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套路满满的爱情小说能成为世界名著——读《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太熟悉了,直到最后两天我才看完。

说实话,要不是它那强大的世界名著光环,我绝对会在五分钟后就放弃阅读。

我看的是电子书版,不清楚是谁翻译的。流水账的记账方式真的很难读。

后来付费看了另一个翻译版本。虽然内容相同,但由于译者的语言功底不同,确实给人很大的差别。

例如,一本打开的书的第一句话:

例1:有钱的单身汉都想娶个老婆,这已经成了一个真理。

例2:单身男人一旦有钱了,肯定想找个老婆和配偶,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真理。

我个人比较喜欢例2中的这句话。如果以后有时间和精力,我打算买英文原版书来读。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原名是《第一印象》,在即将出版的时候,因为市面上有很多同名的书,所以改成了《傲慢与偏见》。

小说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讲述了18年末,以英国村镇为背景,一个乡下姑娘和高富帅的爱情故事。

剧情类似灰姑娘或者台湾省偶像剧,一个普通女人嫁给一个有钱人家。

或者,像几年前总统的文章,它总是告诉一个贫穷的女人遇到了高富帅。一开始不喜欢对方,慢慢相爱,走向婚姻的殿堂。

为什么叫《傲慢与偏见》?我是这样理解的:傲慢是指男主达西,是上流社会贵族家庭的独子。他的父亲对他宽容纵容,他的家庭背景和财富使达西养成了自私、傲慢、自大的气质。

偏见,当然指的是女主人伊丽莎白,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这样的女人遇到达西这样傲慢自负的贵族少爷,最初的印象是极其恶劣的,所以女主对男主的偏见贯穿了整个故事。

《傲慢与偏见》为什么是一部充满套路的爱情小说?

套路一,女人最在乎的人的爱情不会太顺利,在她的爱情道路上总会有阻碍。

比如女主人的妹妹简和男朋友的朋友本特利之间的爱情。

本特利和简一见钟情。简温柔善良,言行大方,容貌姣好。她是典型的淑女形象。

而宾利则温柔善良,两人在一起绝对完美。

简和彬格莱的爱情并不顺利。一方面,彬格莱的妹妹是个累赘。宾利的妹妹卡罗琳爱慕男主达西。她知道达西喜欢女主,所以希望哥哥不要和女主的家庭有太多牵扯。

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大西站认为简家境贫寒,家境低俗,上不了台面,和宾利做一户不对。

不是很有主见的本特利在朋友和姐姐的劝说下离开了小镇,这让他远离了简。

套路二:一开始总是互相斗嘴的男女主角,然后一方总是爱着另一方,而另一方却不知道。

女主人伊丽莎白和男主人达西第一次见面是在宾利新家举办的一次舞会上。

达西长得很帅,身材也不错。他一出场就比宾利更吸引女人的眼球。

只不过达西生性高傲。除了和本特利的妹妹跳舞,他宁愿无聊地走来走去,也不愿邀请其他女人。

舞会上男的比女的多,闲着的伊丽莎白听到了本特利和达西的谈话。

彬格莱建议达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达西这样回答:

“她的长相还过得去,但没有美到让我一见钟情。再说,此时此刻,我也没兴趣去奉承那些被别的男人冷落的年轻姑娘。”

伊丽莎白觉得这些话太粗鲁了,于是她对达西产生了偏见。

由于简与彬格莱的交往,伊丽莎白不可避免地要与达西交往。在每次接触中,两人似乎总是要斗嘴。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与日俱增,而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好感却越来越浓。

套路三。男女主角在爱情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误会,导致他们无法顺利走到一起。

女方本来对男方没有好感,从男方父亲收养的儿子口中得知男方的不良行为不明,更加深了她对男方的偏见。

达西父亲的养子韦翰曾经获得伊丽莎白的宠爱。所以伊丽莎白相信他说的话。

其实韦翰的人品堪忧,那些关于达西的都是诽谤。

伊丽莎白后来偶然从达西的另一个朋友那里得知,达西是拆散她姐姐和本特利的罪魁祸首。

当达西向她坦白时,她愤怒地责骂他。

当时伊丽莎白隐隐约约对达西有好感,但她连这种感觉都不承认。

套路4。女主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阻碍女主对幸福的追求。

伊丽莎白在家里排行老二,大姐简没什么人品可说。其他三个姐姐不是书呆子就是无耻花痴。关键是她妈妈也很庸俗,在公共场合用词不恰当,让她觉得很丢人。

比如宾利家举办第二次舞会的时候,女主人看到家人频频出丑就这样想:

“在伊丽莎白眼里,即使她的家人提前预约出丑,也不可能比今晚的表演更出彩更成功。不过幸运的是,宾利和简并没有看到任何出丑的场面,宾利很大方,很豁达。即使他可能亲眼看到了一些愚蠢的丑态,他也不会恼火。然而,彬格莱的两个姐姐和达西先生有机会嘲笑她的亲戚。这简直糟透了。面对达西先生无声的轻蔑和宾利姐妹傲慢的微笑,她说不出哪个更让人受不了。”

尤其是书中描述了伊丽莎白在家人出丑时,经常偷看达西的脸色。这说明伊丽莎白心里还是在乎达西的。

套路5。在你得到真爱之前,总会有几个渣男。

比如女主人的表妹柯林斯,拥有女主人父亲的全部继承权。按照当时的英国法律,如果家里没有儿子,继承权只能由家里侄子继承。

柯林斯虚伪,对权贵表现出卑躬屈膝的态度,对普通人却傲慢无礼。

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只是为了显示他的虚伪。当伊丽莎白在母亲的压力下拒绝结婚后,不到两天,柯林斯就要求嫁给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夏洛特,可谓渣男。

达西的义兄韦翰本来是追求伊丽莎白的,但他很快又追求了另一个富婆,最后拐走了伊丽莎白的小妹妹莉迪亚。

幸运的是,伊丽莎白的诚意不在这些渣男上。

套路5。男方为了女方在背后牺牲了很多,也不让女方知道。

由于伊丽莎白在表白时责骂了达西,达西决定为了伊丽莎白而改变自己的坏性格,比如傲慢。

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和韦翰私奔了,在全家人不知所措的时候,达西暗地里为此付出了代价。

后来,我把一切归功于伊丽莎白的叔叔。我保持沉默,不居功。简直就是言情小说里多情男人的鼻祖。

伊丽莎白后来从姨妈那里得知,她对达西已经有了透彻的了解。

伊丽莎白的姨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她与达西关系的发展。

这种类型的男朋友,达西,和目前大多数女生喜欢的霸道总裁一样,又帅又有钱。不管身边有多少莺莺燕燕,都会不理她们,专心对女主好,让她改变自己。

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表白,原文如下:

“我一直在和自己斗争,但是失败了,以后可能还会失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请允许我告诉你,我对你的钦佩和爱是多么疯狂。”

达西根深蒂固的门楣观念,常常与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情发生碰撞,但毕竟热烈的爱情占了上风。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达西为了伊丽莎白抛弃了心目中的门楣概念,从傲慢冷酷变成了温柔暖男。

而本特利和简也有情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一部快乐的喜剧小说。

这样的小说真的感觉现在很流行,属于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那种。

然而《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绝非虚名。

其中几个人物的思想很有代表性和先进性。

比如女主人的闺蜜夏洛特,在原文中写下了她的婚姻观:

“虽然柯林斯先生肯定是不可爱的,不讲道理的,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对自己的爱也是虚幻的,但他将来还是他的丈夫。她从来没有对男人和婚姻要求过高。她的目标是结婚。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财产贫乏的年轻女性来说,结婚是唯一体面的出路。不管会不会幸福,哪怕有生活的保障,也足以让人满足。”

夏洛蒂的婚恋观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保守女性的思想。

伊丽莎白的思想非常进步,她认为

“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命运。”

当达西的月经不同意她与达西结婚时,她反驳道:

“我永远不会向你做出这样的承诺。不要以为吓唬我,我就会屈服于这样的无理要求。夫人,你想让达西先生娶你的女儿,但是如果我答应你的要求,他会娶她吗?如果他爱上我,是不是意味着我拒绝他的求婚就一定会让他爱上他的表妹?凯瑟琳夫人,请允许我说,你刚才的请求实在是荒谬而不明智的。如果你认为那几个威胁就能吓倒我,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根本不了解我的本性。我不知道你侄子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你干涉他的婚姻,但你绝对没有权利把你的意志强加给我。"

这些话在今天看来很平常,但别忘了小说的背景是保守封闭的18、19世纪。当时是触目惊心的。

小说作者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文笔辛辣而幽默,给阅读增添了许多乐趣。

比如一开始,女方父亲和母亲的对话,父亲说得很幽默,回忆起来很搞笑,很有趣。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中心思想是,仅仅为了地位和金钱而结婚是错误的,但两个人不考虑物质条件就走进婚姻的殿堂也是愚蠢的。

所以作者不仅反对为钱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把男女双方的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傲慢与偏见》影响很大。“反对日常性别歧视”的创始人劳拉·贝茨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说女性的想法值得倾听”。它告诉我们,女性有权过上更好的生活,反对传统女性认为理所当然的枷锁。

《傲慢与偏见》在18世纪那些悲情小说中脱颖而出,它的喜剧色彩曾让很多人对一段美好的爱情抱有希望。

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准确的观察描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城镇和乡村的日常生活。绝非某些仅凭想象写成的网络言情小说可比。

最后总结一下,一部文学巨著,仅靠故事是永远无法赢得满堂彩的!

它代表了一个时代,刻画了一个时代,记录了那个时代固有的思想,创造了新的生活,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文明进步。

它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怎么能仅凭故事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