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写作指南:故事的灵感来自哪里?
一个倒霉的作家,会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对自己说:“我是作家,但我什么也写不出来!”“这种自嘲和幽默太可悲了,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只能弃文从简。
关于获得灵感的三个典型误解:
1.等待灵感的到来。
真正的写作需要努力。你必须把你脑子里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写在纸上。没有别的办法。灵感不会在你等待的时候从天而降。令人醍醐灌顶,有启发,但没有启发。获得灵感只是写作项目的一部分,写作需要计划和组织,系统的思考和充沛的热情和专注。如果你只是等待灵感,在记住一个好主意的同时,你可能会忘记另一个。
在笔记本、日记或废纸上写下你的灵感。写下你所有的想法、故事和经历。培养习惯并坚持下去。此刻不要把自己录的东西看得太苛刻,顺其自然就好。之后,我会回去复习。大多数伟大的作家在创作最多的年代都有做笔记的习惯。我们没有理由去偷这种懒。
2.不要相信自己。
对于作家来说,写作的冲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阅读的热爱。伟大的文学作品在心底深处激荡,点燃一种强烈的效仿欲望——一气呵成写出同样的好东西!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目标和愿望。
可惜第一次尝试的平庸和幼稚与皇帝的杰作之间的差距,不是吹就能把人击倒在地的。
无法应对,有很多人从此抑郁。
如果这些被打垮的作家记得,被推崇的名作从来都不是原作者常规水平的体现,而是从自己一生的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是否能够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多相信自己,明白自己一开始能写出什么并不重要,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3.对生活不是很感兴趣。
对人感兴趣,喜欢与人相处,有很多朋友,擅长人情世故,会说侃侃话,喜欢读别人的“个性”……这些还不够。
如果你活泼好动,却对那些不活泼不激进的人不耐烦。如果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坚持宗教或道德原则,人们的劣迹会让你担忧和惊恐。如果你对人的评价总是非黑即白,那么你就不会对文学的真谛感兴趣。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普鲁斯特。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发自内心的深情。他体悟所见所闻,化为文字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大海,万古流芳。
以下是为自己和想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的朋友总结的:
把稍纵即逝的灵感梳理成真实的文字: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的,当它闪现的时候,及时用文字记录下来。如果你不会写,不要惊慌。问题不是你想不出写什么,而是你不习惯写自己的想法。先培养写词的习惯,再坚持下去,文章质量一定会提高。当你被训练成能快速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的时候,比如你每天能就各种有趣的事情写1000字左右,那么你可以说是高手了,你可以试着提高这些作文的质量。取其精华,系统清晰地记录下你最好的灵感。
寻找灵感和精神动力:与令人惊叹的伟大创意相比,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意让你的写作持续下去更为重要。习惯用笔记本和文件,反对路过的想法随时随地记录在笔记本里。掌握一门学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收集、整理和归档所有与这门学科相关的材料。不要小看这个看似机械死板的流程。
读书:为了对生活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多读书,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多关注那些在精神上触动过你的作者。
学会写自己。梦想?野心?人生的转折点?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意义?写自己的故事。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浪漫,而不是幻想中的浪漫和冒险。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接触生活中一些特殊的方面,发现生活的秘密和意义。当头脑想不出足够好的故事灵感时,最好把自己已经知道的写下来。把你的写作整理好,灵感总有一天会眷顾你的。
年轻的时候磨练过表达能力。当我的经历和心智变得成熟的时候,当有一个好的灵感的时候,一切都可能水到渠成。
以上是读完托马斯·h·胡泽尔的《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一书的节选和一点感想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