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朝花夕拾>父亲
不可否认,鲁迅的骂功是中国的绝活,以至于有些人骂狗骂猫骂老鼠都紧张,戴上带刺的高帽子都脱不下来。难怪鲁先生爱骂“狗”。这种“骂畜生”的好事不算“犯法”,只有他老人家占尽了光,至少比杀猪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要开心。
且不说那些“著名教授”头上是不是滴了个狗血,但这顶“不好惹”的“高帽子”却被牢牢戴上了,让人看得出来“匕首”就在正中间。
即使是薄薄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也充满了义愤和其他散文、小说的犀利。讽刺有魅力。当然,在鲁迅的作品里,这叫艺术..
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每一篇都有鲁迅的文章,大部分都选自这个美丽的名字——“晨花夕拾”。我想了很久。傍晚摘下的晨花是什么味道?
酸。的确,读鲁迅的文章有点酸。什么酸?悲哀。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来不正面写他家财运的衰落。仅从父亲口中的话来看,作者东奔西跑、瞻前顾后的疲惫,表面上是平和安宁的,内心却是情不自禁的。在文章的最后,衍太太唆使作者对他的父亲大喊大叫,却把“最大的错误”留给了作者。感人,并不乏对衍太太自私和健谈形象的暗暗嘲讽。
甜甜不谈过年时阿昌和鲁迅敬礼的温暖,也不谈看社戏和五舱会时的欢快和激动。就提白草园“油蝇低声吟,蟋蟀在此弹琴”的童趣吧。所有的感情都是天真浪漫的,所有的感情都是善良温柔的,仿佛登上了独一无二的卢氏大桥,走进了甜蜜的童年故乡。
苦涩。成为“名人”和“君子”的仇人是苦的,阿昌父子之死是苦的,永别藤野先生是苦的。他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也无法摆脱,更是苦不堪言。革命是苦的,人民是苦的,鲁迅也是苦的,还有这本在暴政、黑暗、乌烟瘴气中去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来面目。麻辣笔法自然会有笔锋所指的人。一句“千夫所指,横眉冷对”,以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对反对派和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嘲讽毫不留情。比如对陈、徐的辛辣讽刺,就很耐人寻味。
咸咸的眼泪的味道。简单感人的散文,足以让人落泪。往事的点点滴滴是《早晨的花》里的盐,回忆沾上了盐,溅到了读者深思的心。
我看过的回忆录大多都是闲着没事,捕风捉影,但我从没见过今天晚上摘下来的晨花也有别样的味道,和晨花一样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