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左宏远
1963年,凌波的香港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台北市陷入偶像化狂热。没想到7年后,姚苏蓉终于还以颜色,左宏远作词的《今天不要回家》风靡全香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居然卖出了60万张唱片,在当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未来,台湾省流行歌曲将乘胜追击,陆续打入香港市场。左宏远不仅赢得了众多歌手的喜爱,也成为了台湾国语流行乐坛的标杆舵手。
流离岁月的戏剧情怀
左宏远,安徽芜湖人,抗战前出生。他家是个小商人,靠卖云吞面为生。小时候,左宏远很调皮,喜欢新鲜事物,经常闲逛。在那个战争年代,人们忧心忡忡,根本无心读书。13岁,本该上初中一年级,学校居然把他混到高一了;同学们都在盯着对方,如果不同意,就会做手势。身材瘦小的左宏远时不时逃课自保。
一天,一个面向儿童的剧团来到了村庄。里面的孩子会唱京剧,会翻筋斗,这引起了左宏远的注意。闲来无事就溜进戏班跟小朋友学唱歌,学了完整版的法门寺和萧何在月下追韩信。他们都是老派歌手,甚至在舞台上演唱。在他以后的作曲生涯中,京剧唱腔成为他的重要元素之一,比如《今天不回家》、《家在台北》。
左宏远不仅吸收京剧,在抗日战争流离失所的日子里,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迷上了地方戏,包括河南梆子、吊子、越剧。他听一两遍就能哼出来。1970年台湾电视台推出古装剧系列——《美丽月夜》,歌曲为昆曲、黄梅调、越剧一炉,均由左宏远编曲;还不够,他亲自上台,唱了一首幽默的《声色富贵》,引起轰动。
1949年,左宏远在战乱中逃往台湾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在宜兰蕉溪小学教音乐的老师张月娥。张老师把他当弟弟,教他一些台湾省的地方音乐,教他演奏乐器。对于喜欢新奇的他来说,很有趣,所以吸收很多。后来,左宏远搬到花莲吉安乡,和当地的阿美族人打成一片,甚至学会了唱歌跳舞。以后左宏远能够写出原住民风味的歌曲,比如《风从哪里来》、《那努瓦情歌》、《蓝姑娘》,都源于吉安乡吸收的养分。这些歌曲也赢得了万沙浪,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北南族歌手的青睐。
(指职业人员)经过正规训练
左宏远是正统政工干部学校音乐系第二届毕业班的学生,后来留校任教十几年。所以在写流行歌曲之前,他已经是很多著名儿歌的集大成者,比如《郊游》、《丑小鸭》,还有军歌,比如《蓝天白云》、《未来万里》。他的创作范围是多元的,由于他深厚的音乐功底,他的文笔显得特别活泼。
打入香港市场
左宏远成名很早,台湾省第一首中文歌曲《今天不要回家》就是他的作品。那时候还是明星俱乐部的时代,他已经是首屈一指的流行歌曲大师了。就连台湾音乐人刘家昌都是他的学生,台湾省第一部电视剧《晶晶》的主题曲就是由刚满16的邓丽君演唱的。邓丽君的一些经典作品,如《海韵》、《千言万语》、《酒与咖啡》、《你说什么》、《我怎么能离开你》、《风从哪里来》、《你在前哨》等,都是左宏远写的。就连我们经常听到的歌曲,比如《那努瓦的情歌》、《山南北行》等更具乡土气息的,像民谣之类的,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歌中旋律的轻盈,让我很想把他称为流行歌曲中的“雷诺娃”。
电影音乐创作
20世纪60年代,流行歌曲与艺术电影紧密结合,被视为最成功的营销模式。与左宏远、、罗并称为当时电影和背景音乐的三大作曲家。上世纪70年代,邓丽君赴日开拓海外市场,左宏远、琼瑶和凤飞飞组成了统治台湾国语乐坛五年的“铁三角”。我是一朵云,月朦胧鸟朦胧,一颗红豆,万寿菊,奔向彩虹都是你熟悉的。这一时期左宏远的作品倾向于三拍圆舞曲的旋律,相当口语化。此外,因为故事改编自琼瑶的小说原著,所以通常由书中现有的歌词组成。所以同一句歌词可能会有好几个版本,比如(1)和(2)如果我是云,(a)和(b)如果我奔向彩虹,等等。除了主题曲,还有很多他写的电影插曲甚至比主题曲更受欢迎,比如《神话》《重逢》《离别》等。台湾省最早的电影音乐可能形成于左宏远时代。
民歌潮流
在创作生涯中期,左宏远赶上了民谣潮流,作品变得更加清新无压力。符合当时新一代青年歌手的特点,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手歌曲,如尹霞的《你冰凉的小手》、陈淑桦的《娃娃的故事》、沈燕的《踏浪》、江玲的《我的小妹》。
他也是三位作曲家中唯一对民歌运动有所贡献的著名作曲家,而这些标新立异的歌曲也不难让人想起他创作的儿童歌曲。这一次,他将它们应用到流行歌曲中,这很有趣。与刘家昌对孙怡一样,古月和庄奴的搭档也是后民歌时代唱片上常见的黄金组合。
电视剧音乐
左宏远后期的名作不多,但都有一定水平。开始转向大型历史剧、爱情神话电视剧主题曲、音乐创作、唱片制作人。纵观他的作品,有一部分是最特别的,是其他作曲家无法替代的,那就是小调风格。他擅长加入台湾省传统歌曲(如歌仔戏)和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元素,加上波折,他的小调韵味十足,当然也充分考验了演唱者的唱功。在这里,最精辟的歌手应该是高胜美、凤飞飞和蔡幸娟。和刘家昌一样,几乎每个畅销歌手都唱过左宏远的歌。他对流行音乐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真正的台湾省府风格的音乐,与当年的东方或西方歌曲完全不同。
音乐界的伯乐
65438-0954,左宏远考入政战学校音乐系,开始学习声乐、理论作曲、钢琴、指挥等课程。授课的老师都是师大音乐系的,水准很高,但是经常缺课。因为学习能力强,左宏远被院长选为助教。老师不在的时候,他就是负责讲课的“助教生”。为了真正理解理论作曲的原理,左宏远每天半夜起床,躲在音乐教室里苦读练琴,背诵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乐谱,寻找作曲的脉络。后来他发现大师作曲的基本理论都差不多,只要能掌握它的调式,就能化繁为简。一年半的政战,左宏远学到了一般学生四年学不到的东西。虽然生活很苦,但很值得。未来走上作曲之路,与政战音乐系打下的深厚基础密切相关。
左宏远不仅会作曲,还是一位伟大的伯乐。1969年,中国电视公司推出台湾省第一部连续剧。为这个系列创作主题曲的左宏远从众多台省歌手中选择了刚满16岁的邓丽君。随着邓丽君的出色演唱,主题曲传遍了台湾的大街小巷。1973年,导演李行将琼瑶的小说《蔡云菲》搬上了银幕,由甄珍和邓光荣主演。左宏远负责影片中的所有情节。除了主题曲《蔡云菲》,还有《千言万语》和《我怎么能离开你》等插曲。左宏远想让晶晶唱得好的邓丽君继续唱,但琼瑶不同意。她认为邓丽君太年轻,无法表达歌词的深刻含义,但左宏远认为邓丽君很有能力,并为她做出了真正的承诺。结果,不到20岁的邓丽君不负众望,准确地把握住了歌曲中的情感。这部电影插曲不仅在台湾省热卖,也受到东南亚国家影迷的热烈欢迎。从那以后,琼瑶的粉丝邓丽君变得疯狂,希望邓丽君能陪伴她的每一集电影。
1974年,风靡东南亚的邓丽君决定去日本开拓海外市场,很少回国。于是,左宏远在1977推荐新锐歌手凤飞飞演唱琼瑶电影《我是一朵云》主题曲。曾直言“我想让邓丽君唱每一部电影,但别人就是不喜欢”的琼瑶,自然认为邓丽君是唯一的选择。在左宏远的再三保证下,琼瑶终于同意让凤飞飞试一试。没想到,影片上映后,主题曲在台湾省内广受欢迎,琼瑶也同意继续与凤飞飞合作。凤飞飞更熟悉这些台湾人的电影歌曲。此后,左宏远还资助了齐秦、、、、麦等台湾歌手,培养了一批歌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