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告白——我的一切都不曾挽留你

文|了一口木木的

只是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觉得是一部温馨的言情小说。毕竟“表白”这个词在大多数年轻人心中的意思是求爱。我觉得我是大多数年轻人中最庸俗的一个人:这一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

然而,当我打开第一页,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肤浅。书的开头,很沉重。“莉迪亚死了,但是没有人知道。”

莉迪亚是谁?她为什么会死?她是怎么死的?她什么时候死的?一连串的问题吸引了我,我一步一步地读了下去。

故事从莉迪亚的死开始,但没有告诉我们她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死。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是一个有着美国名字的中国人。几十年前,我随父母偷渡到美国,一直在下层社会。我父母刚来的时候都是用别人的名字,也就是别人的身份,在美国生活。那时候,美国小镇上几乎到处都是白人。詹姆斯是另一种人。更有甚者,在所有人眼里,所有中国佬都是长辫子,动不动就跪。更何况这个詹姆斯有着天生的内向倔强和自卑。所以,他渴望,渴望和所有人一样,而不是无论在哪里都有不一样的眼神。他渴望,渴望在这个多元但统一的美国找到一些归属感。

他的妻子,莉迪亚的母亲玛丽莲,是一个白人,美国土著。她从小成绩优异,渴望与男生平起平坐,对母亲的手工老师职业不满。她心里一直在想,怎么不走妈妈的路,怎么与众不同。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是的,医生,不是护士。这样她就可以变成一个不同的人,而不用像她妈妈一样过家庭主妇的生活。

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个黄种人,一个白人;一个渴望和别人一样,一个期待与众不同...让一男一女走到一起的,与其说是命中注定的爱情,不如说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她喜欢他的独特,他需要她的美国身份,因为这样他就不再需要“与众不同”了。

父母的爱对下一代也很重要。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普遍乐观开朗,适应能力强。生活在不幸福家庭的孩子往往对自卑敏感,容易受挫。(我的意思是经常,不排除牛牛很多人总是在逆境中崛起,但他们是牛牛出身!那么问题来了,牛牛是谁?所以詹姆斯和玛丽莲的爱情悄悄为莉迪亚的死埋下了伏笔。

莉迪亚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她听妈妈的话,学自己不喜欢的科学,虽然在这方面没有妈妈那样的天赋。刚开始还好,但是越到大四,越承受不了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她的成绩越来越差,内心也越来越敏感脆弱。她有心事。她有很多话要对别人说,但是谁能听她说呢?妈妈?不可能,因为成绩变差了,妈妈会失望的;爸爸?不可能。爸爸希望莉迪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但她也没有做到。哥哥,他要去哈佛读大学了,恨不得自己离开。妹子?那么小,她能懂什么?朋友?自从上学以来,她几乎没有朋友。被父母疼爱的莉迪亚,应该是幸运幸福的,但实际上她是可悲的。在一个物质丰富而内心脆弱的世界里,她的内心会被巨大的压力和无助压垮。

这时,一个花花公子男孩出现了。他就是杰克,据说上过他车的人都和他睡过。莉迪亚不在乎这个。她现在非常需要一个朋友。所以,当她看到杰克车里的成人用品时,她内心的压力已经让她抓狂了。她对他说,我也可以,没想到,杰克爱的人是莉迪亚的哥哥。

这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莉迪亚很难接受。但是,杰克说,至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你,莉迪亚,只会在父母的期望下被动的生活。你不痛苦吗?莉迪亚被唤醒了。应该是喜剧。然而,我在文章的开头被告知莉迪亚已经死了。

莉迪亚深夜跑到湖边,把船划到湖中心,然后让自己从湖里沉下去。她不想死。她以为自己能像小时候一样爬出水面。然后,告诉爸爸妈妈,她再也不要那样生活了,她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命运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她被淹死了。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我很庆幸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让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现在尽管我没有天赋和大脑,我还是挺开心的。在《无声告白》中,这样的情况有些极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活在别人期待中的人,往往能看到。

期望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可珍惜,可抛弃。所以,无论如何,记住,不管别人的期望有多好,多伟大,都不要为了它放弃真实的自己。为了别人的一些虚妄的猜测而忘了自己,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