少林武术是中国最早的武术流派之一。相传少林武术是北齐少林寺高僧巴陀的弟子所创。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少林僧人几个世纪苦练的结晶。代代相传,引人入胜,魅力四射,蜚声海内外,渐渐有了“少林由天下功夫而成”的说法。
吴唐门兴起于明代,由湖北武当山张三丰创立,史称吴唐门。相传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在武当修行时,曾看到一场喜鹊与蛇的搏斗。“喜鹊上下飞,蛇蜿蜒摇头躲闪”,给了张三丰很大的启示,于是张悟出了太极,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但在大量的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有一种说法是张三丰原是少林弟子,因违反寺规被所在学校开除,后在武当山创立了武堂宗,因此才有武当武术起源于少林的说法。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却给了大众一种潜在的意识:少林比武当厉害。
2.一想到头
“佛教不顺人间。佛教若避世,则自取灭亡。”少林寺第三十任方丈释永信在《禅露集》中这样说。也是少林寺的战略思想——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与时俱进。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少林寺的“历史性格”才不同于其他寺庙。隋唐末年,少林十三棍僧救了唐王。明朝嘉靖年间,少林僧人御敌作战;抗日战争,少林僧人御敌作战;2008年汶川地震,少林寺向四川灾区派出了救援僧团,主动承担起入世拯救世界的责任。在和平时期,少林寺方丈继承了少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将少林寺带入了“功夫经济”的大潮中,使少林寺从一个破旧的小寺庙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知名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的大寺庙。
然而,当人们提到少林寺时,他们的第一印象是少林功夫。释永信说:“电影《少林寺》就像给少林寺做了一个大广告。”但是这个广告所代表的少林寺的产品过于单一,甚至是肤浅的。释永信并不甘心武术只止于“术”,他还提出了武术禅的概念。“我要把少林文化提升到‘学’的高度,成为像‘东方学’一样的优秀流派。为此,永信方丈与清华、北大、人大等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这样少林寺文化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掘和传播。
诚然,如果把少林寺当成一个产品,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是无法扩大消费群体的。因此,有必要打破常规框架,大力挖掘其内涵,形成少林武术和佛教文化的产业化。正是在这种运营理念的指导下,释永信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运营。1996在很多企业对互联网不太清楚的时候,少林寺建了一个网站。现在,释永信几乎拥有了所有的现代通讯设备: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时髦的手机(据说他发短信很厉害)。他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少林寺如果不能利用好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就会离世界越来越远。”
随后释永信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寺庙,在全球招募少林弟子,在网上发布少林绝学;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的公演和营销活动包括世界各地僧人上演的“少林武术”、传统武术节的“少林还礼”、红十字会募捐、学生保护和释放、少林基金会等。同时,少林寺还创办了《禅露》杂志,联合各大高校倡导与《红楼梦》同等地位的“少林学”。少林寺开始走出单一武术,走向多元化产业化,于是在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的电视剧《新少林方丈》被翻译为《新少林CEO》。
2003年,释永信将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搬到了少林寺古殿——佛经亭。2005年,少林寺网站推出“武林秘籍”和“少林药房”。2006年,释永信曾力劝500名美国武术爱好者到少林寺朝拜。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访问少林寺,2008年与昆明市官渡区政府官员签署协议:少林寺托管官渡四座寺庙20年,托管期间在当地培育云南少林18罗汉。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释永信做到了。这些与时俱进的做法,让少林寺一次又一次被推到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少林寺的品牌也随之崛起。
况且,作为世界闻名的功夫圣地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实际上扮演着多重角色。他除了是少林寺15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还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这些职位可以让释永信更多的参与各种活动,不仅增加自己的品牌,还可以借势推广少林品牌。
相比之下,武当就安静多了。武当道士一直怕山不高不深。武当掌门尤玄德说,武当的活动一直以“纯教、纯武、纯学”为宗旨,所以吴唐门几乎没有从事过商业活动,吴唐门的功夫传授也还是以“宁可失传,不可滥传”为原则。吴唐一族的族长尤玄德曾经承认自己还不会上网。有意思的是,2002年,武当在四川乐山发起少林、武当、峨眉的较量时,一向沉默的武当掌门人游宣德向外界宣布,武当宗亲传金手指、降龙十八转,可能是武当面对商业社会的无奈选择。
第三,结论
所以不仅有人会问,少林能一直遥遥领先,武当就不能走出千年低迷,重新展现昔日武林盟主的风采吗?
其实武当武术文化产业的落后也有其特定的原因。太极川的生产和化工不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压倒性的拳法体系,一流的拳手。另一个是无论从道德、技术、性能上,没有人能算得上是“当代太极的代表”。其实相比少林拳,太极拳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但在其宣传中,过于倾向于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大大忽略了攻防功能,尤其是太极散打,使得太极拳成为太极拳,在社会上造成大规模的误解。需要注意的是,龙头是“打”出来的,只有比武,用武打架,才能达到领先的影响力。武当武术还缺少一个“大家风范”的领袖,但这种人的出现,既不是努力得来的,也不是协调得来的,而是时代产生的。此外,管理体制不顺,对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不够,发展资金缺乏,宣传力度太小。
因此,只有制定武当武术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邀请专业人士对武当武术进行精心包装,提高其表演和实战能力,净化武术市场,扶持武术学校,举办大型武术活动,才能促进武术产业化。
当然,武当文化和武术的推广不是文章说的那么简单,需要精明的商人和国家政府的配合,但只要你深挖,开发,发展成一个几百亿的大产业一点也不为过。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期待武当在武术产业化的道路上会有一个剑舞九天。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不是少林或武当的黯然失色,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不是少林或武当所能涵盖的,而应该聚焦核心门派,带动相关门派,最终把整个武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文章摘自2009年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蔡教授《文化产业比较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