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故事概要的主要特点节选

《西游记》作者众多,其中吴承恩影响最大。

总结: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与《水浒传》、《金瓶梅》、《三国演义》并列为明代四大奇书,在民间流传了相当长的时间,也是家喻户晓的名著。《西游记》是神话、寓言和喜剧小说的结晶。它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一群拟人化的动物,护送一个和尚去西印度取经,也带来了一些童话趣味。这些动物,都是有着神奇力量的仙胎,为了给佛经保驾护航,在神魔之间周旋。

作者吴承恩创造的幻想世界荒诞生动,暗示着人性的不同面貌。孙悟空原本是石猴,有着猴子的灵巧和俏皮,魔功很高,善于降魔,而猪八戒则有着猪的沉重和憨直的性格象征,经常出丑,闹了不少笑话。

因为想学佛的人要经过81道难关,逐一克服牛、蜘蛛精、白的挑战,才能完成学佛的任务,这也象征着每个人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都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西游记能受到古今读者的喜爱,主要在于角色塑造的成功。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喜剧的乐趣,还可以对人性和人生有深刻的理解。

从表面上看,西游记是一部搞笑小说,一部超自然小说。大多数读者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发笑,但其实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绝对不是这样。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阐述佛教的宗教小说,这种说法不能完全概括。西游记应该是一部深刻的讽刺小说。我们应该从文学、政治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它,才能理解这本书的真正含义及其文学价值。

要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好从作者的生活和背景去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个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人。然而,他的生活经历并不好。当时社会腐败,他考试要受贿。因为没钱贿赂秀才,所以考试不及格,一直当秀才,直到四十多岁。

关于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妨看看唐僧的正史记载。唐朝有个玄奘大师,也就是三藏大师。他曾经穿越沙漠,去西印度取经。当时历时19年,600多部佛经被带回国内,是《西游记》故事的中坚力量。当然,《西游记》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为迎合民间心理而塑造的人物,很难与正史中玄奘大师的丰功伟绩联系在一起。

唐三藏

因为唐三藏虽然在书中是以取经为己任的大师,但实际上他人格软弱,虚伪怕死,缺乏超然的悟性。他虽然善良善良,但也分不清对错。反而经常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解了能看穿邪招的孙悟空。一直喊“悟空,救救我!”落入陷阱后。」。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中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充满理想主义,但却无可奈何,当困难发生时,总是束手无策,等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对真相的无知,似乎显示了作者对政客们无能的影射。但无论从宗教还是个人修养来看,唐三藏都不是圣僧,而是凡夫俗子。

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应该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的灵石,幻化成了猴子。因为他的勇气,他被猴子们选为国王。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虽然孙悟空在水帘洞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不可能长生不老。于是他抛下一切,离家去学成仙之道,故名“孙悟空”。

孙悟空很聪明,思维敏捷,行动敏捷。他学会了高强法术,一口气能变七十二变。他还有一个法宝,金箍棒,可以化小为针,放大为铜棒,还有筋斗云。悟空还是有猴性的。他聪明又调皮,喜欢恶作剧。他故意让猪八戒巡山探路,自己却成了臭虫,偷偷看着偷懒的猪八戒。可见他心思缜密,调皮捣蛋。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敢和海龙王、地府、天宫闹,还和佛祖打了个赌。这表现了他叛逆、不甘被束缚、不落俗套的性格。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正直的性格,乐观的性格,使他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他冒险闯祸的精神,充分显示了一个英雄的特质。但好胜、自大、急躁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

另一方面,代表快感的猪八戒虽然也有魔力,却只能变36次。与悟空相比,他又笨又重,所以经常被悟空戏弄。所以经常在唐僧耳边捉弄悟空,让悟空很痛苦。

八戒的特点是贪吃懒做,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就退队,坚持不下去。他在旅途中被美女和金银诱惑,差点把别人甩在身后,打断了自己的修行之路。没想到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这些丑态在吴承恩的作品中不是批判,而是幽默讽刺。而猪八戒也一次次出丑,给读者以人性贪婪的反思。

沙悟净

另一位弟子沙悟净,笔墨较少,却表现出刚毅、木讷、沉默、踏实的性格。

指南针先生(作家):

历史上真的有个大和尚去印度取经。但西游记上的唐僧绝不等于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仅善于学习,而且有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不怕退缩,他致力于获得真理。但《西游记》中,唐三藏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甚至摔下了马。西游记,一个小团体,其实代表了一个王国。唐三藏代表了一个胆小怕事,儒弱,不知是非,不忠奸诈的昏君。

西游记的主题其实就是修心养性,因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我们人类不断修正自己人格缺陷的过程的象征。而故事中的各种妖怪,其实都是人类欲望的体现。贪婪、懒惰、软弱甚至无知,其实都是人类一直需要纠正的一些特质。

同样,善良、单纯、勇敢也是人性的瑰宝。这些特点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与鬼神的战斗表现出来。故事告诉我们,生活需要锻炼,这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真正境界。

孙悟空是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了他对自由的热爱和反抗的勇气。《西学东渐》称赞他见恶除恶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未果后,被唐僧释放,在五行山下压抑了500年后一起去了西天。他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戴着紧箍,穿着虎皮裙,致力于解除人间魔法灾难的英雄。在承认这种情况改变的前提下,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了他的战斗精神,即与恶魔的斗争。面对困难,坚忍不拔和足智多谋是耍把戏的孙悟空的主要特点。洪海尔握紧拳头,口吐“三昧真火”,九死一生;他仍然精力充沛,被迫战斗。小雷音的神都被俘虏了,但孙悟空独自一人深入海底,仍在与恶魔战斗。他还善于变化,以假乱真,把小妖精忽悠得一无所知。他经常变成飞蛾、苍蝇,钻进妖洞一探究竟,或者变成妖母、妖夫欺骗他们。他几次钻到肚子里,转败为胜。比如狮妖张开嘴要吞它,就立刻把船往前推,在它肚子里“摔扁踹脚”“荡立蜻蜓”,狮妖疼得打滚求饶。当他决定脱身的时候,他知道那恶魔要咬人了,就用金箍棒先探路,叫它打掉门牙。他纠缠小妖精越久,经验越丰富,士气越高。相比八戒和沙僧,孙悟空是护法最得力的弟子。

但是,孙悟空的性格还是有其一致性的。这不仅表现在勇敢顽强地抵御恶魔,还表现在他对神佛的不羁态度上。参加佛经,他先讲条件,观音菩萨答应他“天天要叫,叫地气。”取经途中,经常赶走山神之地、四海龙王、当班功曹前来侍奉。如果他有一点叛逆,他会“伸出五根棍子来接我,和我玩个痛快”!就为了欺骗两个小恶魔,他让玉帝闭天。"如果陶拒绝,他将去凌霄庙用他的剑!"!于是,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只能“庆幸自己无事可做,最后平平安安上了天”,最后答应了他“犯罪”的威胁。对于慈悲的观音,孙悟空敢骂她“懒”,咒她“我没有丈夫”;对于庄严的佛,他敢说自己是“精致的侄儿”。他的战斗方式直接违背了佛教戒律。孙悟空,一个和尚,总是以他“大闹天宫”的历史为荣,却最怕别人提起他的旧名“毕马文”。所以可以认为,孙悟空前后的命运是矛盾的,但他的人格却有自己的一致性。

西游记中的唐僧保留了历史人物玄奘虔诚苦行的一面。为了追求心中的真理,他毅然前行,明知西游记“无边无际,不可捉摸”。女儿国被逼配,法兰西的毁灭被阻断。狄陵县的牧师...八十一难并没有击垮他取经的信念,美貌和财富也动摇不了他西行的决心。只有这样,三个桀骜不驯的弟子才能同心同德,不至于拆散这个取经的小队伍。

而吴承恩笔下的唐僧,比一直以来所学的故事中的形象,更有创造性的发展。在《唐僧》中,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讽刺地统一了起来。一遇到妖,吓得滚下马鞍,交换眼泪;离开徒弟,他连一顿素食都吃不上,以至于悟空走的时候叫他“脓包”。他遇到大小神佛,都拜,不管真假;出现在各国国王面前,他会喊很久,不管他是否贤惠。八戒在天竺国高亢亲切的歌声让王子大吃一惊;唐僧板起面孔,教训道:“物有几样,人有几样。”怎么能不分高低贵贱呢!“他也要对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吃唐僧肉的妖魔手下留情。而保护他的孙悟空,只要主动求恶,就被称为“无意行善,有意作恶的人”。原来他自己也怕小妖精,怕别人打打杀杀,惹出麻烦。为了防止孙悟空抗拒魔法,经常闭上眼睛念咒语,让悟空深受其害,也给自己带来了灾难。然而,这个非常擅长“倔强的追随者”的和尚,在妖精面前却总是束手无策。《玄英洞唐僧自白》曾写道,他被妖精欺负,被逼“战战兢兢地跪下,叫他‘陛下饶命’”!他有问必答,毫不拖延,露出了悟空的底。为了讨好妖,他甚至当场骂悟空“忘恩负义”。正是通过这种性格的反差,作者极大地肯定了孙悟空的战斗精神,批判了唐僧向恶势力屈服的软弱态度。这种思想高度是以前任何故事都达不到的。

猪八戒是书中最重要的陪衬,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让人发笑的东西。这个杀人不眨眼的人保留了许多小私营业主的特点。他的优点和缺点都以粗暴直白的形式暴露出来了。他在取经的路上做所有的重活和脏活。挑行李,抬尸体,埋人头,摘珍稀柿子,都离不开他。这一切,却是“自大”的哥哥不屑于此。他从不为小妖精求情,即使挂在皮包里等死,他也依然咒骂。这比唐僧好。

但是猪八戒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他贪食好色,爱彩礼,所以多次误学大事。甚至在路上,他救了一个民房,中央银匠炸了一块四块六毛钱的银子塞在耳朵里。最后孙悟空把它变成鬼,骗了出来。他可以工作,但他极其懒惰。让他在山上巡逻,他会偷着睡一会儿。所以,在很多场合,总是弄巧成拙他有时爱故弄玄虚,爱耍花招,爱撒谎;但是,那种猪一样的聪明往往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给作品增添了很多搞笑的场景。比如“三藏不忘根,少有圣人试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猪八戒的女婿没能做成,却被“吊死”在树上。因为孙悟空经常让他当众出丑,他不满,几次不顾大局,劝说师父开除“抛猴”。但是,那妖一显灵,唐僧被抓,就要悟空回来。所有这些严重的缺点并不使他成为取经四人中最不坚定的人。他可以在激烈的战斗中以方便为借口逃避斗争;但在战争即将决出胜负的时候,又怕孙悟空打头阵,急忙赶建了几个耙子;一旦形势险恶,他就是和行李分手的人,也是想回高老庄找浑家的人。但因为他直爽的天性,作者在大力批判之后,还是让他走完了取经之路,成了“正果”。

除了这些主要形象,《西游记》还勾勒出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天堂世界、一个庄严神圣的西天以及一批形态各异的鬼神形象。如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清晰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统治者的一些特点:欺软怕硬,暴虐狡诈,千方百计压制和欺骗反抗自己的人。作者对西方世界诸佛菩萨的基本态度是肯定的;但并不妨碍他在卷末的《佛说颂》中,刻意为阿诺和叶佳安排了“要人事”的场景,把圣佛写成一个守着生意、传宗接代的老财主。在一个宗教故事里,是作者讽刺领袖的大胆尝试。至于妖怪,虽然只有几部漫画,但还是有着鲜明的轮廓:青狮妖怪的愚笨凶猛,大鹏妖怪的阴险狡诈,九头虫的残忍粗暴,都各有特色。这些形形色色的“王”“将”,或潜伏于水宅,或盘踞于山洞,或化身为人,大多称霸一方,危害生命。红孩儿剥削了一群穷神到“没裤裆没裤子”的地步,他的小恶魔也需要“正规钱”。通天河的金鱼怪要吃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还需要猪和羊作食物,否则会给村民带来灾难。虽然它们给取经事业增添了许多障碍,但也提醒人们封建社会土豪恶霸的罪恶。

……

《西游记》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版(文言、白话),一个是现代版,即有孙、猪等神话,还有等。一般来说,现代版的。

(足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