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接下来我给你们带来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一
看过胡适《差不多先生传》的朋友都知道,?差不多先生?奉行的是?凡事差不多、不必太计较?的工作原则。然而正是这个工作原则使这位?差不多先生?的性命断送在一个兽医之手!结局很悲催。其实现实中的 ?差不多先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求过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结果工作没有成效,原地踏步,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即能成事也能毁事!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升空就发生了爆炸,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调查的结果是因一个O型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所致。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这次事件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员对于技术人员的建议敷衍了事,结果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并使航天飞机停飞近三年。正是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差不多心态?酿成了这场悲剧。反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这种?差不多态度?。比如:学习态度差不多,仅仅了解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一些制度、办法,对于其它方面主动了解的较少。而?差不多?态度导致?差不多?问题出现后,往往我们首先会抱怨为什么同事总是这么?较真?,为什么领导总是在挑毛病刁难自己。
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一切。
我们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最近在整理一些报表,涉及两年的一些培训信息,很多都是培训平台需要维护的信息,在填表的时候,很头疼。为什么呢?估计大家都能猜得到!信息不全啊!表填不出来尽管在季度通报、年度通报、培训计划文件里都做过要求,但是很惭愧!我在检查、督促方面也是一位?差不多?先生。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等于没做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执行成就一切。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中每一层都有一个?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员工,由上到下传达一项任务时,每一个人都差1%,这样一来,等任务传达到真正实施执行的人,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令人震惊的细节决定成败。当我们抱怨,行动上已十分重视细节,为什么却看不到效果时,就要知道,其实我们在细节上,还远远没有做到位。主任平时经常也和我们说:?紧急重要的事情最先做、紧急非重要的事情其次做、非紧急非重要的事情最后做。?可是由于缺乏工作计划性,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导致有些工作的完成比较仓促,甚至出现遗漏的情况。所以我们的`工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不管是胡适先用辛辣的笔迹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后悔。归根结底,把做人、做事都做细是个人责任感问题,职业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工作努力提升自己,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职业形象,使自己日趋完美,坚决不做新时期的?差不多先生?,坚决抛弃?差不多?的恶习,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二?差不多?危害人人皆知,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差不多先生?。有的人学了一点东西,拿个文凭后便成了?差不多先生?,不再继续学习,或干脆满足于一知半解。某医院发生医院内感染事件,感染患者达百余人,祸首为消毒液配制错误,即将1%的戊二醛错误稀释10倍使用,使消毒剂无法达到浓度,这样的?差不多?害莫大焉! 任何人都难免犯错误,任何事物都存在偏差,但如果我们对这种偏差视而不见或渐渐地习惯于这种偏差,我们就很容易成了?差不多先生?。但问题是,当你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时,你能接受手术事故率的那百分之几发生在你身上吗?
?零缺陷?作为?差不多?的天然克星,其核心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而不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有人马上会说,?零缺陷?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哪个铁路运营商敢保证他们的火车绝不误点。毫无疑问,这是事实,但对?零缺陷?的理解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即行为导向必须是?零缺陷?,而绝不能是可接受一定的错误率;二是操作层面,即力争把差错降低为零。?零缺陷?其实是这样一种心态:不害怕错误,不接受错误,不容忍重复犯错误。只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一部动画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位母亲教自己的儿子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小儿学习过程中未十分用心,问其记住没有,答?差不多吧,记住了?。隔日母子遇到邻居,这位母亲为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儿子,便让小儿为邻居背诵《三字经》,孩子开口便道:?人是猪,性本馋,性相近,习相远,狗不叫,猫不来?当时听了真是让人捧腹。这只是一个故事,但也不由得会使人思考,做事认真、到位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差不多?行为一旦养成,改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疏忽、差错,大多非有意所为,实乃长期的?差不多?习惯所致,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遍、四遍、三遍,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讲到日本,虽然这个国家有很多问题,但没有人不佩服他们做事的那种认真、严谨甚至到了苛刻的作风。与之相比,中国人确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至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似乎?、?将近?、?大概?、?也许?等等,均是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医疗事故出现了,矿山的事故发生了,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屡禁不止。
我们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 归根结底,把做人、做事都做细是个人责任感问题,职业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做好本职工作。企业请职工来工作不是来浪费企业资源的,医院聘请医生不是来残害生命的,学校聘请老师不是来误人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