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赞美的主要内容

《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是用西北黄土高原上“巍峨不屈,抗击西北风”的白杨,来象征顽强勤劳的北方农民,赞美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朴实、坚强、进取的精神,同时对那些“轻视人民、顽固、倒退的人”投以辛辣的嘲讽。

这篇文章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歌颂了西北高原的白杨,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在1941写的一篇散文。茅盾,原名沈德鸿,原名闫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日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和《林家堡》。

作者还通过这篇《白杨礼赞》歌颂了白杨的非凡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国* * *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

白杨赞原文

白杨真的很不平凡,我赞美白杨!

汽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跳入你视野的是一大片黄绿色的地毯。黄色是土壤,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伟大的自然力成功堆积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色呢?是人类劳动战胜自然的结果,是麦田。微风吹过,掀起一轮绿色的波浪。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佩服古人创造的“麦浪”这个词。如果不是妙手,确实是锤炼语言的精华。黄绿主宰,苍茫坦荡。这时候,如果不是并排的远山山峰提醒你(肉眼判断,这些山峰就在你的脚下),你会忘记车是在高原上行驶的。这时候,你脑海中浮现的感受可能是“雄伟”,可能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与此同时,你的眼睛可能会感到有些疲劳。你对当下的“宏伟”或“伟大”闭上眼睛,而另一种气味却潜伏在你的脑海里——“单调”。是啊,对吧?有点单调,不是吗?

然而,在一瞬间,如果你突然抬头,看到前方很远的地方有一排树——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像哨兵一样傲然挺立,你昏昏欲睡的感觉会是怎样的?我当时发出了惊讶的叫声。

那就是杨树,西北很普通的树,但真的是不平凡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