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读亦舒

一本翻过来的书,封面右上角写着:她比烟花还孤独。我同桌神秘的从桌下递给我的,当时我二年级。我忘了为什么不读这本书,但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十年。后来《她比烟花还孤独》成了我大学时在亦舒看的第一本书,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每次去学校图书馆,我都要去借亦舒。

有人说她是通俗小说作家,语言轻蔑,批评她庸俗难登大雅之堂。她自己也没有否认。她反而认为人缘好是优势,传播广,受欢迎。

她写言情,倪匡写科幻,金庸写武侠,是当时香港文坛的三大奇迹。通俗小说也有它的优势,比如市场广阔,读者众多,成功。我想说的已经说了,如果能得到一两个知己就更幸运了。

她的小说大多在10万字左右,比普通日记厚不了多少,在纸媒繁荣的时代携带方便。语言简洁,几句话就能变成一段话,符合香港人快节奏的生活。她不写历史、文化、风俗、社会等宏大主题,只写饮食男女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都市女性的淡淡心境,让读者随时随地进入阅读。

我迷恋她的语言风格,有一些很有深度的句子目前还不算过时。

1.语言风格

她的语言风格简洁沉稳,短句和四字格居多,也有古典诗词穿插在她的句子中。例如,如果一个人经历了沧桑,她会满脸灰尘地写,她的太阳穴会结霜,她的书名很有诗意,如“玉梨的故事”,“花谢余”...

我最喜欢的是她对场景交融的描写。如《吃南瓜的人》中的几段:

“校园里的私家路很长,两边种着白桦树,又下雨了。单调的节拍让人想起所有逝去的、有限的美景。”

在这一点上,林正在失去毕,而她也沮丧了。任何不相关的东西都能让她想起过去,既是一个场景,也是一种感觉。

“突然下起雨来,雷声雨声吹进露台,窗帘震动,闪电像在搜寻罪人。终于,远处雷声隆隆。”

故事讲到这里,结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被王欺骗了,所以作者写《电闪雷鸣》仿佛有预感,在寻找罪人。

再比如“喜宝”:

“我和他一起往回走。小路低洼处的水已经凝结成薄冰。如履薄冰。我一脚踩碎冰片,发出轻微的‘刮擦’。像一颗破碎的心,除了地平线,无人知晓。”

”我抬起头。月亮还没有下山。天很高,没有星星。”

除了写风景,亦舒在外貌描写上也很出色。

林在《吃南瓜的人》中,“那个女孩转过身来,我看到了她优雅而美丽的脸。含蓄的微笑,半垂的大眼睛,我瞬间就爱上了。”

再比如《玫瑰的故事》中黄圳花眼中的苏更生。“她脸上还有一颗蓝色的痣,像是右眼下角的泪珠。它随着车微微晃动,似乎随时都会落在她的脸颊上。”

《她比烟花更孤独》:“如此美丽的脸庞上,竟有如此奇异的沧桑。你不笑的时候,它好像承担了全世界的心事。当你微笑的时候,它会像春天的花朵,太阳会发光。”

小说中没有具体的五官描写,只有主角最闪亮的一点,那一定是令人难忘的美好。在人物服装方面,亦舒更喜欢简单的黑、白、灰三色服装,或者白衬衫配卡其布裤子,手腕上戴着男表,刻画的多是都市女性整洁干练的形象。

于是,亦舒女生一度成为都市独立女性的代名词,被一群小女生模仿,却只是榜样。做一个亦舒姑娘,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许这就是一个亦舒姑娘的魅力,闪耀在远方的高处。如果大家都是亦舒姑娘,那追求就没有意义了。

亦舒在心理描写上也有独特的风格,比如贾明在《小玩意:

”珍妮问啤酒,太淡了。对于可乐来说,太甜了。开空调很无聊。打开窗户,太热了。饿了,拒绝吃现成的蛋糕,专门做的面,太累了。坐着,感觉很累,踱步,看起来很不安。翻看报纸,沙沙作响。我读过所有的杂志。

说话太空洞。闭嘴,粗鲁点。叹气,怕引人注意。就这么走开,太暴露了。

我该怎么办?

珍妮的左眉越抬越高,成了一座小山。"

写动作其实就是写心情。家明暗恋国祥,罗敷有夫。这段感情上不了台面,只好想尽办法迂回相见,但国祥此刻不在珍妮家,只好失望地等待。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很容易让人体会到主角见不到心上人的焦虑和烦躁。

2.金句

金句的重复也是亦舒小说的一大特色。虽然写的都是小事,但是读的很透彻。

“一对情侣出了问题,其中一个人抱怨,但其实他只是想发泄,朋友不应该附和。无论当事人如何踩另一半,别人都不能发表看法,否则后患无穷。”

“既然已经失去,当然是无与伦比的美。”

“读书真好。不管你是心不在焉还是愁眉苦脸,只要你通过了考试,你就是一个过客。尽量愁眉苦脸,在社会上试试。”

……

亦舒是我的摹本。她的书她要看两遍,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摘抄好的词句,分析小说的结构,然后模仿她的词句特点写日记,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精髓,很失落。后来,当我看尹建莉谈论写作时,她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说什么样的话。然后我就放心了。是的,文字反映作者的心思,性格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不可能是亦舒,我只是我。在这种情况下,我将是独一无二的。

我也看过几个喜欢亦舒的作家的作品。和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喜欢亦舒。

她是千万人的亦舒。