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小说《三国演义》。可以看作历史吗?
想看真实的三国,就不要读《三国志》和《资治通鉴》。
诸葛亮没那么神奇。“聪明的人长于治戎,短于智谋,长于治民。”至于空城计,周瑜,三魂,都是虚构的。
诸葛亮,又名孔明,汉末徐州叶朗县杨度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他的父亲诸葛珏曾经是泰山的县官。
诸葛玄叔叔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诸葛亮之兄诸葛亮,未* * *戴天金奉于吴,拜将军与左都护,领豫州牧。梁从弟
诸葛诞,魏时官至吏部尚书,后迁居扬州,任刺官、镇东将军、庶官。三兄弟都很有名,各自在一个国家。想想当时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造》注狗为“功夫狗”,虽非龙虎之比。
也很有功的人,所以出名。)。
诸葛亮早年野心受挫,所以隐居在襄阳市西龙中山建宅。公元207年,我渴了。
刘备三顾茅庐,请指望诸葛亮,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分三步走统一天下,联吴抗曹。
这条路,又称“隆中对”。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的一生。
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有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30万大军来到荆州,诸葛亮以其巨大的智慧和勇气,派使者前往吴栋,劝说吴栋与曹操作战,夺取赤壁。
战争的胜利为刘备奠定了立足点。刘备称帝后,当上了宰相,对葛亮了如指掌。公元223年,蜀国的皇后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命名为。
武乡侯,领军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政策,改善了西南各民族与蜀汉的关系,对当地有利
经济和文化发展。他六次北伐中原。234年,因积劳成疾,死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一生* * *二二七年。公元207年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
他成功后,没有北上投奔曹操,也没有南下归降孙权。而是辅佐“小有名气”的刘备,这当然有客观原田。
但这不是偶然的。他之所以选择兴汉之路,说明他是一个坚持封建原则,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人。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至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认识葛亮、忠于蜀汉的阶段。无论是以前的师傅,还是后来的师傅,都非常信任他。
他不遵守儒家教条。他尊敬国王,但不骚扰外国人。他入南巡,安抚洋人,实行三国中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法明,
老老实实,和吴并驾齐驱,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最后一口气。他对公众和国家的忠诚精神
他生前深受蜀人爱戴,死后长期被后人景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
181年:生于琅邪。
207:刘备因为三顾茅庐,出山相助。
2008年:说服孙权在赤壁抵抗曹操。
214:受阻军分区将军。
221年:任蜀丞相。
225:征服那蛮,平定他。
建议听易中天的《三国味道》。
易中天钉死三国(一)不归之河
易中天:观众朋友你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说说三国。说到三国,我们会想到著名的赤壁之战,说到赤壁之战,我们会想到苏东坡著名的《赤壁怀古》—
“不归之河,惊涛骇浪,千古风流人物。老营西,人说是三国之战,赤壁之战。岩石和云正在下降,波浪在岸边撞击,成千上万堆雪被卷起。气势磅礴的河山气如画,多少豪杰豪杰一次涌现。
回想周瑜的春风时代,年轻貌美的乔刚刚嫁给他,他英气十足。羽扇尼龙巾,说笑,墙橹如烟。我今天神游在战场上,我感受着一颗感受的心,过早地生出了白发。人生如梦,洒一杯酒向江上明月致敬。"
苏东坡的诗真是气势磅礴,让我们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豪气和浪漫情怀。苏东坡47岁在湖北黄州赤壁写下这首词。黄州赤壁不是三国周郎的赤壁,这一点苏东坡是知道的。因此,他说“人文是”在老根据地的西部,而在周郎的赤壁,三国时,也就是有人这么说。但他还是写下了这首词,因为当他站在黄州赤壁之畔,看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流水,不禁想起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
就说周瑜吧,他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统帅。那时候,他34岁。他曾与江东美女乔结婚十年,并非乔的第一次婚姻。但苏东坡将小乔的第一次婚姻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以展示周瑜迷人的儒者风范。所以下面说“羽扇是羽毛做的扇子,黑丝巾是青苔做的头巾。这件衣服在当时是优雅的。我们知道汉朝的服饰,贵族和官员都要戴冠,高冠,宽衣,峨眉腰带,这就是所谓的汉人官员的尊严。但东汉末年,贵族和官员开始流行穿便服,也就是戴头巾。如果你是一个军事将领,你穿着便服,拿着一把羽扇,那就是儒者将军的风范。眼前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赤壁之战的场景。赤壁之战开始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我们知道曹操是乱世英雄。他以弱小的身躯战胜了董卓、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获得了当时中国北方的统治权。此时他决定南下,一举消灭盘踞在江东的异族势力。这是孙权的军事集团。对曹操来说,这是他一统天下、九王之策;对于孙权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秋天。当时曹操亲自筹集了几十万人的军队,号称80万沙冲到长江以东,布置在湖北省赤壁市附近的长江西北岸。当时曹操大军列阵长江西北,战船连成一片,军旗在河风中飘扬,虎视眈眈,雄心勃勃。江东的国君和臣民都吓得要死,吓坏了,主动提出马上投降曹操。但是,周瑜这个34岁的年轻将军,并没有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当回事。他头上戴着苔藓做的头巾,手里拿着羽毛做的扇子。如果他冷静一声令下,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就会在欢声笑语中化为乌有!傲慢的敌人立即逃走了。
通过以上易中天先生对“赤壁怀古”一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少年英雄。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赤壁之战》的主角应该是诸葛亮,周瑜只是一个衬托诸葛亮形象的配角,是个小心眼的人。那么,历史上的周瑜是怎样的英雄呢?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样的英雄形象。24岁时,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被吴中任命为周郎中郎将。当时,这个地方的人们称他为和孙郎。“郎”的意思是年轻人。这时称他们为郎就有了美好的含义,所以孙郎就是帅孙,就是帅周。帅的男人都被美女吸引,帅的男人也喜欢美女。中国古代有两句话:美人自古爱英雄,嫦娥自古爱少年,所以美人最喜欢少年英雄,周瑜和孙策就是这样的少年英雄。而且,他们还娶了江东最漂亮的姑娘,也就是龚乔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此时,周玉珍以官场、战场和爱情为荣。
你想想,一个24岁的小伙子,作为一个地方的高级将领,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娶了这个地方最漂亮的姑娘。作为男人还有什么更让人羡慕的吗?连苏东坡都提到这件事,表现出无限羡慕!让我们读一读苏东坡的话,“回想小乔出家时的公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我很羡慕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嫉妒别人?我们更嫉妒他。他怎么会因为嫉妒别人而对别人生气呢?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周瑜在历史上的气量是很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人格雄壮”,即气量大,品质好;当时人们对他评价很高,刘备说他“相当有才干”;蒋干说他“大方”。对了,蒋干也受了委屈。蒋干确实去了周莹,因为蒋干和周瑜是同班同学,但是蒋干没有偷书。似乎历史有时候真的离我们很远,我们很难理解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个形象。一种是历史的真实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影像,这是历史学家所提倡的,比如《三国志》中的记载。第二种是文艺作品中的脸,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作家艺术家所提倡的。还有一种,是普通人提倡的。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比如民间信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所以一部历史剧、电视剧或者电影拍出来之后,我们的观众会评价一个演员不像这个曹操,这个周瑜,这个林黛玉,这个贾宝玉。你怎么能拒绝呢?你看过吗?可见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形象,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
这三个图像之间有一个间隙。对于三国来说,诸葛亮是最令人发指的形象。
提起诸葛亮,人们会想到一个空城计,而说到空城计,就说明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极大敬佩。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有过吗?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历史形象的独特评价是什么?
诸葛亮至少从晋代开始就被很多人追捧。当时有一个人叫郭冲,大概是诸葛亮的死忠“粉丝”。他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还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一个有五明而不为世人所见的人》。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里有五件事是你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是一个空计划。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文章。
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笔记时引用了这段材料,进行了反驳,说在当时的阳平地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司马懿当时在荆州的官邸是在宛城,不是在阳平战场,怎么会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空城计划?但是这个空计划的故事太精彩了,文学作品重复,戏剧作品重复,但是这个东西不符合事实和逻辑。先简单说一下这个空方案。一般来说就是司马懿领兵进攻,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马谡是个书呆子,会说话不会打仗,丢了街亭,于是司马懿领兵几十万杀了过来。当时诸葛亮手里没有兵,只好把所有的城门和四个城门都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架钢琴,烧了一炉香,带着两个孩子,坐在主席台上唱卡拉ok。司马懿的军队过来看了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司马懿亲自出马,大惊曰:“老鼻子何故?”大门敞开着。他在开派对。所以我退出了。
这个东西不合逻辑。首先,你不怕有军队潜伏在他的城市里吗?能不能派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是真是假?二是司马懿亲自来到楼下城门,看到诸葛亮在城楼上微笑,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么,你能派一个弓箭手把他射下来吗?第三,根据郭冲和三国演义,两军军力悬殊。有人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有人说司马懿带了十万大军。反正至少10万兵力。你能不战而围城三天吗?为什么不转身离开?一个是不合逻辑,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
其他的,比如火烧王博,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的。最可笑的一件事就是借东风。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诸葛亮在当时是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穿着袍子,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看起来诸葛很睿智,接近一个恶魔。这个妖不是妖也不是妖,是妖。妖人就是当时在耍花招的人,比如女巫,神仙。诸葛亮当然不是妖。诸葛亮不仅不是妖,还是个帅哥。三国志上说诸葛亮长八尺,这八尺是中国的统治者。中国尺子的八尺现在是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十四。还有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多大?26岁,大家想想一米八四的26岁男人应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在舞台上想的和做的一样不同吗?当然,不存在借东风这一说。而且就算有,也不应该是诸葛亮,应该是周瑜。我们读了杜牧的诗“东风若不与合作,铜雀台深锁二乔”,却没有说东风不与诸葛合作。
其实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就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结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死前的主要功绩就是为刘备制定了一个天下三分的政治战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不一定是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值得怀疑。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一副阿清赵范写的对联。他说:“能攻其心,则弄巧成拙,自古知兵不好战;不审时度势,宽严相济,以后还得深思。”其实这幅心连心的对联是委婉地批评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死后主持蜀国工作时穷兵黩武,宽严相济。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有一个巧妙的计划。其他的军事将领变成了牵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队去打仗,到了地方掏出一个口袋。这位战略家给了我一个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吧。哦,我们开始吧。这真的太离谱了。这说明了什么?显示了人们对他的钦佩。
易中天先生认为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不一定是杰出的军事家。像上面分析的空城计和借东风,只是作家们把诸葛亮神话化了,所以历史形象不等于文学形象。最不可思议的崇拜三国人物的人是关羽,他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他也被视为业界的祖师爷。那么,为什么人们会那样崇拜关羽呢?易中天先生对民间崇拜关羽有哪些精彩的评论?
文化人很崇拜诸葛亮,民间信仰更崇拜关羽。关羽也是一个值得崇拜的人,因为关羽非常重视友情,这是关羽最大的特点。被曹操俘虏后,曹操对他非常非常好,关羽很感激曹操的接纳和信任,但还是把心转到了刘备身上。那么关羽这个时候就面临着一个选择,是效忠曹操还是刘备?关羽做了什么,就是我重报曹操,还刘备,就是重情重义。当然,曹操在关羽离开时也表现出了大度。当时有人提出要杀关羽,曹操说不行。我们应该尊重这样一个正直的人。可惜现在的百姓只记得关羽的情怀,忘记了曹操的仁义。正是因为关羽如此看重友情,所以关羽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
但是这种民间信仰有时候想起来有点奇怪。我们知道这个民间信仰受两本书影响最大,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三国演义》。虽然《红楼梦》在知识分子中的地位最高,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第1号,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仍然深受百姓喜爱。比如民间行业,会用水浒、三国里的人物当爷爷。比如强盗以宋江为祖,贼以史谦为祖,编业以刘备为祖,屠业以张飞为祖。《红楼梦》里没有贾宝玉,也没有王风杰那样的爷爷辈。那么这一切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奇怪的是理发师把关羽当祖师爷,关羽没有剃头。而且在东汉时期,我们中国人对剃光头不感兴趣,而是把头发都留着。所以想来想去有点联系,无非是那个理发师和关帝手里都有刀,但是关羽的刀是斩首,不是剃头。想起清朝有个理发师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听起来像是关羽的口气。怎么说呢:“问问世界上有多少个头,看看老头是干什么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敢剃光头。
这是一件怪事,还有一件怪事。关羽现在变成了财神。你看,很多企业,私企或者个体商贩,家里都有关羽的画像。这个关羽是个军事将领。你可以说他是战神。他怎么可能是财神?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钱都来自枪支?而且在我看来,关羽总有一天会成为爱神,会被供奉在婚姻介绍所里。为什么?因为关羽对爱情的追求也很执着,刘备就把他带到了与吕布作战的曹操那里。战前关羽提了个要求,说曹公能打仗,但是吕布被打下后,有个女人你要娶我。曹操说好,刘备就去帮忙。然后在决战前夕,这个关羽提醒曹操,你一定要守信,我们赢了以后一定要娶我。曹操说的不对。关羽是怎么看清楚这个人的?我去看他了。曹操见了,说:哦,这个国家很美。我曹某还是有先拿到月亮的优势。结果关羽非常沮丧。
然而,曹操虽然抢了别人的老婆,却也被别人抢了功劳。什么功劳被抢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抢了空城计的“发明权”。其实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只是没有发生在诸葛亮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身上。曹操和吕布打仗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突然吕布的军队来了。无奈之下,曹操带着所有家眷到城墙上站岗。吕布开车过来的时候,满城歌舞,音响不错。再看,城外有一片森林,深不可测。吕布认为曹操这个贼狡猾,一定是在森林里买通了埋伏。离开!撤回后想想,我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一次,曹操真的埋伏在树林里了。
历史上似乎有一个空计划,但它不属于诸葛亮,而属于曹操。从易中天先生的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三国历史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评论三国人物,所以这就导致了空城计的冤假错案。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以什么标准来看待三国历史呢?
现在我们知道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是,首先要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了解历史的形象。
对于三国,还是要看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现为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本书,离西晋统一中国只有五年,也就是时间间隔不是很长。第二点,陈寿治学非常严谨。他宁愿不用自己收集的材料,但是他发现的可疑的东西应该说是基本可靠的。但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很简略,不太好看。于是130年后,裴松之来注解三国历史。一般来说,人们在古籍上做注释主要是通过做一些解释,比如名词解释、动词解释、背景介绍等。万一你不明白,做个笔记。裴松之的笔记不一样。裴松之有选择地加入了陈寿抛弃的材料和陈寿写《三国志》时看不到的材料。补充的时候,裴松之还做了一个筛选工作,就是他认为不靠谱的材料,后面会解释,就是我觉得这个东西不靠谱,我觉得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如果几个材料相互矛盾,裴松之就会采取共存的方式,在这里列出来,让后来的读者自己辨认。所以裴松之的笔记也是比较靠谱的。
所以要搞清楚三国的历史面貌和形象,也就是这两样东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寿之裴氏的《注》。然而,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并非毫无意义。比如钱钟书先生就认为这个故事是“不欺销售”的典型。「不欺销售」是什么意思?就是通过不出轨来出轨。我在这里没有任何人。我明确告诉你,没有人。结果对方还是不相信我。你越说我的城市真的没有士兵,他越不相信我。这叫“无欺”,钱先生认为这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三国演义》一直被认为是兵书。明清时期,清人要入关,就用《三国演义》做教材。当时把《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印了1000册,作为内部文件发给某一级别的贵族和官员阅读。甚至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满族将军认识了一个汉族人,成了朋友。之后满族将军说,你是个好汉人。来,来我房间,我给你看一份内部文件,不公开。打开吧,三国演义。因为即使像空城计,也有心理问题。其实是心理战。所以批《三国演义》的毛宗岗父子有一句话。他说,只有谨慎的人做不出大胆的事,只有谨慎的人最能做大胆的事,因为这个谨慎的人一辈子都是谨慎的,没有人会在他大胆的时候突然相信他。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被称为一生谨小慎微的诸葛。他一生谨小慎微,突然来到一座空城。司马懿不信,因为他只记得自己平时的小心谨慎。当然这个事情就是司马懿是一个知识分子,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后来有个叫魏的人说,他说如果他遇到一群山贼强盗,他就不会想那么多了,所以我进去也不在乎!诸葛亮不是拿走了吗?
所以三个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这个系列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三个形象都告诉观众,然后进行讨论。换句话说,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还原,即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二是比较,即比较历史意象、文学意象和民间意象的区别;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这个形象为什么演变了。其实读史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历史观;二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看历史,这叫时势之见;第三种是站在个人立场上看待历史,这叫个人见解。
任何研究历史的人都难免会有这三种意见,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情,说是,是,不是;故事里的事情,你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诗人张生说:“多少六朝盛废之事,皆搞渔樵八卦。”其实比六朝兴盛废事的多。那可以包括所有的历史,俗话说,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许多事,都是付之一笑。在以后的节目中,我给大家讲一个三国笑话,读三点。我们要说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有史以来争议最大、观点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一集——真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